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酵母偏爱密码子合成5条编码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引物,利用重叠PCR技术获得含210bp猪IGF-Ⅰ成熟蛋白基因的拼接产物。将该基因插入分泌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菌(Pischia pastoris)。经表型鉴定、PCR分析及G418筛选得到Muts型多拷贝整合菌,以1.5%甲醇诱导培养后,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7.5kD处出现一特异蛋白条带,目的蛋白表达量达410mg/L。Dot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抗IGF-Ⅰ多克隆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2.
选择90日龄的皖西白鹅和朗德鹅各20只,取肝脏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对肝脏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的mRNA表达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与鹅的肝脏重及肝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肝脏重和肝重率都显著大于朗德鹅(p<0.05);皖西白鹅肝脏中IGF-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朗德鹅(p<0.01);而GHR、IGF-1R mRNA在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与肝脏重显著正相关(r = 0.35,p<0.05),肝重率与肝脏中IGF-1的mRN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 = 0.67,p<0.01),而与GHR、IGF-1R mRNA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提示:(1)90日龄的皖西白鹅肝脏生长优于朗德鹅;(2)两品种鹅肝脏生长的差异可能与肝脏中IGF-1 mRNA表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魏鹏强  崔燕  余四九  李仕杰  牛静勇  张虔 《核农学报》2022,36(10):1929-1936
为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成年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周期转换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成年牦牛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皮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IGF-1和IGF-2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皮肤的表达与定位。qRT-PCR结果显示,IGF-1和IGF-2 mRNA转录水平均在毛囊生长期皮肤中最高,在休止期皮肤中最低,且在各个时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GF-1和IGF-2蛋白表达量均在毛囊生长期皮肤中最高,且显著高于毛囊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P<0.05)。IHC结果显示,IGF-1和IGF-2在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中表达位置基本相同,主要定位于皮肤表皮、毛囊外根鞘和毛母质细胞。综上所述,IGF-1和IGF-2都参与毛囊生长周期的调控,并具有协同作用的关系,且该过程可能通过影响上皮细胞的活性来促进毛囊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IGF-1和IGF-2在牦牛毛囊周期循环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生长激素(GH)和共轭亚油酸(CLA)对不同部位来源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程度的影响,以大鼠(Rattus norveaicus)为实验模型,分别从附睾及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前体细胞,并在不同浓度的IGF-Ⅰ、GH和CLA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聚脂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剂量IGF-Ⅰ和CLA均能够显著地促进大鼠附睾及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但GH对大鼠附睾及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无明显作用。为进一步观察IGF-Ⅰ和CLA对皮下脂肪组织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PPARγ和C/EBP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00ng/mL IGF-I可显著上调大鼠脂肪前体细胞中PPARγ与C/EBPα基因表达水平;48ng/m LGH和100μmol/L CLA可显著促进PPARγ基因表达,但对C/EBPα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示IGF-I可能主要通过上调PPARγ与C/EBPα基因的高水平表达进而促进大鼠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而CLA对脂肪前体细胞的作用在上调PPARγ的表达的同时,还作为PPARγ的配体激活该受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的方法利用肝组织提取的总RNA制备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pIGF-Ⅰ)cDNA目的片断,与pMD-18T vector连接成重组质粒,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5α.联合应用PCR鉴定、α互补法、限制性酶切和序列分析法鉴定其特异性.测定纯化的重组质粒A260,确定浓度并以此制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梯度浓度参考标准.结果表明:pIGF-Ⅰ cDNA目的片断成功制备,并获得稳定的重组质粒,保持了目的片断序列的特异性和完整性,成功构建了pIGF-Ⅰ实时FQ-PCR的定量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9头“军牧1号”,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饲喂高、中、低三个能量组饲料,预饲7日后,进入试验期,试验期维持14日,取下每头母猪卵巢和子宫并用液氮保存。实验结果:在卵巢上,高能组猪IGF-1R、EGFR mRNA的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和中能组的表达量(P<0.05),低能组猪卵巢上这两种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要显著低于中能组的( P<0.05)。在子宫上,高能组猪IGF-1R、EGFR mRNA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的表达量( P<0.05),低能组上这两种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要低于中能组的,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初情期前母猪卵巢上两种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高能量对表达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两种生长因子作用的发挥,从而利于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因此,IGF-1R和EGFR可能参与介导能量摄入对初情期前母猪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分子的亚基之一,与MHC-Ioα链非共价结合构成MHC Ⅰ分子.