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SSR技术对12个获奖的大豆(Glycine max)育成品种及其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目的是对大豆优良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评价,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指导。分析结果显示育成品种位点的等位变异数(154)低于祖先亲本(173),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0.70、1.41)均低于祖先亲本(0.74、1.53),对数据进行t测验,差异均不显著。表明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与祖先亲本相比,尽管差异不明显,但遗传基础有变窄的趋势。位点的多态性比较表明,位于O连锁群上的位点Satt173的多态性较高,适于分析不同的大豆品种。而位点Satt279(连锁群H)的多态性较低,不适合作为相似品种间的SSR分析。用SSR得到的数据进行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表明,中国育成品种和祖先亲本均匀分布在两大类中,其分布与地理来源关系密切。实验选用分布在大豆19个连锁群上的31个SSR核心引物,所得结果与前人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在分析遗传关系较近的品种时,选用较少的位点也能较好的反映大豆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根据系谱计算的遗传贡献率和基于SSR数据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相关极显著。建议在选配亲本时,先根据系谱计算亲本的遗传贡献率,再考虑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以减小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骨干亲本蜀恢527产量相关性状关键区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恢527(Oryza sativa)因其一般配合力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衍生恢复系多等优点,被认为是现阶段杂交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通过亲本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扫描,拟阐明蜀恢527的遗传组成,确定其产量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组区域。系谱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显示,结实率高低,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的多少可能源自IR24-蜀恢527的遗传途径;而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高低和有效穗的多少则可能源自圭630-R1318-蜀恢527的遗传途径。采用1050个SSR引物对相关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构建了蜀恢527基因组来源图谱。分析发现,所有品种共有(无多态性标记)的区段占62.94%;约有17.53%的区段可能来源于多个亲本(多态性标记不足以区分各亲本);在蜀恢527形成过程中,R1318贡献了13.68%区段,辐36-2贡献了0.53%的区段,IR24贡献了1.32%的区段;同时,蜀恢527基因组内包含了4%的自身特有区段。根据性状遗传途径和基因组来源图谱,初步确定了蜀恢527关键基因组区域。整合文献报道有关产量的QTL定位结果,发现了一些可能解释关键区段影响产量的候选QTL位点。本研究对于骨...  相似文献   

3.
以BHO、ASK、SYNDO、RYD等4个高油群体2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5个普通玉米(ZeamaysL.)自交系的10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从亲本分子选配角度对玉米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R遗传距离与F1组合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群体衍生系的杂交组合也表现类似趋势,表明既使是共同种质背景的高油自交系,SSR遗传距离也不能直接用于预测杂交种产量表现。但亲本分子遗传距离与杂交种在个别产量构成性状上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分子标记有可能在个别性状上为亲本的分子选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阿夫(Funo)是1956年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具有穗大粒多、高抗条锈病、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麦区进行小麦品种改良的骨干亲本。为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骨干亲本阿夫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变化趋势,从304对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清晰,有阿夫特异条带的分布于小麦各染色体上的29对SSR引物,对阿夫及衍生品种(系)共200份材料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197个等位变异,每个SSR引物的等位变异范围为3~15个,平均7.41个,其中分布频率低于5%的等位变异数占14.21%,等位位点数在阿夫及衍生品种(系)中有逐代下降的趋势;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5499~0.9082,平均为0.7763,PIC在阿夫及衍生品种(系)中有较高含量。3个基因组的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分别为7.14、7.73和7.00(B>A>D),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则为0.7687、0.7763和0.7517(B>A>D),B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6群>第2群=第4群>第1群=第3群>第7群>第5群;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第2群>第7群>第6群>第4群>第1群>第3群>第5群。结合上述2个指标分析,第5部分同源群多样性最低。SSR标记Xgwm268、Xgwm400、Xwmc398、Xwmc125、Xwmc817、Xgwm272和Xgwm383的阿夫特异带型在其衍生品种(系)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在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间的遗传贡献率存在差异。200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162~0.9442之间,平均为0.6619。从子一代到子四代各衍生世代的Gs变幅逐渐缩小,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呈逐渐上升趋势。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Gs0.624处,供试材料被聚为5个主要类群,其中180(90.0%)份材料被聚在同一类群类,说明阿夫衍生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小麦骨干亲本阿夫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变规律,鉴定出7个在衍生后代遗传率较高的染色体位点,为进一步解析骨干亲本阿夫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冬小麦新品种(系)SSR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研究利用53对SSR引物对全田1999-2000年北方冬麦区及黄淮冬麦区观察圃中选出的48个新品种(系)进行遗传差异研究,共检测出58个SSR位点上的36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6.33个等位变异,其中B组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最多,这表明B基因组化更快,分化更大。