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伊莎褐蛋鸡是法国伊莎公司精心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根据我们目前的饲养管理条件,就其实际掌握的生产性能介绍如下: 一、育雏、育成期工艺及管理 1.饲养工艺:育雏期1—8周为地面平养,火道取暖,塑料布上喂湿料,饮水器饮水。育成期9—20周为网上平养,网距地面1米,暖气取暖,链条喂料,水槽长流水,风机排风。 2.饲养管理:育雏育成时间为1989年  相似文献   

2.
肉种母鸡饲养最重要的管理仍是生物安全措施和肉种母鸡体重的控制。建议育雏、育成、产蛋在同一鸡舍内,育雏、育成期采用厚垫料平面饲养,产蛋期采用两高一低棚架上饲养。1育雏、育成期(0~24周)饲养管理1.1加强接鸡时开水、开食的管理长途运输的雏鸡,接鸡前两小时恒定鸡舍温度在28~30℃,湿度在70%以上,防止雏鸡这时候脱水。然后诱导饮水,先将每箱10%的雏鸡诱导饮水1~2次,其它鸡双手捧在饮水器附近,待全部放完后再诱导每只鸡饮水1~2次,等到60%以上的鸡饮上水后开始喂料。此时把鸡舍温度提到31~33…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上海市新杨种畜场从西德罗曼育种公司引进六系(A、B、C、D、E、F)配套罗曼褐蛋用原种鸡,计9323只。为了观察罗曼蛋鸡引进后的生产性能和实际饲养效果,我们对零世代罗曼蛋鸡各系的饲养管理要求、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孵化性能等作了系统的观察测试和资料汇总,现报告如下: 观察鸡群数:9323只,观察测试期;0-68周龄.1989年12月21日-1991年4月12日。一.育雏育成期(0-18周龄)饲养管理饲养方式:一阶段密闭鸡舍网上平养,蒸气加热保温.辅以红外线电热板;温度:雏鸡入舍室温33-35℃,渐降,7周龄时18-20℃;相对湿度50%;光照:1-2日龄24小时,以后每天下降1-2小时,至8日龄时13小时,以后每周下降半小时直至8小时为止;喂料:1日龄玉米粉开食、后逐步增加混合料,5日  相似文献   

4.
褐壳蛋鸡按白壳蛋鸡温度育雏,雏鸡成活率明显低,为探讨育雏温度对褐壳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影响,笔者1988年进行了褐壳蛋鸡前期高温育雏试验.试验选择体重一致,健壮活泼的1日龄星杂579褐壳蛋雏40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只,常规育雏温度(舍温33-32℃)为对照组,35-34℃高温育雏舍的一组为试验组.l-6用龄育雏温度(℃):试验组1-3日龄35-34,4-7日龄34-33,2周龄33-31,3周龄31-28,4周龄28-26,5周龄26-24,6周龄24-22;对照组1-3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养鸡业中,育雏育成成活率及育成鸡质量是衡量种鸡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公司近五年间培育星杂“579”(现名“北京红鸡”)父母代雏鸡13批,计5.76万羽,1—42日龄平均成活率为97.3%,1—130日龄全程平均存活率为95.2%,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还注意提高青年母鸡的质量,为成年鸡的高产奠定基础。现就有关措施谈谈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丹东市种畜场为了观察迪卡棕壳蛋鸡在丹东等亚寒带地区的适应情况,于1992年从上海大江公司引进美国迪卡棕壳父母代蛋种鸡5000羽(555羽,4445羽)。1993年我场对其商品代(3390羽)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试验期由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共72周。 一、育雏、育成期饲养观察(0~20周龄) 用网上平养。密度:11羽/m~2。饲喂方式:第1周每日6次,以后每日5次。自由饮水。有窗的密闭鸡舍育雏。光照:第1周23小时/日,第2周18小时/日,第3周16小时/日,以后为自然光照。火墙取暖温度:第1周33℃,以后每周降低2℃,降到21℃时停止再降,日粮标准详见表1。该群鸡56日龄时全群平均体重为658克,比标准高3克。8周龄  相似文献   