本实验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β2m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及基因组序列,并对cDNA多态性、mRNA组织分布及感染链球菌后表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共获得尼罗罗非鱼2条β2m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900和906 bp.两cDNA均包括351 bp的ORF,共编码116个氨基酸残基,还包含68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486(492) bp的3'-UTR.两条cDNA对应各自不同的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β2m基因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尼罗罗非鱼β2m基因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β2m基因相似性在39.20%~89.80%之间.β2m基因cDNA多态性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中共有2种不同类型的β2m cDNA,每种类型cDNA又有3种不同的亚型.定量PCR分析表明,β2m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脾脏、心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最高,鳃与肠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皮肤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尼罗罗非鱼β2mmRNA表达量在4个所检测组织(鳃,肾脏,心脏和脾脏)中均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实验结果表明,β2m基因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的免疫应答,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尼罗罗非鱼的免疫调节机制和更好地理解鱼β2类m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具有调节生长节奏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索GH、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以及其受体IGF1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在蒙古马(Equus caballus)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选取4匹平均年龄2岁的蒙古马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蒙古马不同器官中的GH、GHR、IGF1及IGF1R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qRT-PCR结果表明,GH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高于淋巴、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肌、尾肌(P0.05),GHR基因在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胰腺、尾肌、睾丸、心脏、骨骼肌、淋巴、肾脏、脾脏、肺脏(P0.05),IGF1基因在肝脏表达高于其他组织器官(P0.05),IGF1R基因的表达量依次为肺、肝脏、脾脏、睾丸、心脏、肾脏、淋巴、骨骼肌、尾肌、胰腺(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GH、IGF1蛋白在肝脏、肾脏、睾丸、骨骼肌和脾脏中均有分布,阳性反应强度不等。根据阳性细胞数得出,GH蛋白在肝脏、脾脏的阳性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器官(P0.05)。IGF1的阳性表达量在肝脏中最高,脾脏、肾脏、睾丸次之,骨骼肌最少(P0.05)。本实验通过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两个层面的研究,发现GH、GHR、IGF1、IGF1R在蒙古马各器官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为蒙古马的选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的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外显子3分别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Gallus gallus)及2个对照群体(京海黄鸡(Gallus gallus)和尤溪麻鸡(Gallus gallu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IGF-1外显子2中未检测到多态,而在外显子3中都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边鸡和京海黄鸡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尤溪麻鸡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克隆测序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有两处突变(93A→G和148G→A),其中148 bp处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通过与Gen-Bank中的鸡IGF-1基因序列比对,发现两处突变分别位于IGF-1基因外显子3的62 bp和117 bp.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在超饲养朗德鹅肝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鹅(Anser anser)肥肝形成的机制,使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超饲养和正常饲养条件下朗德鹅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2(TGFB2)被证实在肥肝中上调(P < 0.01),该基因1 248 bp的cds序列(GenBank 登陆号EF541127)与鸡TGFB2有94%的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一个1 239 bp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4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序列存在2个保守的功能域:引导序列(TGFb前肽)和功能结构域(TGFβ),并与其它同源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鹅TGFB2在肝、肌胃、脾和卵巢中表达丰富,在子宫、肺和肌肉中中等表达,在肾和腹脂中表达量较低。结果显示,超饲养诱导了鹅肝脏TGFB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对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实验建立了猪IGF2基因的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通城猪(脂肪型)和长白猪(瘦肉型)妊娠33、65和90d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建立的SYBR-Green荧光定量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IGF2的表达分析。IGF2基因在两品种中都以妊娠65d时表达水平最高,呈波浪式表达模式。在所研究的3个胚胎时期,IGF2的表达在通城猪中均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12.
