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快羽母鸡对两个表型为慢羽的公鸡群基因型进行了测定。经测定1公鸡群中有24只为KK型纯慢羽公鸡,54只为Kk型杂合公鸡;2公鸡群中有39只为KK型纯慢羽公鸡,37只为Kk型杂合公鸡。在1公鸡群中,KK型公鸡的受精率为92.4%,Kk型的为94.8%;在2公鸡群中,KK型公鸡的受精率为92.8%,而Kk型的为95.5%,说明含k的精子具有较强的受精力。从1、2两试验的孵化结果来看,K基因和k基因对受精蛋的孵化率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鸡群的种质特性,试验测定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群体重、体尺及蛋品质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庄河大骨鸡慢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70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快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66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18 w时,快慢羽种鸡群的体尺指标差异明显(P0.05)。慢羽种鸡群蛋白重显著高于快羽种鸡群(P0.05),其余蛋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庄河大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快,慢羽品系优于快羽品系;慢羽品系体尺上优于快羽品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崇仁麻鸡快羽品系和慢羽品系的公鸡的精液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快羽和慢羽公鸡在精液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快慢羽基因不影响崇仁麻鸡公鸡的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4.
对2634只RF系白番鸭的羽型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对羽型划分标准及番鸭快慢羽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34只雏番鸭中,快羽型个体(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mm以上)占90.47%;慢羽型个体(主翼羽长于及主翼羽2mm和2mm以内)占9.53%;慢羽基因和快羽基因的频率为分别0.0649和0.9351。通过3种组配观测羽型的遗传方式。快羽♂×快羽♀后代雏鸭105只均为快羽型;慢羽♂×慢羽♀后代119只雏鸭快慢羽分别为32只和87只,慢羽对快羽呈显性。快羽♂×慢羽♀后代181只雏鸭中,快羽公母鸭分别为11只和78只,慢羽公母鸭分别为78只和14只。可见番鸭的快慢羽是受性杂色体基因控制的伴性性状。  相似文献   

5.
对F系长沙黄鸡进行两次随机抽样,分别抽取399羽和634羽初生雏上翅号对Z染色体上决定羽速的K基因座位四个复位基因(K ̄N、K ̄S、K和K+)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杂交育成的长沙黄鸡群体中K座位上的基因是处于杂合状态的,基因频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快羽基因K+频率最高(61.54~81.38%),其次是慢羽K基因(15.46~28.85%),而K ̄N和K ̄S基因很低(0.26~1.82%;2.66~8.65%)。隐性测定验证了上述复等位基因划分的正确性。本研究为生产中羽速分型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其在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北京油鸡种鸡选育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持。选用北京油鸡纯系公鸡,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羽长差值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和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1~7日龄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日龄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龄每周测量体重,9~18周龄每隔1周测定体重;10周龄时,观测公鸡全身羽毛发育情况;47周龄时,测定公鸡常规精液品质性状、精子动力学参数、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显示,快羽公鸡占北京油鸡公鸡总数的11.60%,慢羽占88.40%,慢羽又以M2型为主,有少量M1型和M3型。育雏育成期(1~18周)北京油鸡快慢羽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育雏育成期,慢羽公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均慢于快羽公鸡。其10周龄时,背部和腿部羽毛生长完全的鸡的比例仅为44%,且不同类型的慢羽公鸡的比例也不一,其中等长型或微长型慢羽最高,超过90%,未长出型慢羽最低,仅为17%左右。47周龄时快羽鸡和慢羽鸡的常规精液品质无差异,但是快羽公鸡精子直线性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直线速率高于慢羽公鸡(P=0.06),快羽北京油鸡公鸡受精率显著高于慢羽公鸡(P<0.05),且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有高于慢羽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快慢羽北京油鸡公鸡的羽毛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慢羽公鸡羽毛发育缓慢原因和鉴定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强慢羽公鸡精液品质选育。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根据现代遗传学基因测交理论,共用32只表型慢羽公鸡与245只快羽母鸡组成测交试验.结果表明,所测的32只公鸡无一只为纯合慢羽基因型.但发现测交后代的快慢羽分布比例与孟德尔遗传上的分离定律完全吻合.