48个品种(系)在全基因组及A、B、D基因组聚类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相似系数聚类的范围较小,为0.75-0.98。全基因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系谱来源及育成地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冬小麦品种的种质基础相对较狭窄。加强不同来源种质的利用和特异亲本类型的培育对我国冬小麦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利用5个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就可以将这48个小麦新品种(系)区分开,每个品种(系)都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地方品种具备了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较强适应性和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潜力.因此,从地方小麦品种中挖掘产量、品质、抗病虫及耐逆等优良基因资源,扩大当前小麦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历来受到小麦遗传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64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进行了2年3个环境的表型精准鉴定,并利用231个小麦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的一致性QTL区段中的SSR标记,通过关联分析揭示四川地方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特征.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地方小麦品种具有多花多粒、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等特性,总体上属于中筋或弱筋小麦,且有效分蘖数、株高、小穗密度、穗长、可育小穗数、沉降值等性状遗传力较高,达50%以上.关联分析鉴定出18个多环境下稳定表达的SSR位点,与产量和品质性状极显著关联,其中1个(Xgwm372)同时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关联,4个(Xwmc112,Xcfd5,Xwmc317和Xgwm372)最为稳定,3个(Xcfd5,Xgwm328和Xbarc181)关联到新的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小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有2个共同关联标记(Xgwm328和Xcfd5).还鉴定出2A染色体上的Xgwm448-Xgwm328-Xgwm3 72区段(8.0 cM)在多环境下与穗长显著关联.上述SSR标记位点和区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利用和发掘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产量和品质优异相关基因或区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T-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并为利用T型不育系选育强优势杂交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小麦ms(S)矮抗58/R113的F2代分离群体中的极端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分别建立恢复池和不育池,采用分布于小麦第一染色体群(染色体1A、1B和1D)及第六染色体群(染色体6A、6B和6D)上的196对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结果表明,(1)位于1AS染色体上的3个SSR标记和位于6BS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均在亲本和基因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条带;(2)定位群体验证结果表明,恢复基因Rf1与1AS染色体上Xgwm136、Xgpw7062和Xgdm33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9.6和13.7 cM,3个标记与Rf1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dm33、Xgwm136、f1、Xgpw7062; (3)恢复基因Rf4与6BS染色体上的Xgpw1079、Xgwm193、Xgpw7011和Xgwm508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4、6.8、13.7和21.5 cM,4个标记与Rf4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pw 011、Xgpw1079、Rf4、Xgwm19和Xgwm508.研究还表明,T-CMS恢复系R113的育性是由Rf1和f4两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筛选的上述7个SSR标记可直接用于T型或者类似T型,如S型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对应恢复系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T-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并为利用T型不育系选育强优势杂交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小麦ms(S)矮抗58/R113的F2代分离群体中的极端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分别建立恢复池和不育池,采用分布于小麦第一染色体群(染色体1A、1B和1D)及第六染色体群(染色体6A、6B和6D)上的196对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结果表明,(1)位于1AS染色体上的3个SSR标记和位于6BS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均在亲本和基因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条带;(2)定位群体验证结果表明,恢复基因Rf1与1AS染色体上Xgwm136、Xgpw7062和Xgdm33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9.6和13.7 cM,3个标记与Rf1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dm33、Xgwm136、Rf1、Xgpw7062;(3)恢复基因Rf4与6BS染色体上的Xgpw1079、Xgwm193、Xgpw7011和Xgwm508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4、6.8、13.7和21.5 cM,4个标记与Rf4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pw7011、Xgpw1079、Rf4、Xgwm193和Xgwm508。研究还表明,T-CMS恢复系R113的育性是由Rf1和Rf4两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筛选的上述7个SSR标记可直接用于T型或者类似T型,如S型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对应恢复系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9.
