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筛选出习水县海拔1300m左右地区适宜推广应用的马铃薯品种,指导大面积生产,2015年开展了马铃薯不同品种产量与经济性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宣薯2号、青薯9号、会-2、威芋5号等四个品种,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98~106d;产量均比本地白花洋芋(CK)显著增产,增幅在12.3%~30.8%之间。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宣薯2号达7.7个,单株薯重最高的是会-2达0.365 kg,商品薯率最高的是青薯9号达89.3%。综合分析比较,会-2、威芋5号、青薯9号、宣薯2号这四个品种均适宜我县海拔1300m左右地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适合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从青海引进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出苗快而整齐,属早熟品种,适合在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薯8号出苗也较快且整齐,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是免耕马铃薯高产栽培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种植密度为20~22cm×30cm(74000株/ha左右)时,免耕马铃薯的生长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青薯9号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在固原市青薯9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良好的套种模式和筛选适合广西冬闲桑园免耕套种的马铃薯品种,采用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冬闲桑园免耕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免耕栽培(CK)相比,青薯系列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性状均表现较好,产量结构得到改善,单株薯重与单株薯数分别提高21.14%和16.32%,鲜薯产量平均提高5.92%,大薯比例平均提高11.94%。在5个青薯系列品种中,以青薯8号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7 070.37kg/hm2,比CK增产8.98%。桑园免耕套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青薯8号是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较理想的免耕套种品种。  相似文献   

5.
根据宁夏种子管理站关于2020年宁夏马铃薯新品种适应性试验研究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研究方案,对8个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薯块品质等综合性状与生产利用价值的研究。结果表明,宁薯21号、固薯2号、固薯1号和宁薯22号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分别为3 069.0 kg/亩、2 573.0 kg/亩、2 533.0 kg/亩和2 479.8 kg/亩,较对照分别增产 36.4%、14.3%、12.5%和10.2%,可为宁夏马铃薯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建水甸尾乡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及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依据。用西南地区品种‘合作88’与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引进的栽培品种‘青薯9号’,研究了不同品种早春马铃薯对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的响应。结果显示,品种、种植模式及其两者互作对马铃薯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垄双行覆黑膜下马铃薯的株高最低:‘合作88’株高为44.6 cm、产量为6.48 t/hm2,‘青薯9号’株高为41.4 cm、产量7.89 t/hm2;当地常规栽培下马铃薯的主茎数最多:‘合作88’为7.7个,‘青薯9号’为6.9个;对同一种植模式而言,‘合作88’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均优于‘青薯9号’,而在主茎数和产量特性方面品种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大垄双行覆白膜‘合作88’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0.69 t/hm2,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3.53 t/hm2。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最佳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覆白膜,‘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7.
盘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状较好的马铃薯品种,盘县试验点2014年对贵州省新育成(引进)的13个马铃薯品种(品系)抗逆性、丰产性和薯块品质等综合性状进行适应性鉴定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薯001、WY08-001、WY08-002、NKL-1001、0501-15较抗晚疫病,综合性状较好,产量高,下一年可继续试验,同时可在盘县进行示范推广种植;中薯20号、07047-003、丽薯8号3个品种综合性状稍差,建议下年继续试验观察;07042-027、中薯18号2个品种产量低、综合性状差,建议淘汰,不作为下一年继续试验,黑美人虽然产量低,但为全紫色马铃薯,建议可作为特色马铃薯开发,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8.
西吉县马铃薯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高原4号、冀张8号、青薯2号、庄薯3号、青薯9号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较好,其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薯9号、冀张8号、庄薯3号、高原4号、青薯2号,为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的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问题,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2013年,泉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从甘肃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进行试验,以了解引进品种在吉木萨尔县的适应性、产量及商品性等综合性状,客观评价各品种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吉木萨尔县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共6个:克新18号、克新1号(脱毒一代)、青薯9号、青薯6号、陇薯6号、陇薯8号。以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适宜于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的马铃薯品种,获得更大的产量效益,特别引进宁薯12号、青薯9号、青薯2号、陇薯3号、晋薯7号与青薯168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产量最高,薯皮光滑,薯块较大,但口感差,可以作为加工型品种进行试种推广;陇薯3号产量高,居第2位,薯形整齐,薯块较大,淀粉含量较高,综合表现好,可以作为外销型品种大面积推广;青薯168在宁夏泾源县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相对较为稳定,市场销路前景看好,可以作为当家品种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对选育和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结果表明,宁薯4号抗旱性强,水分利用率较高,产量最好;宁薯10号早熟,但抗旱差,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宁德市秋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秋种马铃薯品种在宁德市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费乌瑞它为对照,2020年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秋种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结果表明,闽薯2号、青薯9号和闽薯1号的产量分别为42 172.5 kg/hm~2、36 802.5 kg/hm~2和34 702.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0.1%、13.5%和7.1%,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且商品薯率高、外观品质好,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闽薯2号、青薯9号和闽薯1号3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较适合宁德市秋季种植,可进行配套栽培试验和扩大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光敏性,以国外2号、闽薯1号和青薯9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定3种不同光周期分别为8、12、16 h/d,通过分析马铃薯的表型性状(株高、茎粗、茎节数、叶片数、根长、根数、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筛选出能够反映马铃薯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性状,对3个马铃薯品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鲜质量、干质量、茎粗和根长均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光周期对马铃薯的干质量、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鲜质量以及总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对株高和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周期与品种互作效应对茎粗、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筛选干质量、鲜质量、根数和根长4个表型性状作为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指标,计算得出青薯9号相比闽薯1号和国外2号为光周期不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5.
榆阳区是陕西省马铃薯总产量第一大市,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开展性状比较试验对当地马铃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试验参试品种10个,以克新1号(CK)为对照,通过对丽薯6号、丽薯7号、希森6号、青薯5号、青薯9号、兴佳2号、中薯18号、冀张薯12号、陇薯13号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和希森6号表现较好,较对照品种增产超过45%,适宜作为主推品种在榆阳区推广种植;青薯9号、丽薯6号的产量也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10%以上,符合当前马铃薯市场需求,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白银市平川区旱作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薯11号、陇薯10号、冀张薯8号、青薯2号和陇薯12号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等特点。折合产量分别为24 872、20 875、20 236、20 071和18 605 kg/hm~2,较对照青薯168分别增产44.36%、21.29%、17.59%、16.62%和8.11%。  相似文献   

