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在昆明市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目测法、粘虫板分别对梨小食心虫、橘小实蝇、桃蚜、叶蝉4种害虫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始见期为2月23日,梨小食心成虫发生小高峰在3上旬至4月上旬和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为5月29日,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小高峰在6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蚜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叶蝉发生小高峰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明确4种桃园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基础上,结合桃园生态环境,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桃园主要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掌握了该虫在梨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院该虫在梨园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4月初,各代的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运用期距法推算其最佳防治适期,选用25%灭幼脲Ⅲ号、1.2%苦烟乳油等4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以除虫脲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最好,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在宁夏果树栽培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选苹果、梨、杏、梅等品种,分别放置梨小食心虫诱芯,在生长季节逐日对各诱集点诱芯诱集成虫数量,以及田间危害损失、发生代数、发育历期进行调查。经3a定点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可发生4代,即4月中旬越冬代开始,5月中旬第1代,6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到8月初第3代,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以老龄幼虫越冬。生长季节对不同果树品种危害呈以下时间特征:为害先从杏开始,接着梅子,然后早熟梨,最后苹果。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预报成虫高峰期,结合果树的开花和结果物候期可确定发生期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5.
2019年在桃园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黄板、直接调查等方法针对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蚜、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发生发展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武进区,梨小食心虫成虫一年发生4代,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蚜4月初始见,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桃生长期间呈现不断扩展趋势;桃缩叶病4月下旬至5月初发生,气温升高后,病情停止发展,降雨对两种病害扩展有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carposima niponensis Walsimgham)是湖南省部分地区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初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盛期在7月中下旬。成虫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在园内地面喷施对硫磷微胶囊剂或辛硫磷。以毒杀出土老熟幼虫和夏茧;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喷洒杀螟松乳剂或甲氰菊酯乳油,以杀卵和幼虫,连续喷洒2次,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应用的效果,选择连片栽培的梨园开展梨小食心虫迷向的防治试验,测定了不同防治区的诱蛾量、迷向率、蛀梢率与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性诱剂监测调查不同防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在4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形成发生高峰,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87%~100%;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蛀梢率和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表明规模化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家庄梨园,调查了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和卵的发生规律,并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1 a出现5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底~6月初、6月底~7月上旬、7月底~8月初和8月底~9月初,以最后2个峰值较高;梨果从6月底7月初开始着卵,到梨采收时仍有卵发生。用48%乐斯本2 000~2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均较好,虫果率控制在1.31%~4.13%。并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莱阳三种食心虫年度发生情况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其化学防治适期。对桃小食心虫,若雨量较多,则于6月上旬雨后进行地面防治;若雨少,则视雨量情况相应顺延,此后15 d再重复进行一次。对桃蛀螟,应视气候及诱集成虫的量来决定施药时间,若发生重,则施药次数宜相应增加。对梨小食心虫,桃园应在5月防治,梨园应当在8月中旬~9月中旬防治。在大发生年份,莱阳梨掐花萼时,也要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2.
1 发生情况。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一个扁圆形的冬茧,在树冠下5~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出土后在土坷垃或砖头瓦片下结一个纺锤形的夏茧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2~3天产卵,卵期7天,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脱果作茧。凡7月中旬~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完全发生第二代。  相似文献   

13.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2009年,在山西代县桃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桃梢消长规律调查,调查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诱蛾量大,高峰期明显;后期诱蛾量小,高峰期不明显,且后期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性诱剂监测能为桃园梨小食心虫前期进行适期防治提供帮助;明确了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桃园前期保梢防治提供了有益帮助。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策略以及包括桃园规划、农业措施、性诱剂应用、赤眼蜂释放、药剂防治等比较规范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发生种类及消长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防治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分别在苹果园、桃园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雄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伊犁果园食心虫优势种群是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代,苹果蠹蛾一年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荣成市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情况,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和诱捕器、黄色黏虫板对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下旬;桃小食心虫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下旬和9月初;苹小卷叶蛾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金纹细蛾每年有5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在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苹果黄蚜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下旬。本次调查结果明确了荣成市苹果园5种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为苹果园主要害虫的及早预测和药剂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楂桃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份为出土高峰;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药效试验表明:在出土期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600倍液土壤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达96.2%和91.5%;在成虫产卵期,用48%乐斯本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5%氯氰菊酯乳油3种药剂的1000倍液和2000倍液防治,防效均可以达到100%;24%美满悬浮剂3000倍液和5000倍液和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和2000倍液防效在85.5%~89.1%之间。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掌握渭北旱区苹果园两种鳞翅目害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及性诱芯诱杀防治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性诱芯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对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粘虫板诱虫数量进行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田间诱集到的桃小食心虫数量在6、7、8月上中旬出现虫量高峰。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 m~2 12个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2)在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全年1年发生5代,平均一月发生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5月上旬到6月上旬开始活动,第4代进入9月以后开始以蛹的形式潜伏在落叶上越冬。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金纹细蛾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m~2 10个防治金纹细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贵阳市刺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刺梨食心虫在贵阳地区1 a发生2~5代,幼虫出土时期在4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时,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中上旬每7 d出现1次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渐入始末期。刺梨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刺梨采收后对园地进行人工防治,可减少越冬虫源86%以上;在开春气温回升时对刺梨园进行毒土撒施,好果率达92.5%以上;刺梨挂果前期进行药剂防治,好果率达93.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于1999—2007年在宁夏灵武果园村等地,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通过诱集越冬代成虫预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利用灵武1999—2007年5月的气象观测数据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日和高峰日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月下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5月份降雨量与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