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某大型种猪场暴发母猪妊娠后期流产,经血清学试验、病原分离鉴定和小动物感染试验,诊断本病系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鸡胚分离株FL第3代的毒力(ELD50)为10.7。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景德镇某养殖场患子宫内膜炎母猪感染的病原菌、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试验无菌采集景德镇某养殖场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中段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完成菌种初步鉴定,利用毒力基因检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验证菌株致病性,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为粪肠球菌;检测证实该菌株携带毒力基因cylA和gelE,并且对小鼠有致病性;该分离菌株分别对头孢哌酮和恩诺沙星表现为极敏和高敏,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等高敏,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将敏感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说明本试验在母猪产道内成功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粪肠球菌,该细菌可能是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之一,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该养殖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情况,对12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生化试验、PCR试验及序列比对、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9株大肠杆菌菌株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12份样本中有4头患病母猪的子宫内容物检测出有2种致病菌存在。本试验分离的9株细菌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及生化特性,6株细菌菌株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及生化特征,15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别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敏感;对大观霉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说明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个菌株对很多药物都有一定耐药性,如何采取科学手段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值得各养殖场户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猪衣原体病是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流行性流产、猪衣原体性流产。它是属于接触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及年龄结构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比较危险和可怕的,对所以应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病原  相似文献   

5.
鹦鹉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类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感染后的鸟类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感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及人类。本试验以鸟的脾脏为材料,采用Buffulo Green Monkey(BGM)细胞培养法从送检的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衣原体,种属DNA微点阵列鉴定该分离株为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DNA微点阵列结果表明该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为A型。本研究首次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鹦鹉热衣原体野生鸟株,并用DNA微点阵列技术对其进行了基因分型,为鸟类鹦鹉热衣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江西省吉安市某规模化猪场急性死亡的母猪体内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培养特性观察及PCR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猪丹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高度敏感。综合该场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诊该场母猪急性死亡原因是由急性猪丹毒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发病母猪组织是否感染病原菌及调查病原菌耐药情况,试验对发病母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过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确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常见血清型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的16S rRNA测序结果与NCBI上1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分离菌株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会发生α溶血现象,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四环素类tet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aph(3′)-Ia、strA、strB耐药基因,磺胺类sul 1、sul 2耐药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blaSHV,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型为K20型,含有ureA、wabG、uge毒力基因。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以浓度为6.15×10~8cfu/mL的菌液进行攻毒,能够使小鼠在22 h内死亡,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说明本试验所分离得到的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红河州猪衣原体性流产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母猪流产胎儿病料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将分离株鸡胚卵黄囊膜悬液接种7日龄鸡胚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碘染色阴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对鸡胚致死死毒价为10^-9ELD50/0.4mL;该毒株能使小白鼠在3d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鹦鹉热衣原体;采用该场分离毒株,采用该场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苗免疫注射,母猪流产率由免疫前的37.21%下降到4.42%,降低了32.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对某猪场腹泻仔猪和妊娠母猪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5株猪大肠杆菌,其中3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有明显耐药性,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广东部分地区猪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广东10个养猪场采取的247份样本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各养猪场均有猪感染衣原体,感染率由14.3%至94.1%不等,平均为66.4%;不同年龄猪的感染情况也不同,公猪、母猪感染率远远高于仔猪感染率;有流产史、死产史的母猪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11.
猪衣原体病(SwineChlamydiosis)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旧称鹦鹉热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流行性流产、猪衣原体性流产.临诊上可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肺炎、肠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种公猪睾丸炎等.常因菌株毒力,猪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征候群.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确认猪衣原体病,随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羊流产和猪繁殖障碍病料中分离出鹦鹉热亲衣原体,从而证实中国动物衣原体病的存在.目前,在中国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衣原体感染,并时有发病和流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实验室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技术对西昌市某规模化奶牛场流产牛进行衣原体、布氏杆菌病原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西昌市奶牛场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干尸化胎、胎衣不下等症状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与衣原体和布氏杆菌混合感染有关。采集病料分离出3株衣原体,5株布氏杆菌;从7个牛群集血清97份血清,阳性率为:衣原体病22.68%,布病47.43%,两病均阳性者13.4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理州鸡群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对15份采自大理州的疑似沙门氏菌感染发病鸡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型试验及多重PCR鉴定等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并通过药敏试验了解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结果表明:此次共分离到6株沙门氏菌菌株,其中4株为鸡伤寒沙门氏菌,2株为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菌株间表现...  相似文献   

14.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体能使猪发生多种临床综合症,如:母猪流产、死产、公猪睾丸炎、龟头包皮炎、肺炎、脑脊髓炎、多发性关节炎、乳房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1998年秋,武汉地区某商品猪场的许多母猪发生不孕症,经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衣原体感染,通过对症治疗后,母猪受孕及产仔正常.现将发病情况、诊断结果及防制措施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福建省南平市6个种猪场采集52头猪子宫内膜炎病猪子宫分泌物,分别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从52例子宫内膜炎患病母猪的活体病料中共分离细菌72株,检出率为150%。全部细菌分属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离到的细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占较大比例,它们分别占总检出菌株的43.0%、23.6%和16.7%。患猪中有61.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它为细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比例,达到38.5%,其中以大肠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占比较高的比例,占总感染头数的28.8%。  相似文献   

16.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7.
旨在从健康母猪阴道内分离筛选益生乳酸菌,为防治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提供益生菌株。测定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产酸、过氧化氢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8株菌株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并具有良好的产酸性能,LTL1和LTL2不能够产生过氧化氢,所有菌株均对庆大霉素具有抗性。LTL1和LTL10抑菌物质为有机酸类和蛋白类。8株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8.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19,(3):110-112
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类多种症状接触性传染病,多呈慢性经过,某些条件下也会急性暴发,各日龄猪均可感染,主要危害仔猪和母猪,造成仔猪大批死亡和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感染猪的衣原体也能感染人,猪衣原体病的防控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文章主要从猪衣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采自发病或死亡小鸡的肝、脾、肺和腹水等病料中分离到4株衣原体。将分离物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素,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该分离株对磺胺嘧啶具有抵抗力,碘染色不着色,鉴定为鹦鹉热衣原体;毒力测定对鸡致死毒从为10^-10ELD50/0.4ml。用该分离株对健康小雏做人工感染试验。可发生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对分离毒株形态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Chlamydiaceae)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在猪上已经分离到的衣原体包括猪衣原体(Chlamydia suis)、羊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兽类衣原体(Chlamydia pecorum)和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衣原体感染猪,可引起多种不同的病症,包括结膜炎、肺炎、心包炎、多发性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伪膜性或坏死性小肠炎;对母猪可致产后无乳征(PPDS)、阴道分泌物增加、返情、流产、木乃伊胎、弱仔、围产期和新生仔猪死亡增加;对公猪则引起精液品质下降、睾丸炎、附睾炎和尿道炎。不过衣原体病被看作是不太重要的猪病,因为关于猪衣原体病的报道微乎其微;此外,在兽医实验室的常规诊断中并不包括衣原体检测,因而衣原体常常不会引起重视;另外一方面,衣原体常常和其他病原混在一起,而这些病原更加容易被检查到。但是,近期的研究证实,衣原体对种公母猪和仔猪的感染比预想的要更为普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很重要。本文对猪衣原体病作一概述,内容包括:猪衣原体病的分类学、诊断注意事项、流行病学和病理学、公共卫生意义和如何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