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桐庐县位于浙西北部,气候属亚热带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山地资源丰富,土壤以黄壤亚类的山地黄泥土为多,一般有机质、氮、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低,pH值在4.3~5.5之间,茶树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3767hm2,其中海拔400m以上的茶园有1000hm2,茶树品质优良,属自然生长,具有内质优越,无污染的特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茶业资源,为桐庐县名茶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桐庐县位于浙西北部,气候属亚热带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山地资源丰富,土壤以黄壤亚类的山地黄泥土为多,一般有机质、氮、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低,pH值在4.3~5.5之间,茶树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3767hm2,其中海拔400m以上的茶园有1000hm2,茶树品质优良,属自然生长,具有内质优越,无污染的特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茶业资源,为桐庐县名茶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而对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茶园pH为3.83~6.16,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0.88~101.8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均达到Ⅰ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除勐混镇外,其他各乡镇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比例低于30%。速效钾供应充足,仅勐阿镇和勐混镇分别有6.25%和20.00%土壤速效钾处于Ⅲ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30~0.84,勐阿镇、勐遮镇、格朗和乡和布朗山乡有部分茶园土壤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和Ⅳ级,除布朗山乡外,其余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比例超过60%。研究表明,勐海县茶园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丰富,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应用沼液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沼液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较高(速效氮0.03%~0.08%,速效磷0.02%~0.07%,速效钾0.05%~1.40%),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都有积极作用。本试验根据沼液养分速效且含量丰富的特点,结合玉米的需肥特性,在施用基肥的条件下追施沼液,探讨不同沼液追施量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间作芳香地被植物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茶树与芳香植物间作对夏秋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藿香、鼠尾草、须苞石竹、丛生福禄考、肥皂草5种芳香地被植物进行茶园行间间作覆盖试验,分别于6月和10月取样测定茶园不同土层中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控制茶园土壤p H降低,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茶树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明显差异,间作茶园茶树旺盛生长的6月份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10月份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显著高于清耕茶园;茶园短时间间作芳香植物会与茶树争夺养分,但长期间作芳香植物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优化茶树生长的土壤环境。综合测定结果显示,茶园间作丛生福禄考、肥皂草和须苞石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为陕南茶园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南8个县(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城固县、宁强县、紫阳县、平利县和商南县)99个茶园土壤样品,对其pH值、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96~43.34 g/kg,未达到优质高产茶园的要求;pH为4.08~6.93,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基本土壤酸碱度条件。西乡县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县(P<0.05),宁强县和勉县土壤pH值有减小的趋势。pH值与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速效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陕南茶园应合理施用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酸碱度。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间作麦冬对春季茶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茶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机制,为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地梯田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析茶树单作、茶树—麦冬间作及茶园空地土壤(CK)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丰富度差异。【结果】相对于单作,间作麦冬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以及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pH无明显变化。相对于单作和CK,间作麦冬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影响,但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速效营养、有机质和土壤相关酶呈显著正相关;芽单胞菌门与速效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湾菌门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LEfSe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中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褚氏杆菌属(Chujaibacter)、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_Burkholderiaceae),以及放线菌门中的放线菌门未分类菌纲(unidentified_ Actinobacteria)为间作茶园土壤样本的标志性微生物,且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和单作处理。【结论】茶园间作麦冬可诱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能富集更多参与土壤营养循环和拮抗病原菌的有益细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茶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茶树修剪物还田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管理及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种植茶树多年的土壤与茶树修剪物进行室内共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土壤特性及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茶树修剪物还田120 d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园土壤pH和有机碳、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脱氢酶活性;相对于对照(CK)组,茶树修剪物深埋20~30 cm后可提高土壤pH 10.96%、有机碳含量43.51%、速效磷含量17.66%、脱氢酶活性59.89%及微生物生物量碳33.0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有机碳、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脱氢酶活性间存在交互影响.茶树修剪物还田能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显著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P<0.05).同时,修剪物还田对土壤细菌属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对土壤中硝化细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代表的纤维素分解性细菌为优势菌种.[结论]茶树修剪物采用深埋方式还田可有效改良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其细菌多样性和菌落种类,提高其细菌群落活性,以深埋20~30 cm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对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施用1个单位的肥料钾,可以使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3个单位。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蔬菜增产效果明显,其增产幅度为5、0%~48.5%,同时降低了蔬菜硝酸盐含量,促进植株养分的吸收,达到蔬菜增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气候温和,目照适宜,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超过1560毫米,有着优越的宜茶自然条件。茶区约有茶园面积7.5万公顷。目前茶区内茶园有近70%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的,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300-750米之间,有性系茶树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占87%以上。