半胱胺对肥育后期猪脂肪组织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体重55kg左右的肥育后期杜×(长×梅)三元商品猪80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半胱胺盐酸盐.35 d后进行屠宰实验,并采集血样、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和下丘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瘦素(lep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用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和leptin mRNA丰度以及下丘脑Ob基因b型受体(Ob-Rb)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半胱胺分别使猪的体重和日增重提高1.54%(P<0.05)和4.83%(P<0.05),分别使胴体脂率和6、7肋背膘厚下降14.90%(P<0.05)和20.14%(P<0.05).实验组血清中leptin水平下降39.33%(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25.00%(P<0.05),但血清中insulin水平在二组间没有差异.实验猪脂肪细胞leptinmRNA丰度比对照猪减少15.02%(P<0.05);实验猪脂肪细胞GH-R、IGF-1、IGF-IRmRNA丰度以及下丘脑leptin-RbmRNA丰度与对照猪无显著差异.表明半胱胺可抑制猪肥育后期的体脂沉积,改善胴体品质,而这种作用并不是通过改变脂肪组织中GH-R、IGF-1和IGF-IR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对南阳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CF-IR)、钙激活中性蛋白Ⅱ(CAPN Ⅱ)和解偶联蛋白3(UCP 3)3个位点PCR-RFLP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在所研究群体中,IGF-IR/Taq Ⅰ多态位点上BB型个体仅检测到2头,IGF-IR/Taq Ⅰ位点等位基因A和CAPN Ⅱ/Hha Ⅰ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南阳牛在IGF-IR/Taq Ⅰ和CAPN Ⅱ/Hha Ⅰ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UCP 3/Bgl 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相关分析表明,IGF-IR/Taq Ⅰ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南阳牛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CAPN Ⅱ/Hha Ⅰ位点对6月龄的生长性状影响显著(P<0.05);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协长和胸围影响显著(P<0.05或P<0.01).UCP 3/Bgl Ⅰ位点对6月龄的体重、体高和体协长,24月龄体高、体协长和胸围影响显著(P<0.05).在CAPN Ⅱ/Hha Ⅰ和UCP 3/Bgl Ⅰ位点上,南阳牛AB型个体生长性状表现最好.CAPN Ⅱ/Hha Ⅰ和UCP 3/Bgl Ⅰ多态可以作为南阳牛早期选育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4.
鸽子GR基因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是保守的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属于核转录因子,GR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动物繁殖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克隆鸽子(Columba livia domestica) GR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组织表达谱.参照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的G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鸽子的GR基因的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鸽子GR基因包含有2313bp的全长CDS序列,102bp的5'UTR序列,以及18 bp的3'UTR序列,共编码770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NM001037826.1).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鸽子GR氨基酸序列与鸡的同源性为94%,与短吻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es)的同源性为85%,与人(Homo sapiens)的同源性为75%.通过与鸡、鳄鱼和人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鸽子的GR氨基酸序列中有一个非常保守的DNA结合区(DNA binding domain,DBD)和一个保守性较高的激素识别区(hormone recognition domain, LBD),此外还包括一个GR特异区域.利用qRT-PCR技术发现在鸽子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睾丸、胰、肺、卵巢、腹部脂肪、肝、心、骨骼肌、肾、脾、输卵管、胃、下丘脑、大脑、肠和嗉囊.睾丸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为胰腺和肺(P<0.05),在嗉囊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本研究获得鸽子GR基因cDNA全长、组织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鸽子GR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A(protein phosphatase 3 catalytic A,PPP3CA)是PPP3C在骨骼肌中的主要亚型,在肌纤维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PPP3CA基因在不同品种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发育早期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肌纤维特性的相关性,本研究选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金定鸭和高邮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13、17、21、25和27胚龄及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PPP3C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鸭种同一肌肉组织中PPP3CA mRNA的表达表现出显著的时间特异性,而品种和性别效应并不显著.两鸭品种胸肌和腿肌中PPP3CA mRNA的表达模式虽不同,但均是在13胚龄(13embryonic day,E13 d)时最高,且在出雏后7日龄时极显著高于27胚龄(出雏前)(P<0.01).胸肌中PPP3CA mRNA在21胚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胚龄或日龄(P<0.01);腿肌中PPP3CA mRNA在21胚龄时表达量较高,27胚龄时降到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胚龄或日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鸭品种腿肌PPP3CA mRNA表达量与本研究前期检测的肌纤维类型、直径、面积和密度等肌纤维特性呈现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两鸭品种胸肌和腿肌PPP3CA mRNA表达量与均与本研究前期检测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 factor-Ⅰ,IGF-Ⅰ)mRNA表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初步推测鸭发育早期骨骼肌中PPP3与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与IGF-Ⅰ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PPP3在鸭肌肉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并为改良鸭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纤维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Fgf18)是一种分泌型的信号分子,参与小鼠(Mus musculus)和绒山羊(Capra hircus)毛发生长及毛周期的调控.