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王跃华  李頔  代勇  徐世军  陈然  刘毓均  舒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6-2097,2099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3种卷叶贝母鳞茎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方法]选择组织培养卷叶贝母鳞茎、野生卷叶贝母鳞茎和人工栽培(抚育)卷叶贝母鳞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不同来源的卷叶贝母鳞茎均有显著的止咳和祛痰作用。通过统计学分析,3种鳞茎的止咳和祛痰作用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以用组织培养的卷叶贝母鳞茎代替野生卷叶贝母和人工栽培卷叶贝母鳞茎入药。  相似文献   

2.
对暗紫贝母的应用历史、植物形态、生态环境、商品药材的鉴定、栽培与组织培养、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提出进一步对暗紫贝母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相关文献,对我国贝母组织培养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组织培养的材料消毒、外植体类型与大小、培养基、激素、温度、光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工厂化育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诱导生成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多倍体鳞茎。[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经预分化培养的卷叶贝母紧密愈伤组织团块,再经过诱导分化培养获得多倍体鳞茎。[结果]用浓度为1.2 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卷叶贝母紧密愈伤组织团块24 h后,接种在MS+6-BA 1.0 mg/L+NAA 0.3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其多倍体鳞茎的诱导率最高为83.3%,细胞染色体数为2n=4x=48,总生物碱含量为0.249%。[结论]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优质高产卷叶贝母多倍体鳞茎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宁夏贝母主要生长在六盘山区,商品习称"盘贝",因其品质好、药效显著,是宁夏特色中药材。由于宁夏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加上市场长期供不应求,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为进一步保存现有野生资源、扩大人工栽培的规模,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室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成功突破了鳞茎球诱导、分化、增殖、壮苗、生根和试管苗移栽等技术难题,建立了完整的盘贝母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今后规模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以梭砂贝母鳞茎为外植体,研究梭砂贝母组织培养中植物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组合、外植体不同消毒方式及培养基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比较。结果表明,适宜诱导梭砂贝母鳞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及浓度为6-BA 0. 5mg·L~(-1)加NAA 3. 0mg·L~(-1)的MS培养基,用75%的乙醇消毒外植体30s,再用0. 1%的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较低,蔗糖浓度为3%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结构结实、颜色淡黄且褐化率低。  相似文献   

7.
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从不同激素配比、培养温度、光照强度与时间等方面筛选出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适温度为20 ℃,最适光照时间12±2 h·d-1,在此培养条件下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培养40 d可增殖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合理的采挖,暗紫贝母野生资源奇缺,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保存暗紫贝母种质资源,而且可以解决人工种植的种苗问题。以暗紫贝母鳞茎为外植体,通过选择流水冲洗时间和消毒时间,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以及诱发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从而长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以期建立暗紫贝母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以暗紫贝母鳞茎为外植体,先用流水冲洗3 h,经75%乙醇表面消毒后,用0.10%氯化汞处理8 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的效果最佳,污染率仅为7.5%;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2.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达66.7%;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方同不定芽诱导,增殖系数可达8.27;在1/2MS+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的生根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总结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及其他贝母的关键栽培技术,阐述了当前贝母的主要种植模式,分析了贝母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贝母种植户及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川贝母     
《天然产物分离》2006,4(1):36-36
川贝母植物来源于百合科贝母属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etK.C.Hsia)、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棱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同属植物大金贝母、浓密贝母、瓦布贝母、太白贝母、康定贝母和中华贝母也为重要的商品来源。别名为川贝、贝母;商品名分为松贝、青贝、炉贝等。以地下鳞茎入药,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治阴虚燥咳、咯痰带血等症。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浙贝母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浙贝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贝母器官发生机理,为今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以培养体的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结果]培养体内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按照组培平贝母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到小鳞茎膨大时(小鳞茎-2),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3.41和9.23mg/g。不同阶段培养体内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在愈伤组织时期淀粉含量最低为42.32mg/g,而小鳞茎膨大时(小鳞茎-2)达到最高值为84.06mg/g。[结论]探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机制,为贝母器官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贝母属6个新疆野生种质调查及其园林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母属植物是一类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球根花卉,新疆是贝母属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塔城地区贝母属种质资源的考查,采集到6个贝母野生种质,分别为托里贝母、裕民贝母、小白花贝母、额敏贝母、伊贝母和新疆贝母。对其在新疆塔城地区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生物学性状等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贝母的园林应用价值。同时对该地区野生贝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叶高效诱导愈伤组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川贝母的叶为外植体快速诱导愈伤组织,生产出大量有效组分含量高的组织培养物,为提高川贝母植物资源利用率奠定基础。通过比较川贝母叶的不同叶龄、形态部位、接种方式和培养温度对其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获得川贝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结果得出,选取生长7 d左右的叶的形态学下端为外植体,采用叶基部直接插入培养基的接种方式,在变温的条件下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95.20%。  相似文献   

15.
组培平贝母形态转变过程中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酯酶同工酶的酶带较丰富,共检测出11条酶带,且形成小鳞茎后酶谱的酶带数都明显多于愈伤组织和胚状体时期,且愈伤组织在Rf=0.708处产生了特异性酶带。过氧化氢酶在愈伤组织、胚状体和刚形成小鳞茎时都有表达,且酶谱仅有1条带,Rf=0.042,而在鳞茎膨大时没有该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卷叶贝母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研究其对卷叶贝母培养物中有效组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卷叶贝母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25 d后其培养物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添加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前体物均能显著地提高卷叶贝母培养物的增殖倍数和总生物碱含量。[结论]添加浓度为0.50 mmol/L的酪氨酸试验组其培养物增殖倍数最高为2.60,以添加浓度为0.50 mmol/L的色氨酸试验组其总生物碱含最高,为0.212%。  相似文献   

17.
王跃华  刘益丽  林抗雪  马良良  代勇  徐世军  王晓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3-14024,14026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快速和经济的卷叶贝母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方法]对卷叶贝母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预培养时间、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预培养时间、冷冻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均是影响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经预培养9 d、由10%二甲基亚砜和0.5 mol/L山梨醇组合的复合冷冻保护剂冷冻、在40℃水浴条件下解冻的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其保存效果最佳,保存后细胞的存活率可达87.39%。[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卷叶贝母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万源花萼山太白贝母资源现状,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对万源花萼山太白贝母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万源花萼山太白贝母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已濒临灭绝,蕴藏量仅约0.1 kg;该区有农户栽种,但面积小、管理技术落后、产量低。[结论]对太白贝母种源进行扩繁和工厂化生产是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太白贝母野生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