大麦网斑病是大麦(Hordeum vulgare)主要病害之一,由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引起.近年来网斑病在我国大麦产区发生并流行,网斑病之所以在我国各大麦产区发生并流行,主要是由于生产中缺乏抗网斑病品种.为分析大麦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筛选与大麦抗网斑病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本研究利用70对品种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对89个大麦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0个SSR标记共检测出302个等位变异,平均4.31个,变幅为2~8个;等位基因频率为0.141 2~0.916 7;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103 9~0.894 4和0.520~0.873;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content,PIC)为0.098 5~0.884 6,平均为0.53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大麦亲本材料可分为2个亚群,群体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35~0.895.品种美41/I和美43/I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95.根据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分析,发现5个与大麦抗网斑病相关的标记,解释率在7.2%~22.4%之间,标记Bmac29和Bmag0613关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分别为10.7%和22.4%.本研究为大麦网斑病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菠菜转录组SSR位点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共显性等特点,己广泛用于蔬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菠菜(Spinacia oleracea)转录组SSR位点信息进行分析,开发适用于菠菜的SSR分子标记,并对不同菠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4 796条基因簇(Unigene)中检测出2 045个SSR位点,检测出2 045个SSR位点,分布在1 940条Unigene上,发生频率为4.33%,平均距离为19.81 kb.菠菜SSR中以单、三、四核苷酸重复为主,分别占总SSR的19%、65%和7%,重复长度主要为18~24 bp,占菠菜总SSR的93.55%,以重复次数6次和7次为主,分别占菠菜总SSR的31.42%和31.05%.菠菜转录组中单核苷酸重复类型为A/T,二核苷酸重复主要为GA/TC和AG/CT,三核苷酸重复主要以CAA/TTG、GTT/AAC、GAA/TTC、TGT/ACA和GAT/ATC为主.本研究共设计了2 199对SSR特异位点引物,随机挑选218对引物对9个不同类型的菠菜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其中38对表现出多态性.利用UPGMA做图进行聚类分析,9份菠菜材料聚为3类.本研究通过对菠菜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获得了多态性较为丰富的SSR位点,为菠菜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高于不喷施的对照,但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对气孔导度的促进作用大于腊熟期; 叶片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ALA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气孔限制; 而在腊熟期则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非气孔限制。在开花期和乳熟期,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腊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有显著性提高。与对照相比,10~50 mg/L ALA处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济麦22、百农307为处理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时长(0、6、9、12、15 s)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分析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种皮形态结构、幼苗代谢生理及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氩气为气源的DB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根苗长、鲜干重、活力指数;各处理时长条件下小麦种子吸水率均有所增加,当处理时间为9 s时,两种小麦种子的吸水率增幅最大,分别显著增加了6.4%(济麦22)、5.9%(百农307)(P<0.05);小麦种子接触角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表明其润湿性能逐渐提高;处理9 s时小麦的种皮结构组织轮廓模糊,呈现明显裂纹;处理后小麦种子的新生幼苗中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后小麦种子的新生幼苗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当处理时间为9 s时,两种小麦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降幅最大,分别显著降低了15.6%(济麦22)、18.0%(百农307)(P<0.05)。因此,DBD低温等离子体有效改善了小麦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生理特性,可作为潜在的种子强化方法用于提高作物生产中的种子质量及促进后续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3.