17.
引进筛选出适宜蒲县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抗旱、稳产、优质马铃薯品种,对带动晋南山区马铃薯品种的更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2年从不同产地引进16个马铃薯品种,对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块茎性状、产量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SY-2、V8、京张薯1号、丽薯6号4个品种田间长势旺,抗逆性强,产量分别可达25 076.7、24 533.3、22 856.7、20 576.7 kg/hm2,较对照冀张薯12号分别增产22.8%、20.1%、11.9%、0.8%,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粮菜兼用型作物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在宁南山区开展了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宁薯4号提前5~11 d,出苗整齐,主要病害发生较轻,生理病害未发现;与对照宁薯4号相比,参试品种产量均有提高,以庄薯3号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青薯6号,之后依次为天薯11号位和青薯9号。在彭阳县茹河川区川旱地种植马铃薯,应选择高产品种庄薯3号与青薯6号,因地制宜搭配种植天薯11号、青薯9号、宁薯4号。  相似文献   

19.
以3个品种马铃薯(青薯9号、宁波1号和国外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16 h—8 h、12 h—12 h、8 h—16 h)对马铃薯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6 h—8 h的长日照抑制马铃薯结薯,青薯9号和宁波1号在12 h—12 h马铃薯平均单株产量最大,国外2号在8 h—16 h平均单株产量最大,青薯9号平均单株产量受光周期影响程度较轻.对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随着光周期的光照时长减少,3个品种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逐渐增加.持续的短日照处理会对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系统形成抑制乃至破坏,进而导致马铃薯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榆中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各品种折合产量以华颂11号最高,为81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60.44%;其次是青薯9号,折合产量为59 555.6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17.86%;华颂7号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1 949.1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2.90%;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减幅为5.36%~37.69%。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的薯形、皮色、肉色、芽眼深浅等商品性状及经济性状均适合商品市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华颂11号均适合在兰州地区川水地种植,可弥补6 — 9月商品马铃薯的市场短缺。中早熟黄皮黄肉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宜作为扩繁种薯的品种供应南方市场;晚熟品种陇薯10号、青薯9号、陇薯7号等适宜在兰州地区旱作区及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