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尾寒羊以其适应性强、性成熟早、四季发情、多产多胎等优良特点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绵羊中的“国宝”。辽宁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原产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饲养试验,随后不断被引入饲养,近几年我省大量引进小尾寒羊,据估测,目前全省约有小尾寒羊及其杂种羊100余万只。小尾寒羊的引进,尤其是近几年的大量引进,对丰富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以其适应性强、性成熟早、四季发情、多产多胎等优良特点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绵羊中的“国宝”。辽宁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原产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饲养试验,随后不断被引入饲养,近几年我省大量引进小尾寒羊,据估测,目前全省约有小尾寒羊及其杂种羊100余万只。小尾寒羊的引进,尤其是近几年的大量引进,对丰富我省绵羊品种、短期内快速大量增加绵羊数量发挥了不可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是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优点是体格大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我省也于1990年开始引入64只(60只母羊4只公羊)进行适应性观察,通过二年多适应性驯化,现已繁殖到250只。为了掌握小尾寒羊在我省农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优秀品种小尾寒羊具有内裘兼用、多胎高产、生长发育快、适合舍饲等特性,我省在几年前就开始引进小尾寒羊在萍乡、广丰、修水等地试养,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成功。1998年我们又从山东荷泽地区引进一批小尾寒羊,通过2年来的适应性试验摸索,认为该羊能够适应我省的的气候环境,适合在丘陵岗地和农区舍饲饲养。2000年初省畜牧技术推广站邀请省内专家对其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根据有关养养专家的建议,课题组及时在全省布了10余个点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这期间也有不少养羊户自行从原产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饲养。为为掌握小尾寒羊在我省各地生产性能的表现及饲养管理情况,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我省小尾寒羊各试验推广点及其它饲养专业户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现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引入我省小尾寒羊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制片技术。研究了引入我省小尾寒羊的正常核型和染色体畸变类型,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绵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引入小尾寒羊红细胞钾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耐粗饲等优点,受到广大养羊户青睐。青海省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从山东省引入小尾寒羊,自2001年青海省实施“西繁东育”工程以来,各州、县又陆续引入小尾寒羊。有关引入青海省的小尾寒羊的生物学特性,张才骏等曾做过血液指标、心电图等方面的研究,但迄今尚无血液生化遗传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对2002年引入青海省乐都县的小尾寒羊血液生化遗传特性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本文仅报道对红细胞钾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细毛羊的杂交改良工作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近40年的历史。1953年开始引入苏联高加索、斯达波洛夫、沙力斯、美利奴等细毛羊品种,对我省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80年代大量引入新疆细毛羊,继续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养羊生产增长较快,2000年绵羊存栏达到231.3万只,其中小尾寒羊200万只,小尾寒羊是我省肉用绵羊生产中的最佳母本品种,大力发展小尾寒羊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但由于在科技投入方面比较薄弱,小尾寒羊的各项生产指标和经济指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生产潜力未能发挥.如果通过科技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会使我省小尾寒羊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大大提高.为此,实施了“小尾寒羊肥羔羊生产配套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品种 ,目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上个世纪 90年代后 ,小尾寒羊以其体格大、四季发情、繁殖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各地竞相引种。我省近几年也大量引入该品种。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小尾寒羊并不是专门化肉羊品种 ,其本身还存在着体躯窄、产肉少、前胸不发达、后躯不丰满等缺点。最近 ,由于世界养羊业由毛主肉从向肉主毛从型转变 ,小尾寒羊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位置 ,很多养羊农户纷纷出售。因此 ,以市场为导向对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势在必行。同时 ,为克服传统的以放牧为主的养羊方式的…  相似文献   

10.
惠禹  王国长 《中国养羊》1997,17(2):14-15
引入小尾寒羊饲养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惠禹王国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中心741500)养羊业是张家川县的传统产业。为了改变当地土种羊个体小、生长慢、效益低的状况,1989年开始从山东省引进小尾寒羊进行试养。为了养好小尾寒羊,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1.
