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229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小于5%,为抗病类型,占供试材料的13.64%;漯麦4号、豫农9901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超过30%,达到高感水平,占13.64%;豫展9705、豫麦49等15个品种(系)的平均籽粒黑胚率在5.0%~14.9%之间,为轻感类型,占34.09%;新原958、中育6号等17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在15.0%~29.9%之间,为中感类型,占38.64%。同时.调查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问的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对滤纸保湿培养法和直接观察法评价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培养法籽柱黑胚率普遍高于直接观察法。  相似文献   

2.
黑大麦新品种,系(利马黑大麦×舟麦2号)杂交育成,中高杆,茎杆粗壮,抗倒伏,属二棱大麦,早熟,长芒大穗,大粒型,千粒重44~50g(南昌,甘肃)。成熟后期穗、颖、芒和籽粒转为黑色。是研制黑啤酒和开发系列营养保健品、饮品的特种资源。对黑大麦新品种籽粒主要营养成份及氨基酸组份测试结果表明,黑大麦籽粒中“三高”(蛋白质、纤维、维生素)营养含量比普通大麦含量高,其中蛋白质11.17%,提高2.85%;纤维6.63%,提高13.18%;核黄素2.44mg/kg,提高34.07%。主要矿物元素中,以Ca含量高(701.4%mg/kg)比普通大麦提高9.42%,比玉米含量高2.5~3倍。对17种水解蛋白氨基酸测试结果,黑大麦具有14种氨基酸含量明显比普通大麦高2~10个百分点。其中赖氨酸含量0.4999%,提高7.9%;含硫氨基酸平均提高10.4%以上,羟基类提高8%以上等等。因此,黑大麦营养价值比普通大麦还好,可开发珍珠米、麦片、面包、糖浆、大麦咖啡等饮料和婴儿食品,亦可用作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及肝病等食疗佳品。  相似文献   

3.
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品种(系)间对黑胚病的抗性有差异。4 级黑胚粒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苗鲜重和根鲜重明显降低;黑胚粒千粒重与正常粒相比有增有减,且增减幅度与其病粒率高低无关;黑胚对籽粒外观和面粉质量的不利影响引起商品小麦降低。用敌力脱每公顷有效成份 100 g 防治黑胚病,在灌浆初期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黑胚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品种(系)间对黑胚病的抗性有差异。4级黑胚粒使粒子的发芽率、苗高、苗鲜重和根鲜重明显降低;黑胚粒千粒重与正常粒相比有增有减,且增减幅度与其病粒率高低无关;黑胚对籽粒外观和面粉质量的不利影响引起商品小麦降低。用敌力脱每公顷有效成分100g防治黑胚病,在灌浆初旗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大麦籽粒黑胚病对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李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梁长欣$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许文芝$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李作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宋淑玲$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胜利农场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6.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麦成熟籽粒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来源于5个不同地域的21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对大麦籽粒的胚、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中的黄酮含量最高,胚乳中次之,皮层中最低;但从不同部位的黄酮积累量占籽粒中黄酮总积累量的百分比来看,大麦籽粒黄酮的89.35%来自胚乳,来自胚和皮层的均只占到5%左右。此外,不同来源地对胚中的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从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 L.)的种间杂交组合中可以产生大麦(Hvrdeum vulgare L.)单倍体。通常由于球茎大麦为冬性,需要春化处理才能产生花粉。为了有利于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本研究选择并估测了中选春性无性系的胚形成率(获得的胚数/授粉小花数)和单倍体产生率(获得的单胚数/授粉小花数)。未春化处理的183个无性系有23个开花,这些无性系可产生足够的花粉。胚形成率为26.3%—86.5%,单倍体产生率为8.2%—41.9%。某些无性系优于常规的冬性无性系,它们可以用于改进大麦单倍体的形成程序。  相似文献   