蔡健  兰伟  李飞天  罗瑞丽  闻峰 《核农学报》2007,21(2):116-119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c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抗叶锈病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的TcLr2c等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近等基因系、感病亲本Thatcher及215株TcLr2c与Thatcher杂交F2代为材料,研究抗叶锈病基因Lr2c SSR分子标记。从筛选的29对位于小麦2D染色体的SSR引物中获得4对能够揭示Lr2c多态性的分子标记,通过215株TcLr2c × Thatcher F2群体验证,结果表明Xgwm261和Xgwm296与Lr2c紧密连锁,其距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和3.6 cM,可用于小麦抗叶锈病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5.
Triticum militinae Zhuk. et Migusch. belongs to timopheevii [Triticum timopheevii (Zhuk.) Zhuk.] group of wheats with 2n = 4x = 28 chromosomes and genome formula AtAtGG. Triticum militinae Zhuk. et Migusch. is known to carry resistance to fungal diseases including rusts and powdery mildew. Genes from timopheevii wheat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cultivated wheat by either direct hybridization or through development of amphiploids. Three T. militinae derived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Triticum Militinae Derivative (TMD) 6-4, TMD7-5 and TMD11-5 were selected for the current study based on cytological stability. All three ILs showed resistance against wide spectrum of Indian pathotypes of leaf rust. More than 1200 SSR markers were used for genotyping of ILs and parental lines. The ILs showed variable and multiple introgressions in different chromosomes of A, B and D genome of wheat. The introgression points were distributed mostly in the distal regions though significant introgressions were also observed in proximal regions of some chromosomes. The extent of introgression in ILs TMD6-4, TMD7-5 and TMD11-5 was 2.8, 8.3 and 8.6% respectively. The set of ‘informative markers’ in the Molecularly Tagged Chromosome Regions (MTCR) of T. militinae origin can also be used in future for tagging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traits of economic importance apart from leaf rust resistance.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riticum aestivum L. SSR markers to T. militinae was 96.4% for A genome, 95.8% for B genome and 84.3% for D genome. Transferability of wheat SSR markers to T. militinae can be used in preparing genetic maps in timopheevii group of wheats.  相似文献   

16.
寒兰株系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薇  江南  杨俊波  王丽芳 《核农学报》2011,25(6):1135-1141
本研究筛选了从春兰和莲瓣兰中开发的7个SSR位点的引物,用于37个寒兰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个SSR位点的引物在寒兰中均具有非常好的通用性,而且每个位点在不同的株系中具有特有等位基因,特别是位点CSSR05、CSSR11和195。株系具有的特有等位基因可以用于株系鉴别。7个位点在寒兰株系间具有...  相似文献   

17.
14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引物,其中在D同源组中小麦抗蚜性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在21对染色体中7D染色体上遗传...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African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accessions resistant to the cassava mosaic virus disease (CMD),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The accessions included a breeding stock (clone 58308), five improved lines, 62 CMD resistant and 10 CMD susceptible landraces. Genetic diversity was assessed among accessions in five cluster groups derived from UPGMA analysis on data from 18 SSR primer pairs. Average gene diversity, He, was high in all cluster groups, with an average heterozygosity of 0.591 ± 0.061. The estimator of inbreeding Fis revealed a low level of inbreeding within groups and averaged −0.262 ± 0.142. Gene diversity among all accessions was 51.4% and gene diversity within cluster groups was 46.6%, while 4.8% was due to diversity between the different cluster groups. The amou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measured by Gst and Fst were 9.6% and 12.1%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weak genet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拔节后不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和蛋白质产量的变化规律,2013-2015年,防雨棚下以矮抗58为材料,在保证足墒播种、安全越冬的基础上,研究了拔节至成熟期持续干旱(W1)、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开花至成熟期干旱(W2)和拔节至成熟期供水适宜(W3)3个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后水分调控显著影响矮抗58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特性和籽粒氮素的累积,且2个生长季规律相似。在平均值方面,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能显著提高矮抗58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W2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及其转运率较W1和W3分别提高12.0%和21.9%、2.6%和21.6%,且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W2氮素吸收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比W1提高了19.2%、21.9%和16.9%;W2蛋白质产量较W3提高了3.1%。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拔节至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开花期至成熟期为45%~55%,是矮抗58兼顾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最优水分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为目标的水分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