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植物改良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湖南稷子、田菁、高丹草、草木樨、燕麦5种植物,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生物改良效果。结果表明:5种植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土壤容重降幅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种植田菁、湖南稷子、高丹草土壤容重分别下降4. 1%、3. 4%、4. 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5. 9%、4. 0%、3. 8%,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7. 1%、5. 9%、4. 2%。5种植物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其中,种植田菁、高丹草、湖南稷子耕层土壤全盐、碱化度下降较为显著,土壤全盐分别下降了15. 8%、18. 8%、15. 0%,碱化度分别下降28. 6%、28. 6%和26. 1%;种植田菁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最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65. 4%、68. 4%、43. 9%、43. 6%、36. 4%。改良效果依次为:田菁高丹草湖南稷子草木樨燕麦,建议在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化土壤上生物治理模式以种植田菁为主,湖南稷子和高丹草为辅。  相似文献   

2.
巴西蕉的营养特性及钾镁肥配施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钾、镁肥配施是香蕉施肥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巴西蕉(Musa.AAA.Giant.Cavendish.cv.Baxi)的营养特性及钾镁肥配施对其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假茎与叶片是养分累积的最主要部位;在整个生育期,叶片Mg/K比波动最大。为获得60t/hm2的高产,巴西蕉需要吸收N.275.3.kg、P24.6.kg、K900.0.kg、Ca.151.2.kg、Mg.73.2.kg、S.23.9kg、Fe.2091.7g、Mn.2910.6g、B.228.6.g和Zn.435.6.g。在土壤镁素丰富及Mg/K比为6.87和香蕉大量施钾条件下,施镁肥对巴西蕉的叶片营养、植株长势、蕉果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在此条件下可不必配施镁肥。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山东气候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降水显著偏少,气温升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对策,主要有:1.适当调整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和作物布局.重点是根据水热资源等条件,调整好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增加较耐旱又较高产的甘薯、谷子的面积.2.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和节水农业.重点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的生产转换率.3.适当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充分利用土地、时间、空间及气候资源条件,减轻气象灾害.4.积极开展气象预测、监测和农业对策的科研、服务、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绿肥翻压对烟地红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讨绿肥对烟地红壤改良培肥的生物机制,试验以冬闲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苕绿肥翻压及麦茬翻压对烟地红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处理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高于麦茬翻压地和冬闲地,变化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而真菌数均以麦茬地较高。绿肥翻压地分别与麦茬翻压地和冬闲地比较:在越州试验区的土壤细菌分别提高1.74×106、2.61×106cfu.g-1,放线菌提高1.35×104、0.65×104cfu.g-1,土壤脲酶提高1.5、1.68 mg.g-1,酸性磷酸酶提高2.9、3.09 mg.g-1,过氧化氢酶提高1.2、2.54 mL.g-1,多酚氧化酶提高1.91、7.58 mg.kg-1,土壤有机质提高16.36、26.22 g.kg-1,土壤碱解N提高42.52、54.31 mg.kg-1,土壤速效磷(P2O5)提高6.22、7.57 mg.kg-1;在晋宁试验区的土壤细菌分别提高2.52×106、3.95×106cfu.g-1,放线菌提高1.17×104、1.62×104cfu.g-1,土壤脲酶提高1.77、2.0 mg.g-1,酸性磷酸酶提高1.13、1.24 mg.g-1,过氧化氢酶提高1.45、2.19 mL.g-1,多酚氧化酶提高4.81、11.34 mg.kg-1,土壤有机质提高10.18、19.43 g.kg-1,土壤碱解N提高41.34、54.43 mg.kg-1,土壤速效磷(P2O5)提高4.79、5.86 mg.kg-1。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关中盆地卤阳湖区沉积物(0~280cm)元素含量变化,在光释光定年与R型聚类分析基础上,探讨3万年来该区2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卤阳湖沉积物元素大致可分4类:第1类Si、Zr、Hf、Na,指示4.6ka B.P.后湖泊萎缩,外源沉积减少;第2类Ga、U、Sr,指示4.6ka B.P.和2.0ka B.P.前后的湖区干旱气候;第3类Cu、Hg、Mn、Mg,指示4.6ka B.P.后湖水咸度的增加;第4类Ti、Sb、Pb、V、Th、Co、Fe、Bi、Cs、Zn、Ni、Rb、Ga、K、Al,这15种元素指示湖水咸度与周边人为活动的增加。元素变化特征说明,卤阳湖在33~10.4ka B.P.之间,沉积环境稳定,全新世前期(10.4~4.6ka B.P.)湖水变淡,4.6ka B.P.后,外源沉积减少,湖水咸度升高,在2.0ka B.P.前后,湖泊干旱造成大量盐分生成,之后,虽气候转湿,但人为活动增加使湖泊快速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6.
