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抗稻飞虱优质晚稻组合“安两优318”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安两优318”是湖南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郭名奇先生等用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与R318杂交配组育成的晚稻中熟两系杂交组合。我们于1994年引进试种。1994年冬至1995年春在海南进行小区品比:1995年秋在本县进行小区品比及秋制种:1996年~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恒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5):401-402
引进中优17、优I517、安两优612、安两优97108、中优612五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其产量分别为8749.5kg/hm^2、6150.0kg/hm^2、7101.0kg/hm^2、8700.0kg/hm^2、7650.0kg/hm^2,综合产量及其他方面因素,以中优17最佳,安两优97108次之,这两个品种可在兴宾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501、泸香8258、安两优9808、徽两优6号、两优273、Ⅱ优339等品种丰产性能佳,经济性状好,综合性状优,适合推广种植,为常德市水稻品种选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12个优质稻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比CK岗优527增产的有3个组合,分别是D优3232、D优527和Q优1号,综合试验结果,D优527、Q优1号、Q优3232、宜香优9303和优丰香占5个组合可在来年扩大示范种植;Q优2号、为天9号、宜香优1577和Ⅱ优50329可在来年继续进行生产试验,适度引进示范种植;D优3232和为天9号如在海拔600m以上低山区种植,应采取保温育秧并适时早播。  相似文献   

6.
双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10个双晚杂交稻新组合,安两优青占、天丰120和优I120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2005年引进6个优质早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D优162、T优2155、汕优明100、金优明100等4个组合表现比当家组合汕优82产量高、农艺性状好、抗性强,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供试组合和品种中以99-06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安两优早25,香两优68的。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表明: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其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和株高。  相似文献   

9.
引进7个中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716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626.34kg,较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20.01%,达到极显著水平;Ⅱ优1273、特优航1号、D优084等3个组合分别较汕优63增产17.24%、16.56%和14.03%,且综合表现较好.这4个组合可作为高产组合推广.Ⅱ优42米质最佳,可作为优质稻推广.  相似文献   

10.
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527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福建省种子总站与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联合引进。2001年通过福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于2002年引进该组合在星村镇黄村村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和示范0.28hm2,表现突出;2003年以后逐年扩大栽培示范,到2006年该组合栽培示范面积扩大到70.5hm2,均表现出米质好、丰产性好、抗性强等特点。现将D优527组合在武夷山市作再生稻栽培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增刊启事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Ⅱ优318(原名双富一号)是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双丰农科所共同选育,以Ⅱ—32A与富恢318配组选育成的高产优质的中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德化县引进作中稻试种,表现稳产、高产、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强、米质较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2008—2009年,在我县较大面积种植,表现良好。现将Ⅱ优3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米山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寿县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组合,2016年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2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深两优862、Y两优5867、C两优608、鑫两优318、深两优136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寿县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本县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方面推广,满足本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对新、优、特水稻要求,同时也为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004年本县农技推广站将引进13个新、优、特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1参试水稻品种及供种单位三系组合:Ⅱ优162、Ⅱ优725、Ⅱ优802、Ⅱ优906、冈优151、冈优364、冈优725、冈优906、C优22、D优68、红优22;两系组合:两优11、11965/6078;对照汕优63,试验的新品种由贵州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提供。2试验地点试验地点设在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土壤为黑壤发育成的水稻田,微沙性,…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在温州的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62A与蜀恢527组配育成的重穗型杂交稻组合.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温州市于2000年从四川省引进试种,表现米质优、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适合浙南山区作单季稻种植.其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促控和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一、选育经过 1998年为选育汕优63、特优和 D297优系列组合的接班组合,我们 以D奇宝A、D宝A、D702A、D62A、 Ⅱ-32A、粤泰A等不育系,分别与 明恢63、蜀恢527、菲恢6号、D67等 恢复系配组侧交,选育相应组合, 并于1999年在尤溪县管前育种基地 品比,2000年进行简比,选育出D奇 宝优527、D优6号、Ⅱ优6号、粤泰优 D67等一批高产优质杂交稻亮点组 合。其中Ⅱ优6号(Ⅱ-32A/菲恢6 号)表现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较 强,穗大粒多,成穗率和结实率高, 制种和F1代超高产。2001年推荐参 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比对照汕优 63增产8.75%;2002年续试,较对照  相似文献   

20.
引进26个早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1号、株两优100、威优458、淦鑫202、淦鑫203和优I316等新品种(组合),在产量、抗性和米质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