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试验选择7个马铃薯品种,设置自然光照、35%遮光、70%遮光处理,对各马铃薯品种植株农艺性状、单株结薯性能、块茎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耐弱光性.试验结果表明:晋薯16号在遮光处理条件下生长势强、抗倒伏,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因此,晋薯16号适用于保护地栽培和间套作马铃薯种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及应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马铃薯品种应用更规范,对现有推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和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结果表明,冀张薯8号、青薯9号、晋薯16号、晋薯15号、晋薯9号生育期较长,单株块茎产量和小区产量都较高,对晚疫病有较好的抗性,适宜在五寨马铃薯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鉴于近2 a晚疫病的连续暴发,种植紫花白等不抗晚疫病的品种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3.
63份马铃薯品种(系)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我们对6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和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株高和单薯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3.4%、42.9%、39.6%、32.9%、32.2%、30.9%;主成分分析发现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累计贡献率达85.198%,可用这6个主成分较好地代替10个农艺性状来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单株块茎质量、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与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单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块茎质量与单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薯质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63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5个大类,其中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资源的57.89%聚在I类群,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最高,但产量最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的76.47%聚在IV类群,主要特点是单薯质量最大。与其他类群相比,这两大类群马铃薯品种(系)较适合广西等南方冬作区种植。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是广西等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优先考虑的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沼液喷施马铃薯,进行效果对比,得出沼液喷施马铃薯可增加单株块茎数和单株薯重,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及产量。因此,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锌肥浓度,探究在榆林地区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榆林地区微量元素锌肥施用以及获得马铃薯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锌肥浓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以及VC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总的来看,锌肥浓度0.4%处理下效果较好,产量位居第一,较对照不施锌提高20.19%。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外源钙施用对马铃薯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块茎钙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用钙肥可显著增强马铃薯植株长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数及商品薯率、块茎钙含量,降低叶片中MDA积累,但随外源钙施用量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有所降低。综合以上各因素,以钙肥水平57 kg·hm-2表现最优,且在氮肥150 kg·hm-2条件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叶面喷施外源激素赤霉素(GA)、尿素(UREA)和硝酸钙(CN)对雾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中薯5号’和‘中薯19号’为材料,用清水(CK)、GA、UREA、CN、GA+UREA、GA+CN处理叶面,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GA、GA+UREA和GA+CN处理显著增加了‘中薯5号’和‘中薯19号’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匍匐茎分枝数、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降低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指数;‘中薯5号’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增加42.0%、34.0%、50.9%和48.8%、30.5%、39.0%,‘中薯19号’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增加36.4%、29.9%、35.8%和44.8%、43.7%、44.8%,而单施UREA和CN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试验表明,含GA的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雾培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从而提高雾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  相似文献   

8.
对娄烦县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这5个品种植株形态、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薯16号产量最高,其次是同薯28号,分别比紫花白(ck)增产39.04%和32.53%,与对照产量相比差异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通过本次试验得出,晋薯16号和同薯28号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比较了天达2116水剂1 500倍液、那氏齐齐发母液1 000倍液、碧护15 000倍液和乙-苯甲酸1 500倍液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苗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使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等生育时期提前,提早成熟2~4 d,大中薯率、单株结薯量、单株产量增加,折合产量为27 890.91~32 218.18 kg/hm2,较对照增产9.03%~25.96%。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费乌瑞它、冀张薯12号、希森6号和辽薯6号脱毒原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垄单行栽培(对照)和宽垄双带栽培2个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榆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品种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希森6号在单垄单行栽培和宽垄双带栽培模式下表现较好,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宽垄双带栽培模式虽然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但是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有降低作用,因而在推广该栽培模式前仍需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光碳核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考察了光碳核肥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光碳核肥对种薯进行拌种并于全生育期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后可增强植株生长力,补充后期块茎膨大所需养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明确马铃薯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遮雨棚下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T1)后恢复灌水,相较于对照,成熟期马铃薯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产量和产量构成方面,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后恢复灌水,大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11.00个百分点、小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10.34个百分点,块茎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1.34%。