一、流域概况常家沟小流域在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县-怀安县境内白云山脚下,属石质山区范围.地质条件以石灰岩为主,並有部分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植被稀疏,有小叶杨、洋槐、榆树、油松、侧柏、柳树及灌木沙棘、紫穗槐、锦鸡儿、黄芦等生长.土壤为黄土,仅保存于阴坡半阴坡.属干旱寒冷气候区域.无霜期在100-140天,年平均气温7℃.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葫芦、水浮莲和水花生不仅是很好的饲料、肥料,也是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好原料。大池及室内试验证明,利用“三水”进行沼气发酵与常规原料比较,有产气速度快、日产气率高、产气质量好的明显效果。并且“三水”产气效果与原料的处理、原料的碳氮比、干物质浓度,以及发酵温度等条件有密切关系。一、“三水”的产气效果:试验结果(如表1) 表明,平均日产气率和总固体产气系数,水葫芦为0. 204和0. 218,水浮莲为0. 16-0. 17和0. 135-0. 225,水花生为0. 109-0. 146和0. 075-0. 175。产气效果以水葫芦最佳,水浮莲次之水花生较差。  相似文献   

8.
D. E. Walling教授 D. E. Walling教授1966年毕业于英国Exeter大学地理系,1970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该校地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在该校地理与考古学院被授以地理学Reardon Simith教授,现任该学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研究委员会主席、水文与地表过程研究组组长等职. D. E. Walling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在水文学与地貌学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侵蚀、产沙、泥沙输移、泥沙预算、侵蚀生产力关系、水质、水文、河流地貌及使用铯-137、铅-210、铍-7等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侵蚀与沉积.D. E. Walling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在英国进行,并遍及世界各地,他一直与中国、赞比亚、津巴布韦、法国、波兰、俄罗斯、挪威、格陵兰、巴西、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约旦、摩洛哥、丹麦等国的研究者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他的研究区域从当地的Exe河流域与英国其它流域更广泛地扩展到世界许多其它国家的河流,乃至研究侵蚀产沙及其对环境变化效应的全球模型.D. E. Walling教授在流域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建立泥沙预算和定量评价泥沙来源、存储和输出,他开发了一套完善的专用野外自动监测设备和观测技术,并一直在当地的Exe河流域进行着全面、系统、长期的流域观测.D. E. Walling教授在Exeter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实验室,并在开发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研究流域侵蚀与沉积速率及泥沙输移比、冲积平原泥沙沉积速率及示踪流域泥沙来源等方面领导着世界前沿. D. E. Walling教授一直活跃在英国国内及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活动舞台,先后出任国际大陆侵蚀委员会秘书与主席、国际水沙科学协会主席、英国地貌研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项目负责人、IGBP PAGES计划土地利用及气候对河流系统的影响项目联合负责人、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研究侵蚀与沉积国际原子能顾问组成员、IGBP水组成员、北京国际泥沙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并担任了一些英国国内和国际性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学术负责人,并被聘为中国<水土保持通报>第4届编辑委员会特邀编委.D. E. Walling教授出版专著、会议文集等23种,在各种科学杂志及会议论文集等上发表论文345篇. 基于D. E. Walling教授在国际淡水研究方面的卓越研究成就与杰出领导才能,以及在水文学与河流地貌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被授予环境加拿大 Vollenweider奖、英国水文学会主席奖及皇家地理学会维多利亚勋章. (供稿:王占礼,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  相似文献   

9.
刘静宜  杨国治  卢贵钦  张松林 《土壤》1986,18(3):161-162
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情,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代表团一行四人,于1985年6月26日至7月10日到日本东京、筑波、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先后访问了有关环境科研、管理等13个单位:1.东京大学农学部、理学部、工学部;2.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3、京都大学工学部、农学部;4.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农学部;5.农林省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6.环境厅国立公害研究所;7.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8.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9.大阪府公害监测中心;10.京都市卫生研究所;11.日本国政府环境厅;12.纪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3.堀场制作所(株)。  相似文献   

10.
