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红壤上蓖麻干物质积累 和N、P、K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蓖麻品种TCO - 202为试验材料,测定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根、茎、叶、花序各器官 的干物质积累和氮(N) 、磷( P) 、钾(K)吸肥量。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速率从出苗到灌浆呈上升趋势,到灌浆期达 最大值,灌浆期以后上升速度开始减慢。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依次为:开花至灌浆期>苗期至现蕾期>灌 浆期至成熟期>现蕾期至开花期>苗期;蓖麻氮、磷、钾的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遵从“慢—快—慢—快—慢”的规 律,吸收速率呈现双驼峰型, 2个吸肥速率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和灌浆期;在云南红壤上蓖麻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 (N) 7. 71kg,磷( P) 1. 26kg,钾(K) 4. 42kg,吸肥比例为1∶0. 16∶0. 57。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夏大豆产量的高低与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养分吸收代谢有密切关系。夏大豆在亩产182kg的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N7.7kg,P_2O_5 2.3kg,K_2O 4.9kg。夏大豆干物质积累的特点是,结荚至鼓粒期积累最快,积累率为35.3%,每株日增重21.7g。夏大豆吸收氮磷钾的数量随生育阶段而不同。植株氮磷钾含量是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而吸收量以结荚至鼓粒期吸收最多,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6.9%,30.9%,38.9%。鼓粒期以后,植株中氮、钾含量明显下降,唯有磷素还在继续吸收。  相似文献   

4.
嫁接冬瓜和自根苗冬瓜需肥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明确嫁接苗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提高嫁接苗冬瓜的产量。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嫁接冬瓜干物质和N、P、K养分吸收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嫁接苗和自根苗冬瓜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征基本一致,各生育期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净吸收积累和累积速率随着生育期推进不断递增,但嫁接苗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总体上高于自根苗。(2)冬瓜干物质在果实发育期前累积速率慢,在果实发育期累积速率快;嫁接苗在果实发育期前冬瓜干物质累积量仅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23.5%,其中59.65%~67.74%干物质量分配在叶片上;果实发育期干物质净累积量占全生育期的76.5%,其中52.85%~ 72.57%干物质分配在果实上。(3)纵观整个生育期,嫁接苗冬瓜N、P、K吸收利用比例为1.0∶0.20∶1.31,但各个生育期的养分吸收利用比例差异很大,各生育期N、K的吸收比例依次为1.0∶0.1∶0.16,1.0∶0.1∶0.37,1.0∶0.13∶1.01,1.0∶0.22∶1.39以及1.0∶0.24∶1.65。(4)嫁接苗平均每生产1 t冬瓜果实所需要的N为1.70 kg,P为0.34 kg,K为2.24 kg,其中N需求量显著少于自根苗,P需求量显著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5.
水稻-再生稻体系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水稻-再生稻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在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于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完熟期)进行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头季稻和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动态及分配、转运规律。【结果】 头季稻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茎、叶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分蘖-齐穗期和孕穗前,增长量分别占其最大积累量的81.1%和43.8%,且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灌浆-完熟期之间没有明显降低;从齐穗期至灌浆中期是穗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此期间增加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8.8%。再生稻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在灌浆期和齐穗期达到最大;头季稻桩的干物质积累量从头季收割后呈下降趋势。养分吸收结果显示,头季稻氮的总积累量以及茎、穗两个器官的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相似,磷和钾的总积累量在灌浆后期降低;茎和叶的各养分积累量分别在齐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头季收获后,头季稻桩的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茎和叶的养分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穗的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不断增加。从齐穗期到完熟期,各器官的氮转运量表现为叶>茎>头季稻桩,磷转运量表现为茎>头季稻桩>叶,钾转运量表现为头季稻桩>叶>茎。【结论】 头季稻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是其干物质和养分的快速积累期,从头季收获至再生季齐穗期间是再生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头季稻桩中的养分会在头季收获后转移至再生器官中。满足头季稻抽穗灌浆期间的养分需求,及时补充再生芽萌发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是水稻-再生稻体系高产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东北和西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东北(吉林公主岭,JL-GZL)和西北(新疆伊犁71团,XJ-71)两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生态区春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差异。研究表明,西北试点的春玉米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等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东北试点,其中,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达极显著水平,叶片、茎秆、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东北春玉米叶片、茎秆氮含量较西北春玉米高,叶片、茎秆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片、茎秆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低于西北春玉米。西北春玉米每吸收1 kg氮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高7.75%、7.11%,每吸收1 kg钾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低9.12%、9.71%,每吸收1 kg磷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两个生态区无显著差异。氮磷钾收获指数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西北试点氮收获指数高于东北试点,钾收获指数低于东北试点,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旱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5):282-288
在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不同氮磷钾组合施肥方式为主要试验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对全生育期马铃薯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测定,探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施方式下干物质与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累积呈"慢-快-慢-快-慢"的增长模式;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块茎叶地上茎地下茎根;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_2P_2K(214-6-7 kg/667m~2)有机肥(2 t/667m~2)N_2P_2K(014-6-0 kg/667m~2)N_2P_0K(214-0-7 kg/667m~2)N_0P_2K(20-6-7 kg/667m~2)N_0P_0K_0(0-0-0 kg/667m~2);不同处理马铃薯干物质总累积量均呈"S"形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方程。各处理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所需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量分别在3.89~6.67,1.40~1.55和6.89~10.83 kg,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所需三要素(N:P_2O_5:K_2O)比例平均为1:0.30:1.61。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9.
北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张颖 《玉米科学》1996,4(1):063-065
北方春玉米在抽雄期以后大量吸收氮、磷、钾素,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5.24%,64.51%,48.52%;干物质积累灌浆至成熟期占积累总量的53.20%,茎、叶、穗中先、磷、钾养分的积累高峰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下2个杂交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积累特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钾吸收积累。结果表明,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叶、穗各器官内的氮、磷、钾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的氮含量最高,茎+叶鞘的磷、钾含量最高;成熟期,叶的氮含量、茎+叶鞘的磷含量、穗的钾含量均下降。抽穗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红泰优996高于粤优589,磷吸收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磷吸收量2品种差异不明显。2个杂交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对氮、磷、钾积累量比例的变幅范围均在高产水稻积累变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