9.
黑胚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为了解小麦黑胚病症状产生的原因,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感黑胚病籽粒黑变部位的物质(黑变物质)与健康籽粒相同部位提取物(BPF)以及致病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胞内黑色素与胞外黑色素,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扫描以及光、热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1)病粒黑变物质的紫外吸收峰(235 nm)与B.sorokiniana的胞外、胞内黑色素的紫外吸收峰不一致(210 nm),而与BPF的紫外吸收峰相同;(2)病粒黑变物质与BPF的红外光谱一致,而与B.sorokiniana的胞外、胞内黑色素不一致;(3)病粒黑变物质与BPF的光、热稳定性较差,而来源于B.sorokiniana的胞内、胞外黑色素相对稳定。综上所述,黑胚病籽粒的黑变物质与致病菌B.sorokiniana的黑色素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而与健康粒相同部位提取物的理化性质类似,推测该物质是由小麦籽粒本身合成,而不是来源于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0.
大麦标记基因系籽粒营养品质性状及胚大小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不同用途大麦营养品质基因定位的成套标记基因系,对23个大麦标记基因系的籽粒蛋白质舍量、赖氨酸舍量、胚比、千粒胚重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23个标记基因系籽粒蛋白质、赖氨酸舍量、胚比及千粒胚重问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可从中选择成套的标记基因系对大麦营养品质基因进行定位;除胚比与千粒胚重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外,蛋白质与赖氨酸、胚比之问的正相关、蛋白质与千粒胚重、赖氨酸与胚比、千粒胚重之间的负相关均不显著,笼统地讲有关大麦籽粒赖氨酸舍量与蛋白质舍量之间呈负相关的结论是不确切的,大胚能否作为高赖氨酸的间接选择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小麦品种安麦1132的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籽粒黑胚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幼苗生长习性、出苗到抽穗天数、抽穗到成熟天数和籽粒熟相呈正相关关系;与基本苗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可将安麦1132的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即籽粒产量因子、物候期因子和幼苗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5.43%,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42.86%。安麦1132基本苗数可适当减少,增加出苗至抽穗天数,减少抽穗至成熟天数。有效穗数的增加可以提高产量水平,但会影响籽粒黑胚率和熟相,因此大田生产和品种改良应注意平衡产量与籽粒黑胚率和熟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气象因子对小麦黑胚率的影响,用48个小麦品种(系)于2016和2017连续两年在两个试验点自然条件下的黑胚率及气象数据,对小麦黑胚率的广义遗传力及气象因子与黑胚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黑胚率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49.9%,说明黑胚率约50%的表型变异来源于环境因素。大部分与温度相关的变量(日均温、高温天数等)在抽穗后11~15 d与26~40 d与黑胚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低温天数与黑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有关的变量(日均相对湿度、日最低湿度等)多在抽穗后1~15 d与黑胚率呈显著的正相关(降雨量除外);降雨天数与黑胚率的相关系数比降雨量与黑胚率的相关系数高;在研究的多数时间段内,日照时数与黑胚率呈负相关。抽穗后1~15 d潮湿、26~40 d低温、1~40 d寡日照气象条件对黑胚病的流行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小麦对黑胚病的抗性及黑胚对种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同一栽培条件下,152份小麦品种(系)自然感洒黑胚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2份免疫,81份抗病,69份感病,病粒度在0-68.83%之间。黑胚粒与正常粒相比,90%品种闰重增加,10%品种千粒重降低,且千粒重增减与其病粒高低无关。同一品种0级种子和4级种子相比,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明显降低,苗干重、根干重减轻,病苗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麦是我地主要夏粮作物,种传病害有大麦条纹病、黑穗病等,是大麦上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重发生年对单产和总产影响甚大,如濒临黄海的射阳县1989年大麦黑穗病重病田病穗率达26%,全县总产损失2500t;1997年大麦条纹病重病田病株率达56%,经过大力防治,总产仍损失3072t,成为我地大麦生产上的重要障碍。至年度流行特点我地大麦种传病害的发生,随种植制度、品种布局的变化而变化(见表1、表2)。1980~1984年,主要种植六棱尺八大麦为主,种传病害以黑穗病为主,条纹病零星发生,1984年黑穗病病穗率达ZI%,条纹病病…  相似文献   

15.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大麦品质育种的成就特别是对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啤酒大麦品质育种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了回顾,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和赖氮酸,粒重,浸出率,糖化力等若干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选择手段作了综述,还就目前我国大麦品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功能成分的基因,选育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品系,以S500和宽颖大麦及其杂种后代BC3F1、BC3 F2为材料,应用分离世代联合分析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麦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大麦籽粒的总黄酮含量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5%;生物碱含量受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7.36%;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6.49%和80.13%.控制大麦籽粒四种功能成分含量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遗传贡献较大,因此在育种中应充分利用主基因效应进行有效选育.  相似文献   

17.
新消息     
0210不同大麦品种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差异——M.Taniguchi等运用203个日本及国外的大麦品种研究了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能力和植株再生能力.所用试材包括176个六棱大麦品种和27个二棱大麦品种.把从籽粒中分离出来的成熟胚“接种”到改进的N6培养基中(含2 mg/L 2,4-D).经培养后,  相似文献   

18.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大麦品质育种的成就特别是对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啤酒大麦品质育种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了回顾。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和赖氮酸、粒重、浸出率、糖化力等若干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选择手段作了综述,还就目前我国大麦品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两个属间杂交组合(大麦×玉米和大麦×意大利黑麦草)获得大麦单倍体。在两个杂交组合中,为了获得大麦单倍体胚,授粉后进行2.4D处理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大麦×玉米杂交组合中,证明了应用75ppm 2.4D溶液处理增加了胚分化率(获得的胚数/授粉小花数)和单倍体产生率(获得的单倍  相似文献   

20.
大麦云纹病的种子传染及其防治对策原泽良荣大麦云纹病,在日本北陆地区与雪腐病一样是大麦的主要病害。该病害可使大麦减产30%一40%,且因影响成熟而造成品质严重下降。在日本Niiata县发生的本病达到大麦种植面积的80%,所以确立防治对策是大麦稳定优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