本研究克隆了小鼠Fgf18基因CDS区的片段,并将其连接于超高硫角蛋白(ultra-high sulfur keratin,UHS)启动子的下游.Sac Ⅰ、BglⅡ、SphⅠ和EcoT14 Ⅰ的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Fgf18基因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UHS-Fgf18.原核注射线性化pUHS-FGF18,共获得3只转基因小鼠.RT-PCR检测结果表明,Fgf18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小鼠(P<0.05).转基因小鼠NO.205皮肤中Fgf1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小鼠(P<0.05),而肝脏、肾脏、心脏、睾丸、骨骼肌、脾、脑、肺、胃和小肠等组织则与对照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m blot的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皮肤的Fgf18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转基因小鼠中Fgf18基因的拷贝数,其拷贝数在8~21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毛囊特异表达Fgf18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不仅可为进一步研究Fgf18基因在毛周期及毛发生长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为生产Fgf18基因修饰的转基因绒山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粮共轭亚油酸对黄羽肉鸡腹脂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在实验组中添加3%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照组日粮中添加3%的食用菜籽油。49日龄屠宰,采集腹部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相对定量测定腹脂中鸡生长激素受体(c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cIGF-ⅠR)、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γ(cP-PARγ)、脂联素(cAdiponectin)及其Ⅰ型受体(cAdipoⅠR)的mRNA丰度。结果显示,CLA处理使肉鸡的腹脂沉积下降了20.93%(P〈0.05),分别使腹脂cGHR mRNA和cPPARγmRNA降低了24.74%(P〈0.05)和66.52%(P〈0.01);而对cIGF-1、cIGF-ⅠR、cAdiponectin和cAdipoⅠ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cGHR和cPPARγmRNA的表达与腹脂率正相关(P〈0.05)。数据说明,CLA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GHR和PPARγmRNA水平实现,而与IGF-1和(或)GH-IGF-1途径、Adiponectin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猪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梅山猪,大白猪和梅大杂交猪背最长肌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14条在杂种与纯种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并用半定量RT-PCR鉴定.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这14个EST与已知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没有明显的同源性,随后这14条EST被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组织表达谱分析揭示了这些EST在心、脾、肝、肾、小肠、卵巢、肺等绝大多数组织中表达,说明这些基因对生命过程很重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梅山×大白杂交组合的杂种与纯种之间的不同基因差异表达的方向存在巨大差异,猪杂种优势可能是在一定阶段有诸多不同的必不可少的基因向各种方向差异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普通牛(Bos tarus)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序列设计PCR引物,用成年九龙牦牛(B.grunniens)脂肪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了399 bp的A-FABP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EU815937.1),该序列与普通牛A-FABP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7%,有4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并导致等电点的变化.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九龙牦牛A-FABP基因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除肺以外,在脂肪、骨骼肌、心、肝、肾和脾中均检测到A-FABP基因的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肝和肌肉中亦有较高表达.A-FABP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0.5和9岁以上九龙牦牛显著高于3.5和5.5岁九龙牦牛(P<0.05),并且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肉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MC4R)在各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对于鹅脂肪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强制填饲技术建立腹型肥胖朗德鹅(Casuarius casuarius)模型,提取填饲后及正常朗德鹅新鲜腹脂、肝脏等13种组织的总RNA,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MC4R基因的表达,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使用半定量2-△△Ct法分析.PCR结果显示,MC4R基因及β-actin在填饲前后朗德鹅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肌胃、小肠、胰腺、脑、胸肌、腿肌、腹脂、皮下脂等13种组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表达.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肾、小肠和心这3个组织中,填饲后朗德鹅MC4R表达量均比对照组中朗德鹅该基因表达量低,填饲后分别为填饲前表达量的0.41±1.80、0.65±5.75和0.72±1.22倍.而在其他组织中,MC4R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填饲组/对照组相对表达量倍数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22.78±1.00倍(脑),9.08±2.80倍(肝),5.28±1.83倍(肺),3.78±3.01倍(胰),3.07±3.64倍(腿肌),2.90±0.97倍(胃),2.34±1.66倍(皮下脂肪),2.18±3.01倍(腹脂),2.07±0.37倍(胸肌),2.01±1.75倍(脾).结果符合MC4R作用机理,为畜牧生产及人类肥胖问题的研究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