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信息论方法研究了在表型同型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和互信息。在表型同型交配下,从随机交配下的平衡状态开始,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逐代减少,但这种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慢,最终趋向于零。随着基因型信息熵的减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也越来越小。在表型同型交配下,群体的配子间互信息逐代增加,但这种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慢,最终趋向于零。配子间互信息的增加说明,配子间的信息交流程度逐代增加,两性配子间的信息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而这用表型信息关联系数反映会更好。最后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学模拟,直观验证了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世代交替中群体总有50%的个体表型同型交配、50%的的个体随机交配的大盂德尔群体,推得各世代基因型频率分布、母子间基因型频率分布,给出各世代基因型信息熵、母子间基因型联合信息熵的算式,并证明二者随世代交替逐渐减少,最终趋于定值,群体最终达到一种远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非平衡定态.模拟结果验证了所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从相同的随机交配下的平衡群体开始,遗传同型交配群体和表型同型交配群体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两种交配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变化的异同,并进行了数学模拟;给出了两种交配群体的配子间互信息变化的异同,并进行了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4.
遗传同型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Shannon信息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遗传同型交配下的世代交替中,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和配子间的互信息。结果表明:随世代交替,随机交配下的平衡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逐代减少、配子间的互信息逐代增加。从信息学角度看,在遗传同型交配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逐代减少,配子间的信息交流逐代增加。最后应用Matlab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所推导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完全自交是程度最强的近亲交配方式,对于研究近亲交配有重要价值.从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的两对等位基因群体开始完全自交,完全的纯合体基因型频率逐代增加、完全的杂合体基因型频率逐代减少,而半纯合半杂合的基因型频率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研究表明:从两位点整体来看,基因型联合申农熵逐代单调减少,配子间互信息逐代单调增加,近交关联信...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复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库信息熵和基因型信息熵,给出了在完全自交下复等位基因群体随世代交替母子间基因型联合分布规律及母子间基因型联合信息熵,讨论了母子间基因型联合信息熵的性质,并从信息学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推导出在近亲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母子间的基因型联合概率分布列 ;定义了在近亲交配下母子间的基因型联合信息熵 ;讨论了在世代交替中母子间的基因型联合信息熵的性质及其信息学解释 ;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8.
不同交配方式下遗传平衡的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二倍体生物群体多基因座整体达到最大信息熵时的配子频率分布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的一致性.从信息学角度证明了不论是否存在连锁,随机交配下多基因座的配子平衡分布与基因型平衡分布总一致.与随机交配下的Hardy-Weinberg平衡相比,如果从交配方式上对群体施以其他的外部强制,群体发展的结果是最终会达到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个状态不是平衡态而是非平衡定态,此时配子信息熵和基因型信息熵具有极小值,这种非平衡定态是一种远离无外部强制作用下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的状态,与群体遗传学传统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用离散线性系统研究多对独立杂合基因在兼有自花与异花传粉群体中的基因型信息熵逐代演变规律,推导出极限平衡状态基因型信息熵是自交率的凸函数,当a=0.5时其值最大。在趋向极限平衡进程中,基因型信息熵曲线当a〉0.5时先升后降,当n≤0.5时单调上升,当a→0^+时以Hardy-Weinberg平衡熵为极限。在某一世代,群体基因型信息熵与独立杂合基因对数成正比。发现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自交,能提高变异程度,甚至超过随机交配群体的变异,认为这是自花传粉机制的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适合度的随机交配群体完全连锁的淘汰机理及平衡模型。[方法]用差分方程组建立具有2对完全连锁基因随机交配群体4种配子在不同适合度下频率逐代演变的数学模型,研究它的淘汰机理及遗传平衡状态。[结果]该群体不像Hardy-Weinberg平衡那样经一代就达到平衡。找到该群体达到平衡的一个充要条件,获得在测出10种基因型的适合度后,用线性方程组计算平衡状态4种配子的频率及群体适合度的方法。[结论]对目前学术界进行的连锁不平衡研究、选择牵连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Fo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 varieties, hybrids, and clones, it is suggested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accelerated genotype testing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stability indices, the method of rank evaluation of which was tested on cereal crops and potatoes.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种猪的氟烷基因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PCR- RFL P方法对 6 1头长白猪、5 6头大约克猪和 30头杜洛克猪进行了氟烷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 :3个品种猪群所含的氟烷应激基因分别为 5 .73% ,0 .89%和 3.33%。