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火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火烧年份(2003年和2012年)和不同火烧程度(轻度和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1年,相较于对照样地,轻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 H值、全磷、碱解氮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重度火烧后,p H值、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火烧后10年,相较于对照样地,除重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火烧后也不同程度降低,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14年5月4日对江苏省南京市一杨树人工林进行不同火强度点烧试验,5月3日和4日在试验前后分别采取土样,研究火烧后样地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即时变异。结果表明:火烧后24 h,土壤p H、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却随着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则降低,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降幅减小,随着火强度的增加其降幅增大;土壤水解氮含量在高强度火烧下的0~5、5~10 cm土层以及中强度火烧下的0~5 cm土层是降低的,其他土层的水解氮含量是增加的;林火强度与土壤p H、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璐  辛颖  赵雨森  刘邵宇  李昂 《森林工程》2015,(3):21-24,30
为了探讨森林火灾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以大兴安岭地区三种不同火烧强度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土壤抗冲性进行测定,并结合枯落物蓄积、持水性能及植物根系差异变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火烧迹地的土壤抗冲性显著低于未过火地段(P<0.01),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土壤的抗冲性能逐渐减弱,抗冲系数总体变化趋势为:重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四种样地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总体趋势为轻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重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4种样地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及有效拦蓄率皆表现为重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在浅层土壤中,重度火烧迹地的根密度及根系总长度均值皆为四者中最小。研究表明:未火烧天然林的土壤抗冲性表现最优,重度火烧迹地的土壤抗冲性能最弱,应与及时治理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不同分布区域及密度紫茎泽兰对桉树林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阴坡样地的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高于阳坡样地,且阳、阴坡样地中未入侵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高于其它3个区;(2)在不同入侵程度的同一土层下阳、阴坡样地全氮、扮解氮含量在表层土I层或I~Ⅱ层均表现为:低密度区〉中密度区〉高密度区〉未入侵区;(3)在Ⅲ~V层(土层30cm)左右阳、阴坡样地的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高密度区〉低密度区,其余土层低密度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最高;(4)随着土层的加深3个区与未入侵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相比是有所不同的,且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的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坡位差异和月份动态,探究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阐明土壤碳氮转化酶学机制及森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每月中旬,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坡地设置试验地。分别在试验地上、中、下坡位各设置3块20 m×30 m的樟子松林试验样地,每样地选3个取样点,每取样点清除枯枝落叶层后,记录不同土深(2.5、7.5、15、25 cm)处土壤温度。同时采集每个取样点不同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碳氮含量(有机碳、全氮)及水解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土壤的有机碳及全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升高而减少,但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0~5、5~10、10~20和20~3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8.53~80.38、40.28~46.66、15.86~21.08和11.91~13.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5.34~5.96、2.98~3.68、2.35~2.61和1.54~1.75 g·kg~(-1);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降低,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增高,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降低;月动态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均为9月,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有机碳、全氮)含量与水解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和含水率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的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为9月,土壤水解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湿度对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大兴安岭未火烧、轻度火烧与重度火烧兴安落叶松瘤囊苔草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揭示火烧干扰对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瘤囊苔草湿地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植被碳储量(6.35和0.26 kg·m-2)较未火烧样地(7.12 kg·m-2)降低了10.8%和96.3%,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凋落物碳储量(0.23和0.15 kg.m-2)较未火烧样地(0.34 kg·m-2)降低了32.4%和55.9%,仅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土壤碳储量(15.46和16.33 kg·m-2)较未火烧样地(23.07 kg· rn-2)降低了33.0%和29.2%,二者均使其显著降低(P<0.05)且影响程度相近;轻度与重度火烧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22.04和16.74 kg·m-2)较未火烧样地(30.53 kg·m-2)降低了27.8%和45.2%(8.49~13.79 kg·m-2),但仅有重度火烧使其显著降低(P<0.05),即随着火烧干扰强度增加其影响随之增大.因此,从维持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考虑,应避免重度火灾造成的碳汇损失.  相似文献   

7.
