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近年来,在农业应用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中,“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前景尤其令人瞩目。“精准农业”是基于很小的农田单元之间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明显差异,而提出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要变量投放的生产模式,可称之为“处方农作”。它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其目标是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利用投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农业活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库的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elphi7.0为软件开发环境,构建了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思路及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采用Database Desktop来设计系统中的知识库、模型库和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系统,有助于系统对知识、模型和相关数据的管理。对系统决策的过程采用基于数据库的方法进行编写,解决了温室作物生长智能决策过程中推理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程度。经实际运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准农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与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其特征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作物的变量投入.  相似文献   

4.
精确农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与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其特征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作物的变量投入.其目标是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利用投入,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技术。精细农业是20世纪末期美国相关农业科研部门提出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以现代农业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微观管理系统,其技术核心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确定对作物的投入,因此,精细农业下作物生长、气候环境和土壤信息的快速检测与解析技术是确定作物生长与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条件。以作物生长信息、土壤信息、气候信息和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快速检测与解析技术为研究重点,系统论述了相关检测方法与设备,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精细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更多研究学者提供相关理论知识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精细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生长指标和环境参数的监测十分关键。传统的人工采集分析方法存在严重滞后性,无法完成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为有效提升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基于大数据技术,完成了智能安全监控平台设计。通过对农业生产大棚进行需求分析,完成大棚智能安全监控平台系统架构的设计,并对数据管理服务器、Web服务器及客户端服务器分别进行优化设计;构建了大数据分析Hadoop服务器集群架构,完成了智能安全监控平台软件功能结构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实践应用表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安全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实现农业生产设备的智能精确控制,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十分准确的生产决策信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连栋温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温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干扰和粗犷管理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远程控制系统,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细化的智能管理,精确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营造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实现农业温室作物生产精细化、智能化、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温室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资源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管理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ArcGIS开发一套区域种植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采用基于XML,webservices组件化开发模式以及WebGIS技术,基于SOA架构搭建了土壤质量评价、土肥管理与决策、农业生产管理、作物适宜性评价以及农作物布局评价等子系统,并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了系统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种植业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描述、管理、处理与分析及辅助决策,并实现数据与服务共享,为区域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和农业生产实践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茅 《农业工程》2011,1(4):26-28
在由传统农业的经验耕作、管理、规划、决策向现代农业的科学耕作、管理、规划、决策转变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对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种质检测、种子计数、农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作物生长状态监控及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在节水灌溉、畜牧业生产和食品农产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情况,提出将云计算应用于农业领域,将有助于解决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和时空变异大等问题,应加快推进研究与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精细农业(PT)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系统上的集成应用。其技术思想的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信息,分析影响作物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改变传统的农业大面积、大群体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型做法,区别对,按需实施定位调控。其过程一般包括4个阶段:①随时间、空间变化采集数据;②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并经加工、处理,形成管理设计执行图件;③精细控制田间…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大田粮食作物生产效益,基于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本文初步设计并实现了粮食作物远程监测与智能诊断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粮食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以及视频图像等参数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进而保证大田粮食作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该平台在大田粮食作物生产中进行试用,能同时实现生产现场远程视频监视和咨询诊断功能,有利于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曾超 《南方农机》2023,(22):58-60+79
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还存在着一定的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塑料大棚灌溉中的应用优势、挑战与实践,调查发现通过自动化定时灌溉系统、微喷灌溉技术、遥控技术和温室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精确化和高效化,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劳动力成本,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充分考虑作物品种、生长环境、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农民劳动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农田自控系统存在的不足,采用GSM网络技术和FSK调制方式开发出了农田滴灌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自动控制子系统三大功能模块共同组成交叉式的三级网络结构,采用基于土壤湿度临界值、CWSI指数、作物生长模型和Penman-Monteith蒸散量模型进行智能化决策,实现了基于GSM/FSK的农田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灌溉智能决策与监测控制等功能。系统在新疆兵团农六师111团70hm2覆膜滴灌棉田上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面向精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优化中,面向精细农业,结合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不仅有助于优化管理精细农业生产决策,也可以转化农业管理方式,促进我国现代信息化精细农业经济发展。为此,研究了面向精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优化设计了面向精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以便促进精细农业管理的规范化,降低精细农业生产能耗。该研究方案在某精细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5.
赵星 《南方农机》2024,(5):182-184
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探索了农机作业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技术特点,建立了系统化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框架。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框架在农机作业领域的有效性和潜在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智能化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农业机械作业自动化测量仪作为关键的农业智能装备,具有采集、处理和分析农田及作物信息的重要功能。研究团队通过系统分析农业机械作业自动化测量仪的发展历程及大数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农业机械作业自动化测量仪的优化思路,即数据预处理与清洗优化、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优化、优化算法应用以及系统架构与设计优化等方面。最后,从智能化、数据共享与农业信息化整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机作业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角度展望了基于大数据的农业机械作业自动化测量仪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棉花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兵团农业资源管理水平,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通过团场调查和田间试验,结合GIS技术,应用集成计算机技术、专业模型技术构建了灌水施肥推荐模型为主的决策系统,设计实现了棉田水氮精细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实现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团场资源空间信息查询、土壤养分管理、土壤水分管理、施肥灌水推荐、效益分析和系统维护等功能。系统的建立为棉花生产全过程变量管理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可为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水肥精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农业管理自动化水平低、信息获取效率低、数据不全面,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缺乏实时、可视化监控,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为此,引入了BIM设计思维,深入研究分析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BIM技术的全寿命管理、协同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完成了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对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研究,通过传感器、主控制器、通信模块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寿命管理、可视化管理和协同作业,实现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M设计思维的农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获取农业生产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指导农业生产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温室环境管理系统组网方式复杂、跨网段远程控制困难以及依赖于第三方平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QTT的温室环境智能管理系统设计,该系统使用智能网关,在协助处理异常数据的同时,构建MQTT协议的发布者与订阅者,结合相关应用通过调控环境参数,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该设计实现了对多场地、多温室设备远程控制指令的安全传递和跨网段管理,完成了温室环境管理系统数据的平台式呈现和存储,为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优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还可以应用于作物育种、园艺培植和畜牧养殖等相关智能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传统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因此,先进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得以应用,智能灌溉系统不断完善和得以发展,提高灌水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对作物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控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精量灌溉决策技术与灌区作物需耗水管理》一书围绕作物精量灌溉决策理论与灌区农田作物需耗水估算,开展田间试验观测、区域调研、相关理论和估算方法研究。该书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不仅能够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也可以供市场水资源管理、农业水土工程以及水文学等相关从业人员、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