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我国平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玉米产区和杂粮产区的一深两免耕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垄作耕作对比试验,其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含水量;平均地温在8:00时比传统耕作高,而在14:00和20:00时比传统耕作低,有利于作物生长;作物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2.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东北垄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试验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垄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减少作业成本.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碎茬覆盖模式的产量增加了14.96%,高留茬模式增加了9.5%,而作业成本碎茬覆盖模式减少了29.4%,高留茬模式则减少了23.5%.比较各项指标,碎秆覆盖模式更加体现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具有更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西北地区垄作栽培模式,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辽宁垄作区特别是辽西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辽宁大面积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设备保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入规模推广的第三个年头。几年来,保护性耕作以节本增效为突出特点,发挥免耕播种机保证苗齐、苗全的先进性,核心技术环节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抗灾能力凸显,产量持续提升,更多的农民越来越主动接受,可以说,玉米保护性耕作已成为长春市一项成熟的农业技术。为更好地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与其他技术进行对比,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对常规垄作、二比  相似文献   

8.
围绕地力培育型保护性耕作模式构建的目标,在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开展垄作高留茬覆盖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辽宁中部垄作区的垄作少免耕模式是碎秆覆盖和高留茬覆盖垄作少免耕模式。从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来看,碎秆覆盖垄作模式为最佳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体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科学的数据教育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项目,建设了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对比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对小麦、玉米两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数据进行了全面监测,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目的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数据、作物生育期监测数据、测产数据等,进行比对,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合沈北新区农业生产实际,建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阐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研究目的和原则,详细介绍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技术内容,分析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长春市在承担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中,对传统玉米全程机械化体系大力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组装集成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从耕作技术体系改革着手,开展以耕作技术体系为重点的试验示范,确定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玉米全程机械化工艺方案,研究提出了以保护性耕作为特征的3种长春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模式及其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并积极进行推广示范,其玉米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在2010年获吉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沈北新区农业生产实际,建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阐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研究目的和原则,详细介绍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技术内容,分析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把垄作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有可能解决东北高寒易旱区的低温、春旱、风蚀等问题.但是,目前保护性耕作在垄作地区的推广尚有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在有根茬原垄上行走稳定、防堵能力强、播种质量好的免耕播种机.为此,研制了以苗带浅旋处理玉米根茬为基础的2BML-2型垄作免耕播种机.通过田间生产试验表明:该机播种后能基本保持垄形;播种带破茬彻底,破茬率达到100%;播种后进行了10天地温监测,播种带0~50 mm和50~100mm深处土层温度分别比传统垄作地高0.7℃和0.3℃左右;但出苗后播种带0~50mm和50~100mm土层免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传统垄作地低3.9%和1.3%;使用该机播种的玉米产量比传统垄作地高21.3%.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吉林省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至2014年底,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已达到39.3万hm2(590万亩)。2006年以来,吉林省开展以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通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吉林已基本形成了技术可行、模式实用、机具配套、效果明显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全省超过70%的粮食生产县已经应用该技术,覆盖了吉林省整个东、中、西部玉米主产区的所有县,并在山区及半山区开展了冷凉、高湿、坡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25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2007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及项目验收会议,会上公布了2004年部级保护性耕作项目验收结果,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14个省(区、市)承担的2004年部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其中,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4省区承担的项目被评为优秀。据专家介绍,此次验收过程中体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推广人员能力普遍提高;试验方法越来越科学;从过去单纯重视机具,到现在机制、农艺和机具并重;机具质量日益提高;技术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化服务得到延伸。玉米已普遍实行免耕地播种,春播和秋播作物的免耕作业面积不断扩大。仅从汇报来看,保护性耕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各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亮点较以前明显增加。近年来,山西省在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优先安排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将项目区的建设与当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紧密结合,提高了项目实施水平。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意见》;自治区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各项目区党委、政府将保护性耕作项目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辽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大等单位合作,成功完成东北冷凉风沙区一年一季玉米垄作技术体系研究的创新课题。河南省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13万hm~2,是合同指标的105.52%。本刊特摘编了以上4省(区)的项目技术工作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用于玉米垄作种植的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新型保护性耕作机具。结构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玉米垄作种植的新型保护性耕作机具——2BFM-2型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并分析了该机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免耕播种的玉米根茬物理机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垄作地区,年降雨量少、风沙大,实行保护性耕作是必然选择。但是垄作保护性耕作研究难度较大,现今缺少适用的免耕播种机。为此,通过对玉米根茬物理机械特性的测试,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玉米免耕破茬的技术要求,提出破茬犁刀选型的依据与设计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9.
1现状吉林省镇赉县实施保护性耕作已7年,笔者对此项技术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1)玉米保护性耕作。镇赉县保护性耕作试验分玉米和水稻2大类,其中,玉米保护性耕作虽然历经了7年的试验,但效果一直不好,个别地块单产反而有所下1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东北地区垄作栽培制度下,高留茬或秸秆覆盖耕播是保护性耕作的主流模式[1].为此,以承担农业部2004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课题-东北冷凉风沙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为契机,以辽宁省为试点,进行了东北垄作滚动圆盘式耕播机的技术创新.经2006-2007年春播田间试验,效果显著.通过对这种机型的工作部件与整机进行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机型适于在东北地区垄作栽培制度下免耕播种作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