调查鉴定了广州地区龙舌兰科观叶木本植物也门铁树[Dracaena arborea(Willdo)Link.]和象脚丝兰(Yucca elephantipes Regel )上的11种真菌病害,其病原真菌分别为: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 Butler & Bisby)、弯孢霉(Curvularia sp.)、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龙舌兰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agaves Syd. et Butl.)、钝孢小球腔菌(L.obtusispora Speg.)、龙血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racaenae Sahni)、龙血树生拟茎点霉(P.dracaenicola Z.D.Jiang, P.G. Xi et P.K. Chi)、丝兰拟茎点霉[P. yuccae(Cooke) Grove]和丝兰叶点霉(Phyllosticta yuccae Bissett).其中,围小丛壳引起的也门铁树炭疽病和钝孢小球腔菌引起的象脚丝兰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虽然冷暖多变,但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霜冻害,热量条件基本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春播的需求.西北大部、黄淮大部降水适宜,春旱偏轻.京、津、冀持续少雨,春旱严重,对冬小麦后期产量形成及春播不利.东北部分地区春季后期出现程度不同的春旱,对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南方大部春季升温较稳,水稻播种、育秧顺利.江南和华南季内多连阴雨天气,光照严重不足,对越冬作物后期生长、收获及早稻育壮秧有不利影响.西南、江淮降水较为适宜,日照略欠,农业气象条件利弊参半.5月份,我国多局地冰雹、大风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总的来看,春季农业气象条件北方优于南方.  相似文献   

12.
研究菜籽多酚、Vc、菜籽多酚与Vc混合物在化学模拟体系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H.O2.与羟自由基.OH自由基的能力。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OH.O2.的能力,用铁氧化邻二氮菲-Fe2+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OH的能力。结果表明:菜籽多酚、Vc、菜籽多酚与Vc的混合物清除OH.O2.、.OH都不呈剂量-效应关系。菜籽多酚在0.25mg/ml浓度时对OH.O2.与.OH的清除率均最高,分别达51.40%和84.82%。Vc在0.80mg/ml时对OH.O2.的清除率最高,达80.39%;在0.40mg/ml时对.OH的清除率最高,达91.35%。当总浓度为0.25mg/ml时,菜籽多酚与Vc的混合物没有协同增加清除OH.O2.的作用;菜籽多酚与Vc按7∶3、8∶2两种比例混合,在清除.OH时有协同增效作用,协同增效的最佳比例为7∶3,最大清除率达78.78%。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5个不同地区分离小麦黑胚病原菌Alternaria spp.菌株17株,经形态鉴定主要为链格孢属两个近似种A.alternata和A.tenuissima.通过与GenBank中登录的链格孢属中的9个种的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所有供分析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6个小孢子种A.alternata、A.tenuissima、A.mali、A.gaisen,A.citri、A.arborescens同源性为98%~100%,在聚类图上成为一支,而3个大孢子种A.radicina、A.porri和A.solani聚为另外一支,可明显地与其它小孢子种区分开.通过对Alternaria 58个菌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发现,同一个种或相似种内不分地域范围和寄主都有很高的保守性.与小孢子种相比,3个大孢子种在位点97-171、365-402、443-490处具有各自的特异位点,所以这些序列有可能作为它们分类鉴定、分子标记及系统发育的重要依据.分析结果表明,ITS1-5.8S-ITS2序列分析只能验证小麦黑胚病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但不能用于链格孢近似种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气象数据、土壤理化数据和作物数据为基础,应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生产潜力年变化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近44a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6433.5~10592.67kg.hm-2、7786.17~11185.5kg.hm-2,均值分别为9022.18kg.hm-2、9321.46kg.hm-2,可作为补灌区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1559.17~6724kg.hm-2、6088.33~9053.17kg.hm-2,均值分别为4083.24kg.hm-2、7528.21kg.hm-2,分别占光温生产潜力的45.3%、80.8%,可作为雨养冬小麦与夏玉米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总的来说,冬小麦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呈现上升趋势,44a分别增加了541.64kg.hm-2、1061.15kg.hm-2;夏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减少了840.22kg.hm-2、320.59kg.hm-2。本文揭示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差异,可为改善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说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域中,农田面积占1.2亿公顷仅占总土地面积10%,由于耕种集约,农业产量不断上升.林地面积占1.22亿公顷,草地面积占2.7亿公顷,荒地面积占1.2亿公顷.漠地,高山,陆地水面及零星岛屿占3.28亿公顷.集约耕作是中国的传统习惯.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在集约耕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特别注意对现有农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并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合理进行宜农荒地的开垦,以充分发挥中国农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特点,本文将中国1.2亿公顷农田分成8个土区,并扼要阐述了各个土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复种指数及土壤利用情况等.这八个土区是:1.砖红壤、赤红壤区;2.红壤、黄壤区;3.黄棕壤区;4.潮土、黄绵土、褐土、棕壤区;5.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区;6.栗钙土、棕钙土区;7.灰漠土、棕漠土区;8.高山土区(高山草甸土及高山草原土).最后文章对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40-41