建议在四川省种猪选育过程中 ,应将氟烷基因型的检测作为种猪性能测定的内容之一 ,及时淘汰携带氟烷基因的个体 ,确保种猪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及其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陇薯3号(L3)、陇薯6号(L6)、新大坪(XDP)和渭薯1号(W1)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微型薯的诱导及其薯片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采用液体MS+8%蔗糖为培养基,所有品种都诱导出了微型薯,但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诱导效果明显不同.综合分析单瓶结薯数、薯块大小、微型薯产量和大薯率等几个指标,诱导微型薯由易到难的顺序是XDP>W1>L6>L3.试管微型薯片再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L3>L6>W1>XDP.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治疗乙肝的核苷类药物发展很快,其中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被广泛应用,核苷类药物主要作用HBV聚合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在临床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耐药问题,这些耐药大多数与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有关。本文就乙肝病毒基因型耐药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在全球流行率较高的基因亚型是BVDV-1b,其次是1a和2a;基因亚型1t和1n的全球流行率较低,1v亚型是近年新流行的基因亚型。BVDV新基因亚型的逐年出现说明其在不断地发生遗传变异,致其防控愈发困难。欧洲国家流行的BVDV基因亚型种类最多,说明BVDV在欧洲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亚洲发现的BVDV毒株数量则明显多于其他洲,1b是亚洲流行率最高的基因亚型。BVDV-3型在欧洲被报道次数最多,在亚洲也被报道过。本文对世界范围内BVDV的流行情况进行综述,可以丰富BV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可为BVDV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Behavioral implications of the human XYY genotyp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7.
污水、污泥中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其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40个样品中分离到112株芽孢菌,其中有2株为Bt,占1.8%;从城市污水和啤酒厂生物处理系统中分别分离到1株Bt:采用cry1-cry11、cyt、vip3A、aiiA和inhA引物对BRC-WLY1和BRC-WLY2进行PCR扩增,发现2株Bt含有cry1(cry1Ag、cry1Ba、cry1Gb、cry1La)、cry2Ac、vip3A、aiiA杀虫基因,其中BRC-WLY1还含有inhA基因.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对白番鸭羽毛生长速度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1)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体重分别为 3379.69、315 5 .72 g和 2 10 7.65、2 0 89.5 7g(p>0 .0 5 ) ;料、肉比分别为 2 .83、2 .74和 3.0 9、2 .94 ,快羽番鸭饲料转化率略高于慢羽番鸭 .(2 )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成活率分别为 97.4 3%、97.5 0 %和 97.14%、1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 .(3)快、慢羽公鸭各产肉性状 (除腿肌重 )间差异均不显著 (p>0 .0 5 ) ;快羽母鸭屠体重、全净膛重和屠宰率均显著大于慢羽母鸭 ,但慢羽母鸭胸肌率 (19% )则显著大于快羽母鸭 (16% ) ,其余各产肉性状不同羽速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快慢羽番鸭胸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 0 .61和 2 3.91μm,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 36.35和 33.87μm,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创制甜糯基因双隐性玉米自交系,了解甜糯基因双隐性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1份甜玉米Zea mays ssp. saccharata骨干自交系(M01)和3份糯玉米Z. mays var. ceratina自交系(L33、L35和L38)为材料,用与糯玉米隐性基因wx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F2代得到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连续自交,F4代得到11个纯合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乳熟期籽粒果皮厚度,并与对应的甜、糯玉米亲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引物phi061在甜、糯玉米亲本间扩增出清晰且呈共显性的条带,可在F2代作为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11份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材料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平均为12.27%,比甜玉米亲本高2.55%,远高于糯玉米亲本;淀粉质量分数平均为19.73%,比甜玉米亲本低3.77%,远低于糯玉米亲本;乳熟期籽粒冠部和背胚部果皮厚度均介于对应的杂交亲本之间。【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创制甜糯纯合双隐性玉米材料,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甜质亲本,淀粉含量低于甜质亲本,果皮厚度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不同的耐药基因类型,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分离鉴定的23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选用21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对耐药质粒DNA进行扩增,并对氨基糖苷类(aac(3)-Ⅳ、aph(3′)-Ⅱ)、四环素类(tetD、tetB)、β-内酰胺类(TEM、SHV)、大环内酯类(ermB、ermC)等4类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0%,91.3%,86.9%,78.2%,78.2%,73.9%和73.9%,且均在70%以上。23株大肠杆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aac(3)-Ⅳ和aph(3′)-Ⅱ、四环素类tetD和tetB及β-内酰胺类SHV、大环内酯类ermC等6个基因型,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未检出TEM和ermB。【结论】河南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类型多而复杂,耐药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