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在植物工厂光照培养架上,以红蓝光R∶B=1∶1作为对照,红蓝光配比分别设为R∶B=6∶3、R∶B=5∶4、R∶B=4∶5、R∶B=3∶6、R∶B=2∶7等5个水平,设置光强为150μmol/(m~2·s),每天照光12 h,研究不同红蓝光配比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红蓝光配比条件下,随着处理天数的延长,生菜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态氮含量都显著提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同一光强条件下,红光比例最大的处理生物量积累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还有利于促进叶绿素a及可溶性糖的积累,而增加蓝光则有利于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的累积。R∶B=6∶3时最有利于生菜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比例的LED红蓝光处理,探究不同红蓝光质比对水培红边生菜和紫叶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B=4时,红边生菜和紫叶生菜地上鲜重及地上干重最大,株高,叶长和叶宽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均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R/B=1时,红边生菜和紫叶生菜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光质对不同紫叶生菜生长及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紫叶生菜生长适宜光质配比,本试验采用4种LED灯光质配比处理(红∶蓝为2∶1,2R1B;红∶蓝为1∶1,1R1B;红∶蓝为1∶2,1R2B;LED白光作为对照组(CK)进行人工光照。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下对不同品种紫叶生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其中红蓝光对紫叶生菜的株高、整株鲜重、地下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含量有显著促进作用。2R1B处理下红油阿拉斯的整株鲜重、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壮苗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弱光处理对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选育耐弱光的紫叶生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不同品种的紫叶生菜为材料,在215μmol/(m2·s)、545μmol/(m2·s)两种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定紫叶生菜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结果】与正常光照545μmol/(m2·s)处理相比,弱光215μmol/(m2·s)处理下,除了北紫生1号和美国紫叶生菜的地上部鲜质量提高以外,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显著降低,其中北紫生6号降低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能较好地维持自身生长;同时,弱光处理显著提高了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中北紫生6号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维持了叶片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此外,弱光处理显著降低了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2浓度,其中北紫生6号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有利于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结论】弱光促进了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光合色素积累,抑制了...  相似文献   

5.
补光灯类型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补光灯对草莓植株光合特性、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草莓设施栽培补光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颜草莓’为供试材料,在温室大棚进行草莓补光试验,共设5个类型的补光灯处理,分别为激光生长灯(T1)、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T2)、红光荧光灯(T3)、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T4)和高压钠灯(T5),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不同补光灯处理下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形态指标及草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和红光荧光灯更有利于提高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红光荧光灯下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最旺盛,但最终产量并不高;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以及高压钠灯对促进草莓提前成熟的效果最好,果实单果质量和最终产量也以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下最高;高压钠灯处理下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果实VC含量在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下最大。【结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最有利于促进草莓植株的光合和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认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可作为冬春季节寡日照地区大棚草莓较好的补光光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组合对生菜生长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较优的光质组合,提高人工光植物工厂生菜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方法】以光强为20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光(RB)为对照,在光强为15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背景光基础上,分别添加50μmol/(m~2·s)的绿光(G)、黄光(Y)、橙光(O)和远红光(FR)组成4种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分别用RBG、RBY、RBO和RBFR表示,对不同光质组合处理生菜的生长及形态、光合能力、能量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BG、RBO和RBFR处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较RB处理分别增加14.5%,14.5%和30.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13.3%,24.1%和29.9%(P0.05)。RBG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株高、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与RB处理相比,RBY处理对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影响不显著;RBO处理可以提高生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RBFR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但在实际生产中,生菜叶片较易出现烧尖现象。【结论】RBG和RBO是工光植物工厂生产中较为合适的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对红叶石楠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叶石楠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和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60%R+4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CK),探究不同光质比对红叶石楠试管苗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红叶石楠试管苗株高、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总鲜质量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叶长、叶幅、地上部干物率、总干物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根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地下部干物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根系活力在70%R+3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各处理试管苗的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70%R+30%B处理最高。(3)叶片POD和SOD活性以70%R+30%B处理最高,CAT活性以100%R处理最高,MDA含量以80%R+20%B处理最高。