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对大豆皮在常压下进行不同时间(0、12.5、25、37.5 min)的蒸汽加热处理,研究其化学成分含量、脲酶活性(U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TIA)以及蛋白质溶解度(PS)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大豆皮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加热时间延长,大豆皮UA、TIA和PS显著下降(P<0.05),在蒸汽加热处理25 min时,可以明显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但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利用活体外产气量法对蒸汽加热处理的大豆皮进行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皮产气速度直线上升(L;P<0.05),而CP消化率降低,但对大豆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24 h最大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1),说明经一定时间蒸汽加热处理大豆皮对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无显著影响。综合以上2个试验的结果,推荐对大豆皮蒸汽加热25 min可以作为生产应用的适宜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2.
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螺杆转速为300r/min,模口直径为4Φ8的干法膨化机,在膨化腔指示温度为90度,110度,120度,130度和140度时膨化大豆,研究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化大豆产品中水分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4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下降。(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随膨化温度的升高呈对数下降,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二者对热的敏感性不同,凝集素对热的敏感性高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在膨化温度超过130度时下降迅速。(3)110-13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脲酶活性为0.38-0.06Δp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为 14.85-5.59mg/g,失活69%-88%,凝集素为0.72-0.00mg/g, 蛋白质溶解度为82.50%-71.58%,时,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与豆饼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膨化温度升高或降低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中胰蛋酶抑制因子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含有妨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抗营养因子 ,会导致动物胰腺肿大、生长受阻及氮利用率降低 (Liener等 ,1 980 )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因此降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是提高大豆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美国培育出的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仅为 9 9mg/g (Herkelman等 ,1 992 )。我国关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的研究材料很少 ,仅傅翠真等 ( 1 992 )对我国部分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了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主要大豆产地 ,因此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与目标近年来,饲料业对全脂大豆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展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因此,全脂大豆的生产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其生产主要在饲料加工厂进行。为了消除天然存在于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为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凝集素),通常需要对大豆进行充分的热处理。由于胰蛋白酶抑制剂会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因此降低了氨基酸的消化率。通常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TIA)在大豆产品中推荐最大阈值为4mg/g(Monari,1996)。  相似文献   

5.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中一类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主要危害表现在致使胰腺增生、肿大以及抑制动物生长等方面。近年来,针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通过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危害和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大豆及其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监控以及建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峰 《饲料工业》1998,19(4):18-19
<正> 1 全脂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特点大豆中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脂肪氧化酶)、甲状腺肿大因子、胀气因子(低聚糖、皂角苷)、植物凝集素、血球凝集素、尿酶、植酸等。其中在大豆中含量较高,对大豆营养效价、生物效价、适口性及动物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胀气因子和尿酶。目前,对其  相似文献   

7.
评价豆粕品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适当加热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等抗营养因子活性丧失;加热不足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够充分;加热过度又会破坏热敏氨基酸,特别是会使赖氨酸、精氨酸变性,从而降低大豆蛋白质品质。由于大豆中脲酶的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多少成正相关,因此以大豆饼粕中的脲酶活性(UA)评价大豆饼粕加热后质量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Ealloun等指出,脲酶活性只能作为加热至适合程度的评价指标,对判断是否加热过度无意义,因为脲酶活性为零时并不能表明是否加热过度。本试验对蛋白质溶解度法、脲酶活性pH增值法、脲酶活性及酚红法测定豆粕生熟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性饲料及其相关抗营养因子1 1 豆类 豆科籽实 (荚果种子 ,如大豆、花生、鹰嘴豆、蚕豆等 )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 ,但它们均含有抗营养物质 ,从而限制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使用。这些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血凝素 (植物凝聚素 )、尿酶、脂肪氧化酶、氰化糖苷和抗维生素因子。所有生的或加工不良的豆类 ,都含有不同水平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能与小肠内的胰蛋白酶结合 ,而形成一种无活性的复合物 ,结果正常抑制胰蛋白酶持续分泌的负反馈机制被阻断 ,以致胰腺合成过量的胰蛋白酶。已证实 ,饲喂未加热处理的大豆…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调查市售花生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皂苷的含量范围。采集山东省不同厂家的21批次花生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和比色法一酶标仪测定其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皂苷的含量。结果显示:花生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P_5~P_(95)置信区间的含量范围为0.94~4.80 mg/g,平均含量为(2.41±1.21)mg/g,浸提与压榨工艺下花生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8±1.32)mg/g和(2.29±1.20)mg/g。花生粕中皂苷P_5~P_(95)置信区间的含量范围为5.78~9.01 mg/g,平均含量为(7.20±0.18)mg/g,浸提与压榨工艺下花生粕中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63±0.82)mg/g和(7.38±1.38)mg/g。压榨法与浸提工艺下的花生粕相比,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低,皂苷含量高。同时发现,花生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皂苷含量之间无相关性,且不同花生粕中皂苷含量均高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本研究将为饲料企业及研究者研究花生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及其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这类物质在生化结构上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它们在胃内不被破坏,进入小肠后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这种复合物在小肠中不会被分解,进入大肠后可被微生物降解,或者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不仅阻碍蛋白质消化,而且会使兔体丧失部分蛋白质(胰蛋白酶本身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兔体蛋白)。在家兔的常用饲料中,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特别高(可达10.7μg/g)。因此,家兔长时间饲喂生大豆可发生胰腺代偿性肿大和蛋白质消化不良现象,以生长兔最为明显,成…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畜禽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原料。但因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集素、脂肪氧化酶、脲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又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1~2]。因此,为了提高大豆及其制品的使用效率和水平,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钝化和灭活大豆及其制品中的抗营养因子。已有研究表明,降低或去除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热处理~[3~4]、蒸汽处理~[5]、挤压膨化~[6~8]和益生菌发酵~[9~10]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胰蛋白抑制剂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蛋白酶抑制剂( trypsin inhibitor, TI)或称抗胰蛋白酶因子( antitrypsin),是大豆以及其它一些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的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在饲料工业生产和畜禽饲养实践中,尤其是在用豆粕—玉米型日粮饲养畜禽的条件下,如何防止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畜禽的危害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及其与靶酶的作用机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表达等方面。国内近年对饲料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方法及其效果开展了一些研究,对生产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 1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来源   胰蛋白酶抑制剂广…  相似文献   