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名优茶的比重日渐提高,这种茶树年龄结构和品种结构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茶业发展趋势,亟待调整。特别是在三峡库区茶叶生产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前提下,茶树嫁接就是迅速改造茶树品种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山地开垦种植茶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山地开垦种植茶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更科学地管理山地茶园,分析了林地和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有机质和3种养分元素(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转变成茶园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分别降低了12.8%~28.2%、8.9%~22.3%;3种养分元素含量也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和3种养分元素均与种植年限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由此表明,山地改造成茶园虽然获得经济效益,但将国有林场转变成茶园对于土壤肥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因此,不提倡国有林场经营区林地种植茶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 衡水市耕层土壤钾素状况 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普查时,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37.5毫克/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00毫克/公斤的地块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4%,速效钾含量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仅占6%,速效钾含量比氮磷丰富,从而得出当时衡水市土壤"缺氮少磷富钾"的结论;1990年测定,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9.3毫克/公斤,速效钾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7%;1996年测定,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0.6毫克/公斤,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7%;2006年测定结果,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1.0毫克/公斤,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土壤条件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肥力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2%,全氮含量大于0.06%,速效氮大于500毫克/千克,速效磷大于30毫克/千克,速效钾大于100毫克/千克的地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土壤磷素低、单施磷肥效果差,采用以溶磷菌为基础的调控手段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以庐山云雾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溶磷菌(PSB)、磷肥(过磷酸钙P1、钙镁磷肥P2)、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调控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茶树为喜酸植物,钙镁磷肥(P2)及其组配剂碱性强,不适于茶园土壤调控。溶磷菌(PSB)、磷肥(P1)、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PSB+P1、Mt@PSB+P1)调控后,茶园土壤pH均处于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5~6.5),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培养45 d后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1%、30%、18%、41%和63%,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14%、104%、10%、47%和107%。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因子对土壤磷的改善效果依次为Mt@PSB、PSB和P1,且Mt@PSB+P1的效果最佳。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SB、Mt@PSB、P1主要通过将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提高其有效性。PSB+P1和Mt@PSB+P1组配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Ca-P和Fe-P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土壤要求:一般要求耕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1.2-1.5%,含氮0.08%、速效磷45ppm,速效钾60—80ppm。同时还要求每年施入优质圈肥4000公斤,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桐庐县农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与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等的关系,采样分析了1 904个农地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管理及利用上的差异,桐庐县农地土壤肥力指标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土壤p H值以酸性至微酸性为主,占90.6%;土壤有机质基本上处于中量和中下水平,有机质含量低于20 g·kg-1的土壤占1/2左右;土壤碱解氮主要在中下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差悬殊,平均为23.3 mg·kg-1,39.85%的农地明显缺磷(10 mg·kg-1)。土壤速效钾多趋于中下水平,有1/2以上的农地明显缺钾(100 mg·kg-1)。总体来看,水稻土肥力高于红壤。土壤p H值和有效磷以河谷平原土壤略高,碱解氮和速效钾以高丘区土壤最高,不同地貌类型之间的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小。粮油地土壤酸化程度最轻,茶园和果园土壤的酸化最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以桑园较高,果园最低;果园、蔬菜地、桑园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茶园和粮油地,其中蔬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约为茶园的3.9倍;粮油地土壤的速效钾低于其他用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母质类型下耕地土壤速效锌与速效钼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为研究区域,测定406个耕地土壤耕层样品的土壤速效锌、速效钼含量,分析不同成土母质来源下泌阳县耕地样点速效锌、速效钼含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不同母质下土壤速效锌、速效钼与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高程、采样点5 km范围内面积超过200 m2的采矿用地数量的灰色关联度。此外,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速效锌、速效钼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速效锌和速效钼均属中等变异,锌的变异性大于钼,不同母质类型下速效钼和速效锌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管何种母质的土壤样点中,高程与锌、钼的关联度水平均较高,高程为影响锌、钼变异的重要原因。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锌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钼为线性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锌含量高值区在四周都有分布,中部含量较低,在锌缺乏的区域要注意施加锌肥。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区域,速效钼含量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对巴东县21个茶园土壤、茶树叶片和枝条进行调查取样,并对其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巴东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碱溶性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含量中等偏上,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缺乏严重,低于临界值的比例达到80.95%。茶树叶片氮含量中等偏上,部分茶树叶片磷和钾含量偏低,缺乏比例分别为33.33%和42.86%。在养分含量相关性上,叶片、枝条和土壤三者相关性高,顺序为枝条与叶片枝条与土壤叶片与土壤,3种营养元素中以钾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贵州有机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对贵州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5.31,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29 g/kg,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98 g/kg和174.67 mg/kg,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但缺乏有效养分磷和钾,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少。其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00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51.67 mg/kg,最小值为20 mg/kg,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Ⅵ级很缺乏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45.55%,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36.51%,表明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含量分布极不均衡。在高海拔有机茶园施肥管理时,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注重科学平衡施肥,以提高有机茶园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