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稻米油脂脱色、脱臭工序进行有益的研究,根据脱除物质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脱除,避免了过度加工。在一定温度下,硅藻土添加量为油重的0.2%,除去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在温度为110℃左右的条件下,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1.1%,稻米脱色油的色泽为Y20 R2.0。在残压1 mbar条件下,先将脱色稻米油脂加热到170℃左右,脱除易挥发的物质,然后再将油脂加热至240℃,脱除难挥发的物质,脱臭时间60 min,经稻米油脱蜡及脱脂后,精炼油中TFAs为0.31%,三氯丙醇酯甾醇为231 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紫苏黑木耳乳制备工艺。方法对紫苏黑木耳乳配方中黑木耳多糖与紫苏子油用量配比、多糖粉粒度以及助悬剂的用量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确定紫苏黑木耳乳制备工艺为:将蜂蜡加入到紫苏子油中,于60℃加热熔融,放冷备用。黑木耳提取多糖,粉碎成能过120目筛的细粉,加入到上述冷却的紫苏子油蜂蜡的混合液中,充分混匀,用胶体磨均质乳化。结论紫苏黑木耳乳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紫苏黑木耳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工条件对豆腐质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大豆品种中农1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浸泡条件、加热条件以及凝固条件对豆腐凝固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温度20℃,浸泡时间17h;加熟温度100℃,加热时间为10min;GDL用量为0.3%;凝固温度为90℃,凝固时间为120min是豆腐凝固的最佳条件.凝固剂(GDL)的用量对豆腐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明短时高温对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不同虫态存活及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高温频发背景下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在25℃(对照温度)饲养的牧草盲蝽卵、各龄若虫、成虫经历短期高温(33、36、39、42、45℃)暴露处理(卵处理时间为1、2、3 h;33、36、39、42℃处理若虫及成虫的时间为2 h;45℃处理各龄若虫的时间为1 h,处理成虫的时间为2 h)后在25℃下饲养观察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及历期、成虫存活率、寿命、雌虫产卵前期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在33~36℃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42℃处理下显著降低;在45℃下暴露2 h降低为6.33%,暴露3 h降为0。经45℃处理1 h,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若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1.07 d。成虫在33~36℃高温下暴露2 h,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受影响较小;在39℃高温下暴露2 h后雌雄成虫存活率显著下降;45℃处理2 h雌虫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和雄虫存活率、寿命均和对照差异显著。由不同高温暴露下种群生命表可知,33~45℃高温暴露后的种群趋势指数均小...  相似文献   