同时通过混合精液输精,实施扩群繁育,其中选留慢羽种母雏1460只,表型慢羽种公雏150只,从而为建立隐性白鸡慢羽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RF系白番鸭羽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番鸭羽型以快羽Ⅱ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5mm以上)比率较高,占群体76.06%,快羽Ⅰ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2~5mm之间)次之,占15.29%,而慢羽型仅占8.65%;快慢羽基因(k、K)频率分别为0.9254和0.0746,可见慢羽基因频率较低.同时对番鸭快慢羽速性状的遗传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慢羽公鸭经与快羽母鸭测交,其公鸭均为杂合慢羽型;快羽Ⅰ型公鸭与慢羽母鸭交配,其后代根据羽速进行雌雄鉴别准确率达98.21%,显著高于快羽Ⅱ型公鸭与慢羽母鸭组配的雌雄鉴别率(85.43%)(P<0.05);为提高羽速伴性遗传的准确率,对快慢羽不典型或疑似羽型的雏番鸭应严格淘汰,可望加速快、慢羽纯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寿光鸡和快羽系琅琊鸡进行测交,观察后代中羽速和羽色的表型和分离比例。选择具有纯合基因的快、慢羽兼具黑色素扩散基因的寿光鸡作为亲本,建立快慢羽纯系系谱F1代。选留F1代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建立自别雌雄配套系。结果表明,黑羽对麻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快慢羽纯系后代快、慢羽比例分别达到99.72%和99.76%以上;羽速自别雌雄准确率公雏99.85%以上,母雏99.7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京白快羽母鸡对170只罗曼D系公鸡的快慢羽基因位点进行测交试验的过程中,收集了杂种后代孵化期胚胎生活力的数据用于本研究,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13-21天)平均每天的胚胎死亡率约为前中期的两倍,孵化前期(1-6天)的死亡率略高于中期,孵化中期(7-12天)的死亡率最低;(2)罗曼D系纯合慢羽公鸡杂交后代的生活力与杂合公鸡后代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据此可以假设:快慢羽基因与胚胎生活力性状间无相关关系;(3)用HendersonⅢ估计的胚胎生活力性状的杂种遗传力在0.006到0.054之间,REML方法的估计值在0.001到0.047之间。用HendenonⅢ估计的遗传力一般均高于REML方法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1.
本杂交试验用艾维茵作父本,SR92黄羽肉鸡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试验结果:受精率提高3.36%,孵化率提高4.2%。在毛色方面:白色96.26%,少数间有小黑点。红色飞花为3.74%。艾维茵对SR92的毛色为不完全显性;8周龄成活率95%,活重2343.1克,肉料比1:2.19,分别比SR92提高了15.8%、10.3%和7.2%,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经屠宰测定各组肉鸡全净膛率差异不大,但都接近现代  相似文献   

12.
对固始鸡自然群研究得知,快羽占8.60%,慢羽占91.40%,说明固始鸡的原始种群主要以慢羽为主。其羽型分布结果为:快羽中R1型占68%,R2型占32%;慢羽中,倒长型占58.8%,等长型占16.5%,未长型占24.7%,未出现微长型。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固始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自别配套知,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快慢羽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快慢羽基因被广泛用来进行雏鸡的1日龄雌雄自别。要实现1日龄雏鸡羽速自别,必须有专门的快羽系和慢羽系,然后通过两个系杂交(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达到羽速自别。据报道,带k基因的快羽鸡和带K基因的慢羽鸡由于所携带基因的不同在一些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上有差异,一般认为k基因对大多数经济性状有利。Kumar和Acharya(1975)报道,白来航快羽新母鸡的开产日龄早于慢羽新母鸡。Vermar和Sing(1983)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妃鸡在国内外珍禽市场上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为了选育出贵妃鸡自别雌雄配套系,本研究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对贵妃鸡第二世代表型慢羽公鸡进行了测交试验。采用人工授精,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其中用13只表型为慢羽公鸡,与52只快羽母鸡组成第1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都有快羽雏出现,且快慢羽比例几乎为1:1(217:232);由20只表型慢羽公鸡与80只慢羽母鸡组成的第2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也都有快羽雏出现,而且快慢羽比例几乎接近1:3(197:520)。可见,所用的33只公鸡经测交证明全为杂合体,同时表明两个不同质量性状测交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隐性白鸡(32周龄)和海大香特Ⅱ号鸡(42周龄)四个品系10项体尺指标(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胸围、髋宽、胸角、胸宽、胫长、胫围)的测定,研究快慢羽基因对成年优质肉鸡体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慢羽基因影响成年优质鸡的体型发育,且呈现出品系间的差异性.其中,隐性白慢羽公鸡的胫比快羽公鸡的长但较细,胸部肌肉丰满,隐性白慢羽母鸡比快羽母鸡体型大,胫长而粗,整个胸部发育好;海大香特Ⅱ号快慢羽公鸡间的体型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比慢羽母鸡体重大,体型长、宽、深,但胫部并不长,而且胫比慢羽母鸡还要细.  相似文献   

16.