对引入贵南的小尾寒羊,进行了几项生产性状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同月小尾寒羊生产性能明显高于当地藏羊。在当地扩大推广饲养小尾寒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尾寒羊是我国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全年发情、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青海省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小尾寒羊,目前,仅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饲养量已达到10多万只,成为绵羊品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适合于舍饲的肉羊大量引进,小尾寒羊也从我省农业区向半农半牧区和牧区试引。在此背景下,海北州门源县农牧公司于2003年12月,从民和县福祥养殖场引进300只小尾寒羊,利用暖棚舍饲圈养在…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是用于肥羔生产的优良品种之一。我省引入后,为了评价小尾寒羊在白城半农半牧区的适应性,探讨羔羊育肥方法、羔羊肉生产方式和生产效果,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产肉量,改善肉质,提高产肉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饲养小尾寒羊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进行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混合精料的育肥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育肥羊来源1999年7月3日从洮北区大岭乡永丰村和保平乡二龙村两处科研基点购入5月龄小尾寒羊8只为试验组;在洮南市东方红畜牧场购入5月龄当地细毛羊10只为对照组。两组羊出生日期、血统清楚,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小尾寒羊具有生长发育快,成熟早、产羔多,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优点,成为我国影响较大的肉羊地方良种,目前全国各地争相发展,互助县于2003年开始从山东引入小尾寒羊,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甚受群众欢迎,为进一步了解小尾寒羊在冬季的增重情况,笔者于2006年1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小尾寒羊大量从山东等地引进我省,由于地域的差异,如何科学地饲养管理好小尾寒羊也是广大养殖户逐渐摸索,探讨的问题,现将小尾寒羊各类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1 公羊饲养管理 种公羊对整个羊群的繁殖和生产的提高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彭秀君(扎赉特旗家畜繁育改良指导站137600)小尾寒羊以其体格大、早熟、生长发育快、多胎高产、产毛量高、四季发情配种、极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被称为“国宝”和“世界超级羊”。各地相继引入,有些地区把发展小尾寒羊列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生态环境的比较及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疾病等方面的测定分析,并与原产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入地贵州毕节与原产地山东菏泽两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但小尾寒羊引入后各项指标接近原产地。其体温、呼吸、脉搏均处正常范围内;产羔率223.00%,为原产地的99.39%,羔羊成活率76.19%,为原产地的87.52%;周岁、成年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3.38±12.14kg和50.85±9.59kg,分别占原产地的96.4%和103.78%。经适应性观察,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引入地与原产地各项指标的综合对比评定,总适应能力评分为96.67分,证实毕节高寒山区为小尾寒羊适宜生活类型区,小尾寒羊在引入地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以荆门地区新引入小尾寒羊的养殖场作为样本,对舍饲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的度夏情况、育肥以及繁殖性能进行记录、测定、分析,以评定其繁育饲养效果以及在该地的生长适应情况。为该地规模化引入、饲养小尾寒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怀安乡发展小尾寒羊的经验张登辉王作洲赵象忠朱东旭陈德兴武威市怀安乡自1994年以来,先后从省内及山东引入小尾寒羊2435只(公201只,母2234只),进行规模养殖。经过两年努力,目前全乡养羊户已占全乡农户的85%。共存栏小尾寒羊4394只,累计向社...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黑河市锦河农场自1994年从河北省唐县引入小尾寒羊以来,经过精心饲养,该羊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并获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笔者就养好小尾寒羊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小尾寒羊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性能的发挥,特别是繁殖率和生长速度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对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小尾寒羊分布范围广,产地不同、生产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有较大的差别,但已前人n]一致认为河北省唐县高腿小尾寒羊最佳。2满足营养需要是发挥生产潜力的基础”小尾寒羊食性较广,一般不会造成营养性缺乏,但到了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