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红松自然分布内3个亚区、9个地点、108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测定表明,亚区间和家系/地点/亚区间差异显著、极显著,变异是分层次的。从选择效果上看,总体选择大于亚区内选择,108个家系超过对照78个,占参试总数的72.2%;超过对照20%以上的有34个,超过对照40%以上的有8个。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优良单株子代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云南3个优良林分中,选择了32株体进行了11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胞家系间树高生长差异非常明显,经方差分析选出真正的优良个体11株。占参试总数34%,陕西单株子代高生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树高广义遗传力是85.3%,遗传增益为17%。  相似文献   

3.
通过229个10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在3个试验点、3个测定组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马尾松家系生长在各试验点、各测定组上差异均达到显著至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在同一测定组内的多点平均遗传力为0.538~0.724;(2)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树高不明显,材积和胸径达到显著水平,互作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0.70%~3.01%;(3)根据Eberhat和Russel模式对马尾松家系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将参试家系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高产稳定型家系21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2.29%,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4.
邓恩桉6个种源的28个家系子代测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自澳大利亚两个州的6个种源28个家系子代测定5.5年生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生长无显著差异,而家系间生长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参试种源家系生长量与原产地纬度、经度、海拔及雨量均相关不紧密;邓恩桉具有中等遗传力,经比较分析,初步选出D9、D39、D38、D2、D26、D25等6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其材积平均比参试家系平均增益21.3%,比对照柳桉的材积增益281.68%.邓恩桉可在桂中及相应地区一带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全国不同区域121个杉木优良家系9年生材积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家系平均遗传力高,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变异系数大,家系方差分量占总分量13.2%;有76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场初级种子园后代,63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洋口初级种子园后代,20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省优良家系6421号,其材积增益比我场种子园后代大25.4%─65.6%。  相似文献   

6.
红松优树子代树高生长的遗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9个地点、108株优树子代10年生树高测定的结果表明,亚区间和家系/地点/亚区间差异显著、极显著,北亚区在带岭生长表现最好;亚区、地点/亚区、家系/地点/亚区间遗传力分别为0836、0537、0365。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亲本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福建省7个地区32个县47个马尾松林分的479株优树的自由授粉家系作测定材料。测定结果表明:13年生树高值大于遗传对照5%以上的家系有227个,占参试家系的47、4%。群体的变异量大于群体内个体的变异量,变异来源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性群体与实生群体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曲江、小坑、龙山林场杉木同一家系的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观测,发现杉木无性群体与实生群体之间生长量基本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的造林地点,不同家系间表现有所不同,曲江、龙山林场扦插林高生长优于实生林,小坑林场实生林则生长优于扦插林。采用成对平均数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达较显著水平以上的家系占53.8%。参试13个家系扦插林高生长优于实生林占84.6%,实生林优于扦插林占15.4%,扦插林为实生林高生长的105%(其中GD11066家系,扦插林生长突出,其高生长三地平均值为实生林高生长的118%)。胸径生长则扦插林为实生林的106%。扦插林树高变异系数为19.8%,而实生林则为22.3%,无性群体比有性群体变异程度较小。而胸径变异系数,则两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杉木生长的遗传变异研究:三水平后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4个产地,分别随机选择当地起源的4个体分,每个体分选5株优势未(林分年龄均为25a以上,优势木之间相距50m以上)采种育苗造林,进行3水平后代测定,并研究了杉木生长在产地间、产地内林分间和林分内家系间3个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7年生时的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产地、林分和家系3个层次上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3性状产地间的遗传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82.7%、75.4%和78.8%;产地内林分间分别占7.0%、10。6%和10、1%;林分内家系间分别占10.3%、14、0%和11.1%。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产地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75%、13、92%和35.82%:产地内林分间分别为3、41%、5.22%和12.83%;林分内家系间分别为4.15%6.00%和13、45%  相似文献   

10.
枫香优树子代苗期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我国首批选出的枫香优树83个子代进行了苗期测定,其结果表明:优树子代平均场圃发芽率35.6%,最高家系达57.0%,最低家系仅12.3%,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保存率主要受场圃发芽率影响,差异不甚明显。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有15个家系显著优于对照,占参试家系数的18.3%。  相似文献   

11.
杉木种源-林分-家系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杉木种源、林分、家系三水平联合试验6年生林分的生长性状和物候观测资料,研究其遗传变异信息。结果显示,种源间、种源内林分间、林分内单株间的胸径、树高、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三水平任何层次上的生长性状选择都是有效的,但各层次变异差别很大,其方差分量排序依次为:种源>林分>家系,种源、林分、单株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8、0.399、0.232;选择层次依次是种源、林分、单株。种源(群体)是较稳定的遗传单位,但种源内林分间差异显著,可进一步探讨遗传学上的杉木种源单位的确切范围。种子发芽率、物候因子分析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林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A test involving field-inoculation of three year-old cypress seedlings was evaluated to find clones resistant to Seriatim cardinale. A satisfactory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trees was found, but i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three provenances and also among families.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rovenance of Sames, followed in decreasing order by the provenances of Rhodes and Krete.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印楝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相似文献   

15.
对5年生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桉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没有差异,而在主干明显度方面,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间则没有差异;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选出了优良种源3个和优良家系20个,并从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20株,可作为无性繁殖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福建柏19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造林试验,初步选择出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参照福建柏优树国家标准,在优良种源和家系林分中,选择出优树179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分别提高17.45%~122.51%、3.30%~191.69%。  相似文献   

17.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21个南洋楹种源/家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家系4.5年生的保存率、生长性状以及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择出具有较高生长量、较优形质性状和较强适应性的优良种源/家系7个,分别是C9、M15、P10、P6、P2、C1和C6,其中C9、M15表现最佳,4.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3.03 m、13.05 cm和0.090 79 m3,分别比对照高出13.90%、9.02%和12.80%,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26.63%、10.41%和74.92%.  相似文献   

18.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19.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20.
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最佳种源地12个;优良家系46个,平均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得浆率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250株,其中68株3年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