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是促进泰加林土壤碳循环的主要方式。为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新疆喀纳斯地区重度火烧不同恢复年限的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在重度火干扰下,火烧后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恢复年限的同一土层中,只有火烧后52年的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火烧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恢复年限的0~10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25cm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不同恢复年限的火烧迹地中土壤碳储量均与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重度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分析火烧强度和火烧年份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火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火烧年限,不同火烧强度影响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均低于未火烧样地,分别为-0.0408、-0.0333、-0.0333。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1)在火烧年限低于2年(包括2年)时,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轻度火烧和中度火烧高于未火烧样地,重度火烧低于未火烧样地。(2)在火后3~5年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轻度,重度火烧低于未火烧样地,中度火烧高于未火烧样地。(3)在火后6~10年之间,三种火烧强度的火烧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均比未火烧样地低。(4)在火后11~30年之间,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高于未火烧样地,重度火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低于未火烧样地。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土壤经过火烧后表现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密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揭示了采伐干扰对森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土壤密度,轻度择伐则对土壤密度无显著影响;②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降低了其各土壤层和中上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含量;③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则分别显著降低了中下部和中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④轻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提高了16.2%(P>0.05),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8.5%和30.1%(P<0.05)。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强度火烧对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强度春季火烧后当年恢复植被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及土壤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轻度火烧恢复植被和对照地上部分碳储量、根系碳储量和枯落物碳储量均高于重度火烧,对照枯落物碳储量高于两种火烧处理;不同强度地表火烧土壤碳储量在垂直空间的分布与对照一致,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中,0~10 cm土层碳储量约占40%以上,该土壤深度碳储量轻度火烧对照重度火烧,10~20 cm和20~30 cm土壤碳储量重度火烧轻度火烧对照。研究不同强度火烧对于植被和土壤各碳库组分碳储量的影响,对于认识火干扰后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春季对我国南方落叶阔叶林采取不同强度地表人为火烧,以探讨火烧对不同深度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火烧后短时间内使土壤容重增加,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容重越大,土层越深容重越大;火烧后土壤毛管孔隙度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火烧降低了土壤持水性能,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持水性越低。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容重、通气性和持水性能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垂直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轻度火烧可影响0~10 cm土壤层,中度火烧可影响0~20 cm土壤层,而重度火烧能够影响0~30 cm土壤层,3种不同强度火烧对30~40 cm土壤层影响均不显著,相同土壤层在影响程度上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火烧对土壤的短时扰动程度直接影响后期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2.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在弱度间伐(LIT,20%)、轻中度间伐(MIT1,40%)、中度间伐(MIT2,60%)和强度间伐(HIT,80%)下,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土壤表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表现为MITl> LIT> HIT> MIT2,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为MIT2> MITl> LIT> HIT,各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间伐也使土壤微生物熵增加,尤以MIT2达到最大(2.63%).研究表明,侧柏人工林经过2 a间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碳库和氮库短期内出现不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估算土壤碳储量、评价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为阐明大青山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型为研究对象,观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表层(0~40 cm)土壤碳氮分布、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T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减少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层。SOC平均含量为55.747 5 mg/g,变异系数为14.72%,属中等变异水平;TN平均含量为4.025 8 mg/g,变异系数为21.17%,属中等变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SOC与TN,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SOC和TN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林龄樟树林SOC和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同时,土壤碳含量及碳贮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土壤氮含量及贮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少,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10 cm)。不同林龄樟树林各土层SOC含量的变化分别为10 a:4.62~17.00 g/kg,24 a:4.48~17.92g/kg,45 a:4.57~19.37 g/kg;土壤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 a:0.99~1.56 g/kg,24 a:0.79~1.43 g/kg,45 a:0.78~1.22 g/kg。土壤SOC含量与N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SOC含量与C/N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樟树林土壤N与C/N之间相关性除24 a呈显著相关以外(p<0.05),其它两个林龄阶段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土壤SOC贮量差异不显著(p=0.083),N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348)。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市三标山林火迹地为例,对该地区林火迹地和未过火样地进行对比调查,同时分析火干扰后群落乔木树种个体密度变化情况;火干扰对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的影响;火干扰后群落草本植物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火干扰后:大径阶立木的成活率普遍高于小径阶立木;乔木树种个体密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豆科、阳性木本植物重要值增加,其在未过火样地、轻度火烧样地、中度火烧样地和重度火烧样地内的重要值分别为0.26、0.28、0.87和0.78。在过火样地内,草本层植物的种类数增加,在重度过火样地内禾本科植物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7.
魏晶  吴钢  邓红兵  赵景柱 《林业研究》2004,15(4):249-254
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和养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尤其是对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土壤碳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碳在Meadow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M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在每一植被类型中,表层(010 cm)碳含量显著地高于1020 cm的土层;土壤氮的分布格局是氮素在表层和1020 cm土层变化规律相似;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磷在Lithic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LA) 中显著地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土壤钾浓度在Felsenmeer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FA) 和L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但在每一植被类型中土壤钾浓度随土壤深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深度土壤硫在MA中显著地高度其他植被类型;对每一植被类型而言,C: N, C: P, C: K 和C: S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除了在SA的表层外,表层的土壤C: N高于1020 cm的土层。在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中,随植被类型的变化,土壤碳和养分储量有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参29表3图1。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东源县康禾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设置4 hm2样地,按<0.01 mm土粒的含量从小到大将土壤质地分为3个类型,依次为: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通过实地采样统计分析了不同土壤质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的大小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大小依次为: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样地内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1.343 g?kg-1、1.882 g?kg-1,最小值分别为8.411 g?kg-1、0.621 g?kg-1。本研究表明保护区土壤中碳氮含量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且中壤土最能代表整个样地土壤表层碳氮含量的整体情况。此外,不同土壤质地有机碳含量及碳氮比(C/N)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为r=0.833 9,说明不同土壤质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极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林火的干扰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演替、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火对北方地区森林表层土壤碳密度、生物量有着明显的改变作用,然而有关较深土层(≤40 cm)的碳储量变化情况研究相对较少。以辽西地区油松林火烧迹地作为调查样地,通过对周边立地条件一致的未发生火灾的林区作为对照,以土壤物理性质、碳储量作为指标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的物理性质、碳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林火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温度和pH值,极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林火对深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明显;火烧迹地上深层土壤全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0.
林火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5):52-60
林火干扰是驱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演替以及物质循环的重要生态过程。林火的发生,显著地改变了北方森林地表以及土壤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然而,我们对林火是否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40cm以下)这个储量巨大的碳库的影响却缺乏关注。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2010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并以相邻同等立地条件的未过火区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对林火对北方森林深层土壤碳密度的影响以及其与驱动因子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与未火烧对照样地有显著差异,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密度显著低于未火烧区(n=56,P0.001);火烧迹地深层土壤有机碳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未火烧迹地(n=56,P0.01),而土壤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未火烧样地(n=56,P0.01);火烧迹地深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未火烧样地(n=56,P0.001),而土壤温度和p H值则显著高于未火烧迹地(n=56,P0.001)。由此可见,林火显著地降低了北方森林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稳定性,并使土壤温度增加,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了深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加速,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