13.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常用的几种处理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平衡,是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蛋白源。但是,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一方面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内外一直在研究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方法,目前主要有物理、化学、添加剂、生物技术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欣  冯杰 《广东饲料》2005,14(6):39-40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据报道,STI能引起各种动物生长抑制作用如引起老鼠、小鸡的胰腺肿大和增生.还导致仔猪对日粮能量和氮的利用率降低,刺激胰脏蛋白酶和糜胰蛋白酶的合成,增加体液因子(如胆囊激素)的形成和释放。因此,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改善和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蛋白酶抑制因子 豆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蛋白酶抑制因子,它对动物的营养具有重要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有KTI(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BI(弓手抑制因子)两类,在大豆中含量尤其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大豆生产国之一 ,大豆及其不同加工处理产品是我国畜禽日粮中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来源 ,所以对其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有关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逐渐深入 ,从对畜禽 (主要是猪、鸡 )和实验动物 (大鼠、小鼠和豚鼠 )生产性能、胰腺重量的影响 ,到对营养物质消化、消化道消化酶活性、胰腺胰液分泌的影响及对某些种类畜禽的危害机理已比较清楚。1 大豆及其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 1 大豆及其营养学特性 大豆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中约含35 %粗蛋白质、1…  相似文献   

17.
蛋白酶失活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标号分别为E1、E2、E3、E4 和E5 的五种来自微生物的蛋白酶体外失活生大豆(RS)和低热膨化全脂大豆粉(LTES)中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能力进行了测定。E1 来自真菌 ,最适 pH为5 ;E2、E3、E4 和E5 来自细菌 ,最适 pH分别为7 ,10 ,8和8。结果表明所有被测酶在其最适 pH条件下都能不同程度地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A) ,有效顺序为E3>E4>E5>E1>E2,E3 最有效 ,使生大豆中的TIA降低到原来的38 % ,使糜蛋白酶抑制因子(CIA)降低到原来的9 %。在50℃下经6小时的培养 ,E3 使RS和LTES中的凝集素分别减少至17 %和50 % ;E4 的相应值为29 %和42 %。E3 和E4 以0 ,0.1 % ,0.5 %或1.0 %(W/W)的浓度与LTES和RS培养1 ,2 ,3 ,6或12小时 ,E3 以1 %的浓度培养1小时 ,使生大豆中的TIA从36.6mg/g减至13.3mg/g ,使LTES中的TIA从24.5mg/g减至1.9mg/g。培养时间延至12小时 ,生大豆中残留的TIA为1.2mg/d ,LTES中为0.9mg/g。E4 不如E3 有效 ,直至12小时才能获得与E3 接近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外源蛋白酶可在常温下使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失活。  相似文献   

18.
长期或短期喂给畜禽生大豆产生不利影响,归于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所致(Liener,1989)。蛋白酶抑制因子包括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owmanBirk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前者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后者既抑制胰蛋白酶又...  相似文献   

19.
1 微生物发酵豆粕产生背景 1.1 普通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根据热稳定性可将其分为2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20.
产蛋鸡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大豆等比例替代熟豆饼配成三个水平的日粮,从19周开始给饲海兰褐蛋鸡。结果,随着日粮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增加,产蛋性能明显降低,但对鸡蛋品质没有明显影响,蛋鸡可耐受3.98mg/g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而不影响其它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