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病害调查,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部分温室番茄叶霉病发生较重,为指导农户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将番茄叶霉病发生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一、发病条件和危害症状1.发病条件番茄叶霉病在番茄苗期、花期、结果期都会发生。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其中最主要的是湿度,它是诱发番茄发病的首要因素。过度密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阴雨天或弱光照利于叶  相似文献   

2.
(1)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危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危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4.
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反季节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较高,特别是冬春茬温室黄瓜生产倍受菜农青睐.但是在冬春季温室内,由于受低温、弱光、湿度的影响,霜霉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在防治过程中,由于菜农没有准确把握黄瓜霜霉病发病原因,不能对症用药,盲目防治,结果造成防治困难.要想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首先要从控制黄瓜霜霉病发病条件--温度和湿度入手,其中湿度是最主要的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5.
控制日光温室温湿度防控黄瓜霜霉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生长和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霜霉病发生和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温、湿度范围往往相近。黄瓜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最适于发病的相对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叶片背面有水膜时,最易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樱花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樱花叶片孔洞数,研究空气湿度对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影响。[结果]当气温为20~30℃时,湿度是决定樱花褐斑穿孔病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发病程度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气湿度与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症状霜霉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棚室内干旱时病叶逐渐变黄、干枯.空气湿度大时发病叶片霉烂。  相似文献   

8.
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番茄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多功能膜棚内的温度、光辐射照度大于普通膜棚内温度、光辐射照度 ,而湿度小于普通膜棚内湿度 ,从而改变了番茄晚疫病和叶霉病发病的适宜条件 ,使其发病率和病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原因1.1软腐病一是种植密度过大,造成局部小气候空气湿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墒中央的重楼植株长期被高温高湿水分浸湿,抗病能力下降而导致发病;二是整个重楼旺长期天气长期为连阴雨天,日照时间不够导致发病;三是没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沟道中的积水,造成通风透光性差、湿度大,也容易引发病症。1.2灰霉病一是气温低,地温无法升高,造成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12,(4):36
大棚内的湿度大,随春季气温升高、阴雨增多,病害蔓延迅速,特别是灰霉病和霜霉病,常需要喷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喷雾器施药容易加大大棚湿度,在防治病害的同时也加重了发病诱因,影响防治效果。目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对玉米顶腐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湿度与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表现为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播病害发生严重,晚播病害发生轻但产量损失比较大,以4月16日左右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2.
晚疫病:是黑紫马铃薯毁灭性病害。初发病时叶边缘出现淡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就会发展,干旱时病斑干枯。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叶呈墨绿色,像让开水烫了一样。最后病叶变黑,发病重时全田秧苗变黑干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块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重要病害,温室、大棚黄瓜受害损失最重.幼苗叶片初感染,病部初退绿,形成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灰黄色霉层.成株期叶片初感病,病部呈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多角形,黄绿色,以后变成淡褐色,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该病以病残体带菌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该病发病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当温度在15~24℃、湿度达83%以上时最宜发病,过高或过低均不宜发病.另外叶片上有水滴和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的窝风地块,或结露多的塑料棚室发病重.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育苗是反季节青椒生产的基础,青椒苗期因棚内温度、湿度影响,容易诱发猝倒病、病毒病,导致育苗率下降.利用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调节不同处理间的温度、湿度,并对苗期发生的这二种病害进行调查,将发病轻重与棚内温度、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椒苗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条件密切相关,低温、高湿易发生猝倒病,高温、低湿易发生病毒病,这为青椒工厂化育苗中具体温度、湿度的设定提供了依据,可通过智能装置,自动调节棚内温度、湿度,降低青椒苗期病害发生,提高种苗商品率.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设施农业在辽宁省朝阳市发展迅速,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日光温室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成为必经之路。在日光温室种植的蔬菜中,黄瓜种植以其高产、高效而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而如何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黄瓜成为摆在广大菜农面前的一大难题。温度和湿度是黄瓜病害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黄瓜病害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和高于28℃较难发病,最适于发病湿度为85%以上,低于60%病原孢子不能产生。针对这一特点,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原则,通过控制日光温室温度与湿度防控黄瓜病害是生态防治措施之一,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南玉米叶斑病发生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调查了19个玉米品种在河南不同生态区(豫西南、豫中南、豫东、豫中、豫北)病害发生情况.并结合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降水、日照)对河南玉米病害发生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熟期豫东褐斑病发病最严重、腊熟期豫西南南方锈病发病最严重、腊熟期豫中南弯孢叶斑病发病最严重.豫中、豫北病害较轻.吐丝前温度是促使病原孢子萌发侵染关键因素,吐丝后降水总量、温度、湿度是促使病害发展及再侵染的主要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炭疽病田间流行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4月下旬已开始发病,经过5月初潜育发展,随着温度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病菌开始快速传播,7月再次侵染发展,8月后温度、湿度(降雨量)适宜时再次快速传播。尤以温度在24℃以上、湿度60%以上时最易发病。  相似文献   

18.
<正>大棚本来湿度就大,菜容易发病,发病之后要喷药,湿度就更大了,病害往往会变得更严重,有没有办法既能在大棚内用药,又不增加湿度的?大棚内施药,下列方法不会增加棚内湿度,以供参考:1.使用弥雾机施药弥雾机喷药用水少,产生的药液滴颗粒细小,扩散性好,容易均匀分布,可迅速分散并沾落到植株和棚室各处,杀虫杀菌效果好,且省工省时省药  相似文献   

19.
西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柄,多从叶柄基部开始侵染,发病初期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发病后期逐渐扩展到叶柄和茎基部变成褐色软腐,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发生浓密絮状白霉,而后生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2.发病规律西芹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为5~25℃,湿度为80%以上,菌核混杂于种子中或残留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病菌通过土壤、气流、种子、灌溉传播,土壤湿度过大,种植过密,连续耕作和氮肥施用过大,均促使该病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赵霞 《河南农业》2020,(7):43-43,46
一、防治难的原因(一)低温高湿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为20~25℃。但是,因其发病适宜温度与绝大多数棚室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相近,所以在管理上难以通过对温度实行单独管理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配合排湿一并进行。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易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棚室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连阴雨多天气,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会使灰霉病突然暴发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