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干旱胁迫处理(T2、T3)的块茎产量较CK显著下降58.41%和27.84%,T2处理的大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34个百分点,但T3处理的大薯率、中薯率、小薯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淀粉积累期干旱胁迫处理(T4)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不显著。因此,可对华颂7号在幼苗期进行适...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0号及在会宁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会宁缺乏马铃薯专用品种问题,2013年引进优良品种天薯10号,结果表明,天薯10号在会宁县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5 d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扁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块茎数5个,平均单薯质量130 g,大中薯重率85.8%,产量平均在30 000 kg/hm2以上。适宜在会宁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高产、优质、提早上市的马铃薯品种,针对浙江省种植较多的10个马铃薯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2.08 t·hm-2,结薯性好,综合性状佳,作为春播早熟品种具有较好推广前景;根据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与株高、平均薯块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物量的增加,而单株薯块数不仅会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大小,也会影响生物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28个马铃薯品种(系)在露地和全膜覆土两种栽培方式下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出苗天数、出苗率、生育期、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鲜重、产量等指标差异较大;不同栽培方式对出苗天数、生育期、主茎数、单株块茎鲜重、平均单薯重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对出苗率、单株结薯数、株高、产量有影响;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土栽培可促进植株高度的生长,但对出苗率和单株结薯数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两种栽培方式下,陇薯13号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4 079.53 kg和4 572.27 kg,比陇薯6号分别增产72.92%和85.75%。综合考虑认为,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陇薯13号、陇薯7号、中薯19号,生产上推荐采用黑色全膜覆土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程度为:茎根叶块茎;对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为:单株薯块鲜重单株大中薯个数单株小薯个数单株薯块数平均单薯鲜重。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抗旱资源评价与抗旱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1992年,在山西省北部旱作条件下,对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入的44份材料和国内10个抗旱品种进行了抗旱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性状表现好、高产抗旱的品种为乌盟851、系薯1号、紫花白。CIP385373·1、CIP87001、CIP86027、CIP385372·1等品种为短日照类型,生育期间植株冠层生长繁茂,块茎产量低,块茎形成晚,不适宜长日照地区种植;CIPI—1039抗病性较强,CIP24—16、CIPI—1035、CIPLT—6在干旱条件下块茎产量较高,可作为马铃薯抗旱资源进行利用。单株产量与根系拉力、冠层覆盖度、商品薯率、单株块茎数、茎叶干鲜重、根干鲜重呈直线正相关,与出苗日数、块茎形成日数呈直线负相关。根系拉力与株高、根数、茎叶干鲜重、根干鲜重、块茎数呈直线正相关,与出苗日数、块茎形成日数呈直线负相关。冠层覆盖度与根系拉力、块茎数、茎叶鲜重、根鲜重呈直线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不密切。因此,根据冠层覆盖度和根系拉力的大小可预测旱作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并可作为干旱地区评价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统计2004—2014年福建省审定的13个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并对它们的演变情况、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 0. 01),平均每年提高0. 792 1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时间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 381 9 d;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高0. 913 9 cm;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块茎数、单株薯质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薯质量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其中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二者通过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福建省马铃薯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须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今后育种首先应重视株高的选择,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不宜选择单株块茎数过多的品种,以确保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9.
田间研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半干旱区膜下滴灌马铃薯不同发育时期根系生长的影响,并讨论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化学氮肥225 kg·hm-2为对照(CK),设置两个减氮处理施70%化学氮肥(RN)和施50%化学氮肥(LN),以及两个有机肥替代处理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LO)和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HO)。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N处理单株结薯数、中薯率和小薯率均未显著变化,大薯率下降0.32百分点,减产10.93%,HO处理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1.77%,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0.43和6.47百分点,增产19.01%。同时,HO处理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了块茎形成期根长、根投影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叉数,以及块茎膨大期根尖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苗期、块茎膨大期、淀粉形成期根长,及块茎膨大期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因此,以90 kg·hm-2有机氮和81 kg·hm-2化学氮做基肥,54 kg·hm-2化学氮于块茎形成期追施,可有效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和有效薯块的早期形成,保证单株结薯数及薯块的膨大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 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率分别比对照(切块播种)增加了2.81%2、00%、16.67和7.95%,单株地上干重和块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和57.89%,收获时整薯播种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9.82%,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整薯播种的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还原糖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