5.
“溶浸”法提取大豆油,大豆在加工过程中只能加热到50~60℃,最后回收溶剂时,蒸汽温度虽然可达到100℃,但时间很短,不能完全破坏豆粕里的残留尿素酶。牲畜食用这种豆粕后,会影响体内尿素酶的活性,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消化和吸收转化,容易引起牲畜腹泻。尿素酶还能催化水解尿素,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部分氨进入血液,提高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论文尝试用物理脱色的方法去除金花葵油中的色素。方法本次实验在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5min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硅胶与活性白土加量对金花葵油的脱色效果,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金花葵油的脱色率。结果通过实验得出了在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5min的条件下,用硅胶与活性白土对金花葵油脱色的最佳条件为:硅胶用量0.15g/100ml,活性白土用量0.8g/100ml。结论用物理脱色的方法去除金花葵油中的色素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pH和金属离子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浓度、pH值、金属离子、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形成凝胶的最适pH为3.0,碱性条件下形成凝胶的最适pH为9.0,pH大于11在95℃的水浴锅中加热5min,大豆分离蛋白变为黄棕色粘稠状液体,且有异味;凝胶溶液中CaCl2浓度为0.4%的时,形成凝胶的透明性最高,时间为22min.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芦荟苷在高温、强光以及不同pH、不同介质等条件下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芦荟苷的热稳定性越差,而在室温下(20℃)芦荟苷的吸光度基本不随时间改变;芦荟苷具有光敏性,在太阳光照射下,2小时后便出现黄绿色沉淀物;芦荟溶液随着pH的升高,其稳定性下降;低浓度的氯化钠和蔗糖对芦荟汁液稳定性的维持比高浓度的效果明显。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佳比例为:柠檬酸0.5%,抗坏血酸0.2%,乙二铵四乙酸二钠(EDTA-Na)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金柑果汁加工中的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4.0,果胶酶用量为0.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金柑出汁率高达83.2%,酶解工艺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10.
以氢氧化钠改性脱脂大豆蛋白粉为基础胶,选用六次甲基四胺(HMTA)作为交联剂,制备了聚乙烯醇(PVA)改性的大豆蛋白胶黏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HMTA用量、PVA溶液用量(PV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和热失重分析仪探讨了大豆蛋白胶的粘接机理。结果表明:当HMTA质量百分比用量为6.5%,热压温度为140℃,热压时间为10 min,大豆蛋白胶黏剂粘接性能较优;120℃加热1 h后,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红外特征峰朝高波数方向移动,表明高温下蛋白质胶内部的氢键数目减少;而属于HMTA的C-N的红外响应峰(1 236和1 007 cm~(-1))减小。研究结果表明HMTA参与了化学交联反应,HMTA的加入能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油棕叶片重组木,对油棕叶片干燥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油棕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热鼓风干燥法进行试验,研究处理方式(未去皮、去皮、去皮碾压)、初含水率和干燥温度对油棕叶片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方式、干燥温度对油棕干燥时间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初含水率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中去皮碾压处理和提高干燥温度更有利于缩短油棕叶片的干燥时间。油棕叶片最优的干燥工艺为去皮碾压、初含水率为50%、干燥温度为130℃,在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为1.42 h。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为原料,KOH作催化剂,通过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影响大豆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四个主要因素(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大豆油脂肪酸乙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KOH用量1.3%,醇油比8.3∶1,反应温度74.8℃,反应时间130min。在此条件下,酯转化率达98.93%。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人参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人参籽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萃取人参籽油工艺参数,再将其与通过冷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人参籽油进行对比,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取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6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 h工艺条件下,人参籽油得率为16.2%。经检测,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占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极高,可达73.93%。通过不同制取方法所得到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所提取人参籽油的脂肪酸明显多于压榨法的脂肪酸成分;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无有机化学试剂残留的明显优势,因此,是未来人参籽油提取中可以应用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康艾注射液中间产品人参提取液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Rg1含量的方法与人参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4.6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a.人参皂苷Rg1在0.0207~0.660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2.02%;b.人参皂苷Re在0.0204~0.61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2.66%,RSD为1.06%。建立了人参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指定了7个共有峰,8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8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并且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 h~14.0 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 h~13.8 h。  相似文献   

16.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产出大豆油脂的碘值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回调时间和回调温度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通过自制的油脂结晶器,制得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脂。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降温速度5℃/h,结晶温度-15℃,结晶时间24h,搅拌速度20rpm。利用温度回调至-5℃的方法,使所得油脂产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6.41%。  相似文献   

17.
以糖、面粉、米粉和变性淀粉为复配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技术制备花生休闲食品。通过改变膨化温度、抽空时间、抽空温度、膨化压力和停滞时间等因素,考察各因素对花生休闲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变温压差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膨化温度为100℃;膨化压力差为0.2 Mpa;停滞时间为10min;抽空温度为80℃;抽空时间为150min。结果表明,采用以上工艺条件生产的花生膨化产品的硬度比超市花生豆明显降低了69.04%,脆度增加了52.21%,酥脆可口,营养味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斜叶黄檀中的精油,并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斜叶黄檀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4.7573%;从斜叶黄檀精油中共鉴定出13种挥发性组分,主要成分是榄香素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占92.33%和3.18%。   相似文献   

19.
对酶法提物茶叶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工艺及其理化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料液比、pH值、酶添加量、温度及时间对SDF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pH值对茶叶SDF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温度、酶添加量、时间、料液比;茶叶SDF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60℃、酶添加量0.08g/g、pH值9.0、时间2.0h、料液比1∶20,提取率达53.72%,所得SDF具有较好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对胆固醇、胆酸钠也有一定吸附作用,为一种优质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20.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了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占精炼油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和醇油摩尔比为影响因子,以酯交换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8℃、催化剂用量1.05%、反应时间66min、醇油摩尔比9.7∶1。在此条件下,酯交换率达到98.73%。对生物柴油进行红外光谱和GC-MS分析,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