种公鸡体重和体躯结构对精液品质及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和方法1 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每组种公鸡对应设置一组随机抽取的笼养种母鸡150只 ,进行人工授精。1 2精液品质的测定包括精液量、pH值、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数。1 3每隔5d人工授精一次通过标记种蛋 ,并同机孵化 ,11d照蛋 ,检出无精蛋。1 4试验过程中进行日常饲养管理。2结果与讨论2 1体重对种公鸡精液品质和受精率的影响由表1可知 :136日龄种公鸡体重在2.05~2.50kg时 ,射精量多 ,精子活力和精液密度大 ,受精率较高。368日龄种公鸡体重在2.75~2.95kg内 ,精液品质较好 ,受精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伴性遗传原理,我们进行了广源鸡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的初步研究。快慢羽是根据雏鸡主翼羽和主盖羽的相对长度来区别的,主翼羽比主盖羽长为快羽,主翼羽比主盖羽短或等长为慢羽。随着日龄的增加,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越来越低,所以在雏鸡出雏后24小时内观察主翼羽与主盖羽的相对长度其准确率最高,在10天内可以参考尾羽的长度来鉴别。快羽鸡与慢羽鸡在生长速度上差别不显著,故建立广源鸡快慢羽品系不会影响广源鸡的生长速度。广源鸡配套品系中海红黄鸡快羽基因频率为100%;江—13隐性白羽系慢羽基因频率为 14.53%;杏花鸡快羽基因频率为63.49%,故海红黄鸡为快羽品系,目前已根据表型选出江—13慢习习公鸡58只,慢羽母鸡50只,杏花鸡快羽公鸡31只。快羽母鸡43只,可望在2—3年时间内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广源一号与广源二号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太行绿壳蛋鸡快慢羽及不同性别个体间生长发育规律的差异,本实验选取太行绿壳蛋鸡快羽公鸡33只,快羽母鸡36只,慢羽公鸡30只,慢羽母鸡31只,记录其0~133日龄体重、体尺,用SPSS23.0统计软件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对体重和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太行绿壳蛋鸡快慢羽公、母鸡的体重、胫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快羽公鸡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慢羽公鸡较为迅速,快羽母鸡次之,慢羽母鸡生长发育最为缓慢,太行绿壳蛋鸡体重与体尺有显著相关性。Gompertz是体重模拟最优模型,最高拟合度为0.992,Von Bertalanffy为胫长模拟最优模型,最高拟合度为0.997。  相似文献   

19.
肉鸡羽速自别雌雄鉴别方法具有鉴别速度快,鉴别率高,雏鸡交叉感染率低,人工成本较低等优点。为研究快羽鸡更替血缘至纯系慢羽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投入商用,我们选用大恒肉鸡快慢羽纯系中的纯慢羽公鸡做了此次血缘更替试验。采取慢羽纯系公鸡与快羽母鸡杂交,收取杂交后第3 d、第5 d、第7 d和第9 d的种蛋上孵,测定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慢羽鉴别率,并于试验结束后对经济效益做初步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授精第7 d后(第4轮起),慢羽比例达到了80%以上,效益转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从长沙黄鸡同一育种群中按表型在一日龄选留快慢羽雏。在产蛋期对开产日龄、蛋形、成活率、产蛋率、以及开产和300日龄的蛋重和体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杂合型慢羽公鸡在第八月龄通过测定检出淘汰,并同时删除其记录。研究结果表明:开产日龄、蛋纵径、蛋横径、蛋形指数、以及开产和300日龄的蛋重和体重不受快慢羽基因影响;与快羽基因K~+相比,慢羽基因K显著提高了前期产蛋率,该结论不同于以往有关报导;由于K使得死亡率显著升高,因而入舍母鸡的产蛋量就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