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方制剂抗鸡新城疫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对以山茶叶、黄芪等组成的复方进行了抗病毒效果评价与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由山茶叶组成复方对NDV的灭活率和抑制率分别为59.19%、67.5%,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单方的山茶叶和药物对照黄连,对NDV 50%(IC50)抑制浓度为1∶610.5,提示有较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羊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山羊痘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为特征.皮肤疹最初为红斑,红斑肿胀隆起形成结节状丘疹,然后丘疹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而形成痂皮.组织学检查早期皮肤病变可见充血,水肿和多量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更多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一些体积较大的所谓"山羊痘细胞"出现.在真皮的病变细胞和痘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引起水肿和坏死的血管炎常伴有血栓和梗死.上皮的变化包括棘细胞增生,空泡变性,不全角化,过度角化和坏死等.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有相似的细胞浸润和血管炎变化.但发生在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时常出现溃疡.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  相似文献   

3.
广西山羊毛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12个县(市)的山羊毛中7种微量元素Co、Cu、Zn、Mn、Fe、Se、I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微量元素Se、Mn、Cu的含量较高,不同毛色、不同地区的山羊毛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至8月,我县与福建省寿宁县毗邻的龙溪乡后洋坑村、江根乡坝头村先后发生山羊痘病,并在箬坑、青田等村有零星散发.我们根据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等确诊了该病,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年 8~ 1 1月 ,江浦县星甸镇等乡镇内的山羊发生一种以全身出现疹块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山羊痘。1 临床症状据观察 ,潜伏期为 5~ 7天。开始染疫羊寒颤 ,体温升高到 40 .5℃~ 41 .9℃ (最高为 41 .9℃ )。食欲减少 ,病初神态尚可。眼结膜潮红、流泪 ,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浆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严重时分泌物粘稠若带状。呼吸脉搏增速。约 1~ 4天 ,在肛门、乳房周围、颈侧皮肤上首先出现红斑 ,继之发展到颜面、耳朵、胸腹两侧至全身各部位。红斑突出 ,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在干旱山地人工种草从引种栽培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从一个侧面反庆子干旱山地综合治理中,牧草与林果的复合栽培在培肥土壤,改良低产农田和提高果园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为在太行山区开展人工种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奶山羊山羊痘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痘在我国西北地区曾有过流行 ,但内地和东北地区比较少见 ,特别是奶山羊很少发生。 2 0 0 0年 ,锦州市郊区某试验畜牧场的奶山羊暴发了本病。经过及时诊治 ,疫情得到了控制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锦州市郊区某试验畜牧场 ,总共饲养奶山羊1 97只 (其中成年母羊 1 3 2只 ,种公羊 5只 ,育成羊6 0只 )。自 2 0 0 0年 2月 2 1日 ,羊群中相继有 3 1只羊发病 (其中成年母羊 3只 ,种公羊 1只 ,育成羊 2 7只 ) ,死亡 3只 (均为育成羊 )发病率为 1 5 .7% ,死亡率为 9.6 % ,至 4月 5日 ,该病在羊群中基本终止。2 诊断2 .1 临床检查 发病初期 ,…  相似文献   

8.
山蚂蝗属植物(Desmodium Desv.)部分种如绒毛山蚂蝗(D.velutinum (Willd) DC.var.velutinum),在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易降解,影响了基因组DNA的纯度.本文分析了引起绒毛山蚂蝗基因组DNA降解的可能原因,并采用改良的SDS法解决了部分山蚂蝗属植物的DNA降解问题,提高了DNA的质量.对采用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AFLP分析,得到条带清晰、多样性丰富的图谱.结果表明改良的SDS法适宜绒毛山蚂蝗基因组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随着防病意识的增强,恶性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遏制,一些常见多发病开始肆虐于各大养殖场,山羊痘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就此病发病羊群的典型症状、剖检病变变化、诊断要点、综合防治措施一一汇总介绍,为今后科学防治羊痘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山羊痘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使得山羊全身皮肤、有时也在黏膜上出现痘疹为基本特征。国际兽疫局(OIE)将山羊痘列为A类疫病。现将该病的具体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流产与山羊痘的相关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法对本省10个市(县)流产羊群的血清和病料样本进行山羊痘抗原抗体及病原核酸检测,同时血清进行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流产胎儿病料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发现山羊痘羊群流产率达37.1%(4329/11660),山羊痘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8.2%(34/89),抗原阳性率为72.7%(32/44),流产胎儿山羊痘病毒核酸检出率为83.3%(10/12),发病羊群未检出布氏杆菌和羊流产亲衣原体感染。结果表明,山羊流产与山羊痘感染有一定关系,提示在山羊养殖中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山羊痘感染引起孕羊流产。  相似文献   