7.
前言热应激对初产至产蛋高峰期的肉用种鸡危害极大.原因是:(1)初产或高峰期种鸡羽毛紧密,散热性差。(2)初产至高峰期种鸡采食量增加速度快,代谢较旺盛。(3)根据鸡的消化生理,在采食2~3小时其代谢为最旺盛时间。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肉用种鸡尝试在6~8月份期间改为下午喂料、并观察鸡群的产蛋率、孵化率、种蛋利用率及累计可孵化蛋数的变化。一、材料和方法1、鸡的来源:本试验系采用1990年10月31日进口的同日龄AA祖代鸡,至6月1日为33周龄的产蛋种鸡。2、分组:按鸡舍原布局分设对照组(甲组)和试验组(乙组)二个组,每组各为3500套产蛋种鸡。3、鸡舍与饲养工艺:二组鸡舍各长104米、宽12米,舍内各为2/3棚架、1/3垫料。均采用密闭式育雏、育成并人工控制光照的饲养工艺。喂料器采用美国乔太公司的超浮流喂料系统和公鸡专用喂料系统。饮水器采用泰国KPI公司的钟式自动饮水系统。4、光照:二组光照时间相同,均为16.5小时,即上午4:30开灯,晚上9:00关灯。光照强度均为20勒克(?)。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蛋鸡饲养的3个阶段:育雏期(1~7周龄)、育成期(7~18或20周龄)、产蛋期(18~20周以后),从温度、光照、饲料、饮水、密度、体重、应激等方面详细讲解蛋鸡饲养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蛋鸡饲养户提供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北京市种鸡场在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使1~140日龄的鸡成活率达到91%以上。在育雏车间,从雏鸡1日龄开始就有一套完善的饲养管理程序,对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进行了科学的管理,现将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和重点防治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生长期高产潜力的培育1.育雏期。切实做好鸡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疾病的防治,尤其是雏鸡白痢。提供充足有效的饲养空间与设备,以保证每个鸡摄入足够的饲料与饮水,生长发育均匀;提供适宜的光照,整个育雏期每天光照时间总趋势是逐渐减少;根据增重情况决定饲料的更换时间,不宜按日龄的大小机械地划分育雏期与育成期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正1种火鸡的阶段划分和饲养1.1育雏期(0~8周龄)的饲养又分育雏前期(0~4周龄)和育雏后期(5~8周龄)。此阶段与鸡的育雏期饲养管理类似,应早饮水、开食、勤喂料,保温、通风良好是关键,尤其应照管好0~4周龄的幼火鸡。须严格施行防病、免疫按程序。育雏期每只雏火鸡应有5cm和2cm的饲料和饮水槽位;1、2、3~6和7周龄后的饲养密度,分别是30、20、10和4~6只  相似文献   

12.
杨柏萱 《中国家禽》2003,25(2):17-19
肉种鸡饲养最重要的管理仍是生物安全措施和肉种鸡体重的控制。推荐使用育雏、育成、产蛋在同一鸡舍内,育雏、育成期采用厚垫料平面饲养,产蛋期采用两高一低棚架上饲养。1.1母鸡的管理重点1.1.1加强接鸡时的管理①长运运输的雏鸡,接鸡前两小时鸡舍温度恒定在28~30℃,湿度在70%以上,这一点很关键,防止雏鸡此时脱水,到鸡接来后3~4小时,鸡全饮上水开始喂料时,再把鸡舍温度提到31~33℃。②强制饮水,集中所有人员对每箱10%的雏鸡强制每只鸡噍嘴1~2次,把其它鸡捧到饮水器附近,再强制每只鸡噍嘴1~2次…  相似文献   

13.
1、育雏期温度、光照、密度:育雏温度要随日龄增长逐步下降。1—3日龄为35—34℃;4—10日龄每天降0.5℃,11—28日龄降到28℃常温。1—3日龄昼夜光照,7平方米用25瓦的灯泡1个,4—3日龄每天20小时,以后逐步减少光照,直至利用自然光照。饲养密度1  相似文献   

14.
一、育雏、育成期(一) 饲养:雏鸡入舍后要先饮水;饮水后要尽早开食,每日喂6次,逐渐减至4次;要喂全价配合饲料。随日龄而增加料量;7周后营养水平要适当降低;每隔两周要监测体重一次。(二) 管理:雏鸡第一周保温伞(炕温)应达32—30℃,40—50日龄离温;相对湿度保持在55%—70%;光照在0—3日龄每日为23小时,3—19周为9小时;收容密度平养每平方米30—10只;出壳24小对内要进行雏鸡雌雄鉴别;7—8日龄断喙;按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按种;18—20周转群上笼。  相似文献   