葛根又名粉葛、系从野生葛藤筛选培育成功的品种,为豆科植物葛藤属.其生态适应能力极强,根部含有大量根瘤菌,只要有土(盐碱土和低哇积水地除外),不论肥力高低,均能良好生长.葛根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其根部为肥大的块根,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异黄酮类物质.块根加工成的葛粉为特色保健食品,集营养、食疗、美味于一身,富含葛根黄酮、花生酸、维生素、淀粉、钙质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断谷不饥,解表退热、生津止渴”“开胃下食,疗痔防癌“等功效.是新兴的绿色保健长寿食品和出口紧俏食品.葛根经深加工可制成十几种精美的保健食品,如葛粉丝、葛饮料、葛凉点、葛糕点、葛酒等.葛药可制成葛花茶,系名贵药材,解酒良药,对妇女产后的多种疾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来自Bacillus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的BtcryIA(c)杀虫基因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BC601,整合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ceieus(Bc900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有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cry IA(c)基因的强启动子、cryIA纠杀虫基因、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et'、8.0kb的EcoRI-NcoIB.ceieus染色体片段.将综合质粒通过电击导入B.cereus(Bc9002)中,综合质粒因含B.cereus染色体片段,可与B. cereus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从而将BtcryIA(c)基因整合到B.cereus的染色体上.通过对转化子的DNA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ELISA检测、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tcry IA(c)基因已经整合到内生细菌Bc9002的染色体上,并可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气候事件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是目前环境考古研究的热点。根据山东中部龙山镇山城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及埋藏文化层的关系,利用色度、磁化率、粒度、碳酸钙含量等气候替代指标,揭示了全新世气候演变,早期(11500 a B.P.~8500 a B.P.)变暖,中期暖湿(8500 a B.P.~3100 a B.P.)和后期(3100 a B.P.以来)逐渐转凉,其中大暖期记录了3次气候寒冷事件。通过分析全新世气候阶段性、气候事件与古文化时空的耦合关系发现:在全新世最为暖湿的阶段(8500 aB.P.~4000 a B.P.),依次发展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其中,8200 a B.P.、5500 a B.P.气候事件没有对文化发展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反而对文化发展起了一定催化剂的作用。4000 a B.P.气候事件在剖面中表现明显,来自北部、东北部的大量风沙使淄博、潍坊等地龙山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进而使喜暖湿的稻作农业受到极大摧毁,人地资源矛盾突出,导致优秀的龙山文化被古朴的岳石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148,自引:3,他引:148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中重金属、兽药残留、盐分及有害菌等有害污染物的增加,构成影响农田土壤健康功能的限制因素,甚至带来生态环境风险。对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规模化养殖畜禽粪的主要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及钙、镁、铁、钠、锰、钴等矿质元素;砷、铜、锌、铬等重金属及盐分含量较高,55个猪粪、鸡粪样中,Cu、Zn、Cr、As含量变幅分别为10.7~1591mg/kg、71.3~8710.mg/kg、0~688.mg/kg、0.01~65.4.mg/kg。同时多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32个猪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9.09.mg/kg、5.22.mg/kg、3.57.mg/kg;23个鸡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97.mg/kg2、.63.mg/kg1、.39.mg/kg。因此,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对农田施用后存在潜在危害性,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简易、快速提取大葱叶绿体、线粒体DNA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绿体、线粒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细胞器,在绿色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叶绿体DNA、线粒体DNA.研究表明,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抗除草剂等性状与mtDNA或cpDNA有关.因此cpDNA、mtDNA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另外,cpDNA或mtDNA还被用来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分类等.然而,cpDNA、mtDNA的提取是限制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方法利用梯度离心提取cpDNA和mtDNA,其成本高,耗时长,产率低,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不宜广泛应用.大葱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重要价值,由于其母性遗传的特性,不育性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有密切联系.然而大葱cpDNA、mtDNA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报道了简单、快速提取大葱cpDNA、mtDNA的方法,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葱雄性不育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