12.
卜丽芳 《中国养羊》1997,17(2):48-48
山羊痘的发生与防治卜丽芳(辽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110200)山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常见。山羊均具有易感性,以羔羊最易感。病羊、新鲜尸体及恢复期的病羊都是传染来源,通过呼吸道、损伤皮肤或消化道感染。发病初期,病...  相似文献   

13.
<正> 绵羊的山黄花根中毒,在国内各省级杂志中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0年3月2日遇有一群绵羊发生了罕见的山黄花根中毒,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本县养羊专业户王玉成共饲养绵羊73只,体重均在50公斤左右,于1990年3月1日在翻耕过的山黄花地放牧约50分钟,当天  相似文献   

14.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流行病学调查 在口唇、舌面、鼻腔、气管、支气管、咽部等部位粘2003 年6 月,广东省雷州市杨家镇锦坡管区 膜,可见痘疮和溃疡,肺瘀血水肿,在肺叶的边缘周围多个村庄山羊专业户的羊群中先后发生了一 有黄豆大小密集的痘疱,突出于肺表面,在前胃和种以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丘疹、疱疹的急性、热 第四胃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坚实的结节,全身淋巴性传染病。 结肿大。本病最早发生在杨家镇锦坡村黄某的羊群。 4 实验室诊断该病出现于母羊流产,羔羊死亡后,专业户遂请该 无菌取具…  相似文献   

15.
16.
自2000年9月份以来,我市50多个养羊户所饲养的山羊都不同程度发生了羊痘,发病率在50%~80%,死亡率达20%以上,经济损失相当惨重,这在我市养羊历史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274403 山东省曹县韩集吴岔口学校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新疆最西边,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阿拉套山深处有个叫卡昝河的地方,这里同时也是兵团农五师八十八团的夏草场,这里的牧民一边放牧,一边担当起守卫边防的义务。在绵延200多公里的国境边防线上,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民兵就是一个战士,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遇到困难携手解决,筑起了一道扬国威、壮国魂的钢铁长城。在这里有一位叫库玛别克的哈萨克族牧民,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3000多米的卡昝边防线上,在守卫着八十八团数十万公顷草场的同时,一边巡逻、站岗、放哨,担当着义务“边防信息员”。八十八团的夏草场…  相似文献   

19.
品系繁育是促进品种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加速现有品种的改良,促进新品种或新品系育成,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品系繁育首先是在品种内建立各具特点的品系,丰富品种结构,有意识地控制品种内部的差异,促使品种异质性系统化,然后进行品系间杂交,获得优势后代投产。本文介绍品系繁育在山麻鸭育种中的应用。1 品系的数量 为了给品系繁育创造有利条件,并能更充分利用品系繁育技术,迅速有效地提高生产性能。品系繁育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个体,在少数高产性能个体中进行品系繁育是不够的。只有建立3个以上的品系,才能在自繁时,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龙州县山黄皮果园进行高接换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时间以3月份成活率最高,达94.44%;在接穗成熟度的选择中,以半木质化枝条最好,成活率为96.67%;嫁接方法以劈接最佳,成活率为94.44%;留冠处理中,留1/4树冠作抚养枝效果最好,成活率为8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