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有一个好的水体环境鱼类才能健康生长,因此,调节和管理好水质十分重要。夏季高温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但由于大量的投饵,鱼类的排泄物增多,再加上高温、日照时间长,池塘水质很容易变坏,不但会影响池鱼的健  相似文献   

2.
对精养鱼塘来说,夏秋高温季节(7-9月份)既是鱼类生长的旺盛季节,但同时也是鱼类易发病、易浮头、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消耗量大,易引起水质恶化和诱发鱼病。因此,加强夏秋高温季节的养殖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质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再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5.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7.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鱼类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只有使水质状况始终保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良好状态,才能实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底质、水源、溶解氧、外源投入物、养殖品种的合理搭配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7):23-23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为确保鱼类高温期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管理工作。1加强水质调节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不断进行调节。一是定期加注新鲜水,每隔4~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0%~30%。每次冲注水应选择早晨,防止水温差过大。严禁水位大起大落。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的开启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阴雨连绵浮头前…  相似文献   

11.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驯化养鱼是我省近年来推广普及的一种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其特点是:以养殖鲤鱼为主,投喂颗粒饲料,采取“四定”投喂方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因此,搞好水质调节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温度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快、投饵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变化快,搞好水体水质调节,是获得养殖鱼类稳产高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每年夏秋季节,气温高又是池鱼满载时期,如何掌握调节好池塘水质,是决定当年养鱼成败的关键环节。"水好,鱼好"。好的水质,使鱼类摄食旺盛,成活高,抗病能力强,生长快,饲料系数低,养殖效益高。反之,鱼体体质下降,发病多,生长慢,  相似文献   

14.
水体颜色与鱼类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学 《齐鲁渔业》2006,23(10):20-20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1黄褐色水质(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节,由于温度高,日照时间长,投饵施肥量大,鱼类排泄多,鱼塘水质容易变坏,所以,这段时间,更应重视鱼塘水质的调节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肖良 《齐鲁渔业》2011,(11):38-38
秋冬交替季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根据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和跟踪服务发现,养殖户担心池塘投饵多了不仅造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多投的饵料还会腐烂耗氧污染水质,影响鱼类正常越冬。不投饵,鱼体就会“掉膘”体质下降,且体弱的鱼类来年抗病能力差,不利于来年的养殖生产。因此,科学合理投饵不仅有利于鱼类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生长的好坏,除了饲料因素之外,水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对饲养鱼类的理想水质尚未有充分的论证.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以河流、湖泊、池塘、海域为对象的.其内容包括溶解氧、有机物、酸碱度、浊度、透明度、水温、大肠菌群数、矿油物质、有毒物质以及底泥等.我们希望有一个理想的标准数值,即  相似文献   

18.
八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8):39-39
8月份,农历节气是立秋、处暑,天气仍是赤日炎炎,暑气逼人,平均气温相近于7月份。此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时期。根据夏季高温季节池塘水温高,池水上下温差大,鱼虾蟹等摄食多,水质变化快等特点,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现就高温季节的养殖管理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刘宝祥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28-30,33
根据当前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势,本文针对炎热的夏季北方精养鱼池养殖鱼类易浮头死亡的现象。简要概述了精养鱼池中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指标、造成鱼类易浮头死亡的原因、水质调控技术与日常管理等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推进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促进淡水水产养殖向科技型高效渔业方向发展,为我国水产养殖业高产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其易包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