【结论】红蓝光比为7∶3时有利于提高红叶石楠试管苗叶绿素、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有效促进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长,可以作为红叶石楠植物离体培养的最佳光质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补光灯对草莓植株光合特性、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草莓设施栽培补光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颜草莓’为供试材料,在温室大棚进行草莓补光试验,共设5个类型的补光灯处理,分别为激光生长灯(T1)、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T2)、红光荧光灯(T3)、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T4)和高压钠灯(T5),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不同补光灯处理下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形态指标及草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和红光荧光灯更有利于提高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红光荧光灯下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最旺盛,但最终产量并不高;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以及高压钠灯对促进草莓提前成熟的效果最好,果实单果质量和最终产量也以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下最高;高压钠灯处理下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果实VC含量在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下最大。【结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最有利于促进草莓植株的光合和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认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可作为冬春季节寡日照地区大棚草莓较好的补光光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盐胁迫下葡萄幼苗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钾钠离子含量的影响,为葡萄抗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赤霞珠和LN33盆栽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进行不同比例红蓝光3R∶7B、5R∶5B、7R∶3B照射,5 d后测定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钠钾离子含量。【结果】与对照(CK)相比,盐胁迫下2个品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a+b)和叶绿素a/b(Chla/b)显著降低;叶绿素初始荧光(F0)和热耗散量子比率(Phi_Do)显著升高,光化学反应效率(Phi_Eo)和单位反应中心电子传递能(ETo/RC)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与盐胁迫相比,3个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品种Chla、Chlb、Chla+b、Chla/b,降低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采前连续光照光质对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红(R)蓝(B)光质比例(1R:4B、1R:2B、1R:1B、2R:1B和4R:1B)对水培生菜生长、光合特性、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和AsA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光照前相比,不同比例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后,生菜地上部鲜重的增幅为38.82%~77.65%,2R:1B处理下的地上部鲜重最大达到30.23 g;根鲜重的增幅为27.43%~73.14%,4R:1B处理下的根鲜重最大为3.03 g。红光比例越高,生菜的叶面积、SPAD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1R:4B的连续光照处理后,生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提高采前连续光照中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AsA含量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酶活性,1R:4B处理下叶片AsA的含量最高达到3.22 mg·g-1,1R:4B处理下的生菜叶片MDHAR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81 U·mg-1 FW。综上,降低采前连续光照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可溶性糖等的含量,而提高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AsA的含量,这是因为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的升高提高了MDHAR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番茄幼苗对不同比例红蓝光的响应机制,以‘金棚朝冠’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以白光为对照(W),研究不同红蓝光[(红光(R)、蓝光(B)]光质配比[红∶蓝=2(2R1B),红∶蓝=1(1R1B),红∶蓝=1/2(1R2B)]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叶片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R1B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b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幼苗会导致叶片结构的改变,1R1B和1R2B处理下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更整齐、紧密且与海绵组织有明显的界线;2R1B和1R1B处理下,叶绿体基质、基粒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叠较多且排列整齐致密;W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与2R1B处理无显著差异,1R1B次之;叶片气孔导度随蓝光比例的增加先升后降,其中1R2B处理下气孔导度最高,而1R1B与B无显著差异;1R1B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比其他处理株型更加紧凑,且2R1B和1R1B处理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综合分析,红蓝组合光能有效优化番茄叶片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从而影响叶片捕获光的能力,提高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因此,番茄幼苗生长较适合的光质配比是2R1B和1R1B。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LED光源对黄瓜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B、8R/2B、9R/1B)对幼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光质的影响下,黄瓜幼苗生长存在差异。蓝光(B)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的茎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7R/3B、8R/2B、9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Fv/Fm、ФPSII和qP均高于单一的红(R)、蓝(B)光处理;红光(R)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和NPQ最大,处理期间叶绿素a/b值居高,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结论】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其株高、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及Fv/Fm、ФPSII和qP值与对照和单色光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增强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和光能转换效率,保护了光系统Ⅱ的健康,尤以8R/2B处理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西瓜幼苗生长所需最佳LED光源,在智能温室借助栽培架进行光质照射试验,设置白光(CK)、红光(R)、蓝光(B)、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5个光源水平,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西瓜幼苗光合参数、生理品质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38.82%,15.55%和21.23%,蓝光处理下最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_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硝酸盐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红光处理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西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具有负相关关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红光处理下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红蓝光(R7B3)处理下最高,蓝光处理下最低,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见,在红光处理下西瓜幼苗光合速率最大,硝酸盐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APX和SOD活性最高,西瓜幼苗生长以红光照射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以LED灯为光源,设置红蓝光比例为4∶1(R4B1)、1∶2(R1B2)和全红光(R)、全蓝光(B)4种光质水平和叶面喷施外源硒溶液(0、24、48μmol/L)3种浓度水平,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光质下外源硒对生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人工光环境下生菜高效栽培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红光更有利于生菜生物量积累、可溶性糖的积累和硝酸盐含量的降低,蓝光更有利于生菜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类黄酮和总酚物质的积累;(2)在不同光质下喷施48μmol/L外源硒进一步增强了光质对生菜生长和品质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在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下喷施外源硒对生菜的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类黄酮、总酚物质、硒元素的积累及硝酸盐含量的降低效果最显著;(3)对生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配施48μmol/L外源硒的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光质与硒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效果及二者的互作效果均显著。