15.
我场是年饲养10万只蛋鸡、5.5万只育成鸡的商品代蛋鸡场。自1987年生产以来,由于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蛋鸡生产性能逐年提高,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做出了一定贡献。1990年10月,中国牧工商总公司在桂林召开的第7次养鸡经验交流会议上,我公司被命名为优秀企业,被评为1989—1990年蛋鸡生产第3名。现就我场几年来的蛋鸡生产谈谈体会。我场饲养的鸡种为“星杂579”,成活率、产蛋率、饲料报酬高,蛋大,适应性强,是适于青海高原工厂化饲养的理想品种。我场饲养工艺为二阶段饲养。0—18周  相似文献   

16.
重庆畜牧兽医研究所吴霆同志对该市巴县界石区30个养鸡户所饲养的鸡,从雏鸡出壳直到产蛋结束的532天内减少的全部鸡只作了系统的检查和记载,结果如下:30个养鸡户共养商品鸡6110只,采用土法“萝兜”育雏,6周龄脱温后直到产蛋结束在竹篱栅栏上平养。7—10日龄和30日龄分别用新城疫弱毒冻干苗Ⅱ系点眼或滴鼻,6周龄刺种鸡痘鹌鹑化弱毒冻干苗,8~9周龄注射新城疫弱毒冻干苗工系,15~16周龄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7~42日龄在日粮中交替拌入呋喃唑酮、土霉素、复方敌菌净或氯苯胍等药物防治雏白痢和球虫病,18~20周龄投予盐酸四咪唑驱虫。鸡群存活率0~8周龄(育雏期)为95.56%,9~22周龄(育成期)为92.46%,产蛋期内为85.76%。鸡只减少原因的分析:从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不同阶段鸡只减少的原因看,因病死亡是减少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各阶段死亡总数的54.46%、60.43%、  相似文献   

17.
罗曼蛋鸡从雏鸡到淘汰,一般分为育雏期、育成期、预产期和产蛋期四个阶段。育雏期一般是指0—8周龄,在这个时期是给温期,也就是借助供暖维持体温的生长初期;育成期是指9-18周龄,此时期主要是以通风换气为主的饲养管理;预产期是指19周龄-5%产蛋率这一阶段;下面作者根据多年的养鸡实践谈谈以上各期应注意的问题及管理要点。 一、育雏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抓好开饮开食、严防暴饮暴食和欠饮欠食,日常做到少喂勤添,换料要逐渐过渡。饮水、饲料确保干净、卫生、新鲜,饮水器要勤洗; 2.头三天温度保证在34-35℃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养好雏 鸡放养肉杂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舍饲肉杂鸡相同,要求有专门的育雏舍,其开食、饮水、喂料、通风换气等与常规育雏一样。育雏的关键在于保温,第一周33-35℃,此后每周下降2-3℃,一般夏季至第4周龄结束即可脱温,逐渐转入放养地放养,春秋6周后、寒冬8~10周后开始放养。  相似文献   

19.
南阳某父母代种鸡场从上海某祖代鸡场购进罗曼褐壳蛋种鸡5000套,育成结束后,分别饲养在两栋鸡舍,A鸡舍有母鸡2471只,公鸡256只,B鸡舍有母鸡2483只,公鸡174只,两栋鸡舍均为自由采食,乳头饮水器饮水。A鸡舍从18周龄即126日龄开始增加光照,每周增加1h,至26周龄为17h保持不变。B鸡舍从19周龄即132日龄开始增加光照,每周增加0.5h,至29周龄为16h保持不变。结果,见蛋日龄分别为130和137日龄,产蛋率达80%的日龄为163和172日龄,最高产蛋率分别为85%和90%,产蛋期脱肛死亡数为4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 ,土种公鸡倍受消费者欢迎 ,且土种鸡容易饲养 ,抗病力强 ,经济效益显著 ,资金周转快 ,是广大养殖户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1 饲喂方式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 ,分两期饲养。育雏期 ( 0~ 42龄 )高床网上平养。育成期 ( 4 3~ 1 55日龄出栏 )院内围栏 ,地面散养 ,白天在运动场自由运动 ,自然光照 ,晚上上栖架休息。2 光照程序1~ 4周龄 ,光照长度 2 3~ 1 8h/日 ,渐减 1~1 .5h/周 ,5周龄以后 ,光照长度 1 0~ 1 2 h/日。因本批鸡在 4~ 9月份 ,故采用自然光照。3 防疫程序及预防3.1 防疫程序1日龄 :马立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