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鳠是名贵经济鱼类,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池塘精养斑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斑鳠(图见彩中插2)人工养殖经验,笔者曾分别在池塘和网箱中进行斑鳠养殖试验,在池塘中养殖,由于池水富营养化、透明度比较低等原因,斑鳠体色变黑,肉质品味远不如在河道野生的斑鳢。而存河道中设置网箱饲养的斑鲮体色不变,肉味和在河道野生的斑鲮一样鲜美,价格也相差无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网箱养殖斑鳢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图见彩中插2)营养价值全面,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问刺,食用价值高,是产区民众喜爱的上等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前景十分看好。大鳍鳠性情温和,喜阴畏光,营底栖生活,易捕捞,白天集群水底,多在夜间觅食。肉食性,以虾、蟹、水蚯蚓、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5m)中分别投放相同重量的115kg鱼种,经过6个月养殖,产量上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最高,为1 683.9kg,其次是单养大宗淡水鱼1 640.7kg、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模式1 543.1kg,产量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模式997.9kg;经济效益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效益最好,净利润为23 561.6元,其次是单养丝尾鳠16 753元、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10 259.48元,效益最差的是单养大宗淡水鱼模式8 529.04元。经过比较,效益最好的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471.23元/m3比单养大宗淡水鱼170.58元/m3的利润高出300.65元/m3。因此,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鳍鳠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养殖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鳍鳠是我国特产经济鲶类,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中,在渔获物中占一定的比例。从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习性和仔鱼的胚后发育几方面综述了大鳍鳠生物学特性。大鳍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等的水产品,其销售价格在50~100元/kg,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为人工养殖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1.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品种多、档次高我地区主要养殖品种有:甲鱼、斑鳠、鳜鱼、鳗鲡、淡水白鲳、美国加州鲈、南方大日鲶,七星鱼、本地塘角鱼、奥尼鱼、罗氏沼虾、美国青蛙、山瑞、金钱龟10多种。在这些品种当中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种有斑鳠。甲鱼、山瑞、金钱龟、本地塘角鱼,且大多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珍品,其余都是从区外引进的国外名优品种。  相似文献   

7.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8.
<正>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又叫长胡子鱼,原产于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各国河流水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水系支流中,在干流中少见。丝尾鳠因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等特性,比较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及其流水池高密度养殖。而丝尾鳠因其肉质较为细嫩、味道鲜美、腹腔无黑膜、含肉率高,并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鱼"之首。近年来,随着丝尾鳠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养殖业的兴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来良好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2014,(7):16-16
<正>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2014年3月份从广东引进的水产良种斑鳠亲鱼,投放到该公司旗下鱼种养殖基地,在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养殖驯养、培育、选育,目前长势良好,斑鳠鱼苗种的人工繁育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待外界条件成熟即可进行苗种繁育工作。斑鳠鱼生活在淡水中,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水系,以小型水生动物如水生昆虫、小鱼虾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冰鲜野杂鱼。生长繁殖性成熟年龄为7~8龄,成熟最小个体体重500 g,体长400mm。珠江水系产卵期为5—8月,6—7月是产卵盛期,属粘性卵,产卵场多在水流缓慢河底层的沙砾、岩石处。斑鳠鱼体侧扁,头略平,体形较长,吻宽而圆,形似犁头,唇稍厚,有须4对,上下领齿呈弧形,  相似文献   

10.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芝麻(鱼甘)、白须(鱼甘)、(鱼甘)鱼,隶属鲇形目(Silurifo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常见个体为4kg~5kg,较大个体为5kg~10kg,最大个体达16kg以上。斑鳠为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在江河上捕捉斑鳠的渔农民越来越多,导致江河野生斑鳠的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斑鳠养殖技术研究,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大鳍鳠养殖前景极为广阔,其驯化、繁育技术的开发有很大的意义,而大鳍鳠的暂养是驯化和繁育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大鳍鳠暂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斑鳠,又名芝麻Yan、Yan鱼,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的珠江、钱塘江、九龙江等水系中。斑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13.
正丝尾鳠是云南省土著鱼类名优品种,被誉为"云南六大名鱼"之首。近年来,随着丝尾鳠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品种养殖已在云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从云南引进的1.4万尾丝尾鳠鱼苗在海南进行了试养殖,并在养殖至成鱼后对丝尾鳠的成鱼肌肉成分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海南省养殖环境下丝尾鳠的肌肉品质,为养殖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斑鳠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及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斑鳠喜欢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斑鳠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野生与养殖条件下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前、中、后肠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1)Na+-K+-ATP酶在两种条件下大鳍鳠各肠段刷状缘膜活性大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Na+-K+-ATP酶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0;(2)蔗糖酶、麦芽糖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在两种条件下大鳍鳠各肠道刷状缘膜上分布规律相同,其中,肠段刷状缘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各肠段分布均为前肠中肠后肠,而γ-谷氨酰转肽酶比活力分布为中肠后肠前肠;(3)同种酶在不同条件下大鳍鳠同肠段的活性均为养殖大鳍鳠大于野生大鳍鳠,仅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野生大鳍鳠中肠略大于养殖大鳍鳠中肠。  相似文献   

16.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鳠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kg,最大个体在5kg。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鳠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鳠鱼病害的增多,给不少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前养殖实践将大鳍鳠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提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是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鳠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鳠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鳠病害增多,给不少养殖者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前养殖实践将大鳍鳠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提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丝尾鳠越冬养殖中水霉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奔明 《淡水渔业》2004,34(5):29,55
丝尾鳠(Mystus numerus)俗称白须公,属鲶形目(Sinion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丝尾鳠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是马来西亚主要食用和游钓鱼类,丝尾鳠的肉质细嫩、口感爽,无肌间刺,腹腔无黑膜,肉质雪白,无特别鱼腥味,肉质可与笋壳鱼媲美,当地售价较高.  相似文献   

19.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20.
斑鳠[Mystusguttatus(Lacepede)]属鲶形目鱼尝科鱼类,地方名也称芝麻鱼佥、西江鱼甘,是江河中的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利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获得成功。进行斑鳠苗种驯养,为生产提供大规格鱼种,是斑鳠成鱼养殖最关键的环节。为此,笔者利用发电厂冷却水高密度流水养殖斑鳠鱼种,取得了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越冬池条件。越冬池为桂林铁合金总厂发电分厂1#冷却水池,面积1060m2,用20目尼龙网片分隔成两部分,其中600m2供本次试验养殖斑鳠鱼种用(另460m2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