综合考虑,在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与蓝光下喷施4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红蓝LED光源在番茄设施栽培生产上的精准化应用,为番茄苗高品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樱桃番茄千禧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光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1R1B)、红/蓝=7∶3(7R3B)、红/蓝=3∶7(3R7B)、单红光(R)和单蓝光(B)。于3叶1心期开始进行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处理30 d后对樱桃番茄生长的影响。测定不同光处理下番茄植株生长状态指标(干鲜重、壮苗指数、根冠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LED光处理下番茄植株鲜重均高于对照,其中7R3B最高,比对照增加了50.5%,其次为1R1B处理比对照增加了31.3%;番茄植株干重在1R1B下最高,比对照(1.11 g)增加了61.0%;壮苗指数在1R1B下数值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研究还发现3个红蓝组合光下的植株壮苗指数均高于对照,而两个单色光处理下的壮苗指数均低于对照。使用LED光照处理后,单色红光处理对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其他光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都有所上升。POD活性随着处理中红光比例的增加而提高,蓝光会降低POD活性;SOD活性在6个光处理下没有显著性差异;MOD活性在1R1B下数值最高,在红光下数值最低。【结论】红蓝1∶1组合光下植株生长健壮,番茄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光合效率较高,可以作为人工栽培光源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纳米硒和红蓝光配比对生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在红蓝光比例为4 ∶ 1、1 ∶ 2及单独红光与蓝光照射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0、24、48 μmol/L)纳米硒溶液对生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1)在4 ∶ 1红蓝光、1 ∶ 2红蓝光及红光照射条件下,喷施纳米硒均能有效提高生菜生物量,其中在4∶1红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时,植株生物量最高且增幅最大.(2)增加蓝光比例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在单独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且增幅最大.(3)纳米硒在4 ∶ 1红蓝光下可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并降低其水分利用率,在单独红光照射下增大了气孔导度,在单独蓝光照射下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并降低其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综上,在4∶1红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对生菜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光源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高品质的铁皮石斛试管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LED光源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试材,在LED光源的红光100%R(主波长640nm),蓝光100%B(主波长464nm),80%R+20%B,70%R+30%B,50%R+50%B 5种不同光质配比下培养,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比较经不同光质比处理90d后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铁皮石斛试管苗株高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根长均在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根数在70%R+3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50%R+50%B处理下,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干鲜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在10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结论】红蓝光比例为1∶1时有利于铁皮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及干物质和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ED红蓝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对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提供高品质的金娃娃萱草试管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50%R+5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作为对照(CK),从中筛选出最佳光质比;在最佳光质比条件下,设置不同光照强度(30,40,50,60μmol/(m~2·s)),测定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处理下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金娃娃萱草株高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单一蓝光处理最大,最大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单一红光处理最大,叶数、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70%R+30%B处理最大,根数和干鲜质量均以80%R+20%B处理最大。株高、叶数、根数、干鲜质量、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处理最大,最大根长以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处理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以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处理最大。【结论】当LED红蓝光质比为70%R+30%B、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时,更适于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罗马生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6种不同比例的红(R)蓝(B)光质(2R/1B,4R/1B,8R/1B,1R/2B,1R/4B,1R/8B)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的白光相比,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2R/1B,4R/1B,8R/1B)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明显,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红蓝复合光对生菜幼苗的形态建成、根系活力、叶片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均有促进作用,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促进效果优于以蓝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在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中,2R/1B,4R/1B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8R/1B。总之,不同红蓝光比例显著影响了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其中以2R/1B和4R/1B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LED光照模式对植物工厂中生菜(Lactuca sativa L.)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适于植物工厂内生菜育苗的LED光照模式。本试验使用白色LED(W)、红色LED(R)和蓝色LED(B)为光源,光源与光照天数相结合组成9种处理,分别为:W19、R19、B19、W12B7、W12R7、B12W7、B12R7、R12B7、R12W7,以W19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W19、B19、W12B7、W12R7、B12W7、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茎长显著短于其它处理。R19、W12R7和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干鲜重、叶面积以及整株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W19、R12W7和B12W7;B19、W12B7和R12B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叶绿素、花青素含量均高于R19、W12R7和B12R7。B19、W12B7和R12B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单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供试的处理中,W12R7和B12R7处理下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干鲜重和叶面积较高、茎长短、硝酸盐含量低、整株光合速率高,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较其它处理更适用于植物工厂生菜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