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前,小豆的杂交育种几乎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利用杂交技术育成的小豆新品种也寥寥无几。针对小豆杂交育种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难题,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探索出应用套管杂交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杂交方法,该技术杂交成功率可达50%~70%。  相似文献   

2.
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培养大量的优良品种。铁线莲品种杂交育种的研究,对于亲本的筛选和提高育种效率很有意义。本次试验选取31个铁线莲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共有55个杂交组合,其中有52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实,占杂交组合数的94.5%。  相似文献   

3.
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培养大量的优良品种。铁线莲品种杂交育种的研究,对于亲本的筛选和提高育种效率很有意义。本次试验选取31个铁线莲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共有55个杂交组合,其中有52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实,占杂交组合数的94.5%。  相似文献   

4.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遗传基因的品种进行杂交,并培育杂交后代,杂交育种对牡丹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牡丹开花授粉习性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将杂交育种应用在培育牡丹新品种,皆在完善培育牡丹新品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皮兰德龙和索邦为亲本进行百合杂交育种,探讨亲本的花粉活力,并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正反交的结实率,通过胚培养技术在克服受精后障碍的应用,同时比较不同培养基对杂交胚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百合品种常规杂交,无论正反交授粉都不能得到杂交种子;采用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其杂交的子房膨大率均值达51%;离体胚培养最佳培养基含5%蔗糖、0.2 mg/L 6-BA、0.01 mg/L NAA。  相似文献   

6.
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397-403
几十年来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及超高产育种领域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应用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关键技术,即通过生物学方法克服籼粳杂交产生的疯狂分离、结实率低和后代不易稳定三大困难以及有利综合籼粳优点的亲本和杂交后代选择技术,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常规育种方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籼粳稻杂交育种最成功的国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通过籼粳稻杂交创造株型变异、进行理想株型育种的理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当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很多都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育种者为了遴选综合性状优良杂交玉米品种,需要对众多的杂交组合进行挑选。通过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式对玉米品种进行优选,能够得到比较科学、准确的数据。本文主要以玉米试验品种进行试验,得出灰色评判方法能得到玉米杂交品种的优劣,有助于优选优育。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是根据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不同品种的开花结实性差异很大,针对不同的杂交亲本,需要通过改善杂交圃的温、光、湿等环境条件、采用适合的杂交技术来配制需要的杂交组合。文章归纳了马铃薯的杂交技术规程,对影响杂交组合配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花生育种可分为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其中杂交育种(所谓杂交育种,就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基因重组,使杂交后代出现不同的变异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育成新品种)是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成效最突出的方法。通过人工杂交所获得的后代材料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研究最直接最基础的试材来源。人工杂  相似文献   

10.
浅谈北方春播大豆杂交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育种是迄今大豆育种主要的、最通用的、最有成效的途径。在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再通过一系列试验,鉴定所筛选出品系的生产能力、适应性和品质等,使它成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因而,杂交、选择和鉴定是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为了达到杂交育种目的,发挥其创造性作用,在育种开始以前,必须拟定杂交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杂交后代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1.
优质谷子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优质谷子品种要符合食味品质、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三项指标标准。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是培育优质谷子品种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优质谷子品种要与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才能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枣树有性杂交育种存在许多难题,其中大多数枣树品种的种核没有种仁是影响枣树有性杂交育种关键问题。笔者在开展枣树有性杂交育种时,发现了鲜食冬枣和制干金丝小枣具有饱满、高比例的种仁,含种仁率分别为84.71%和50.00%~117.77%。通过冬枣×梨枣有性杂交组合,采集冬枣种子2 160粒,获取杂交实生苗625株,最后复选出主要性状超双亲的子代优良品系60株,综合性状超双亲的子代优良品系6株。该发现对枣树的有性杂交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远缘杂交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牡丹远缘杂交的育种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目前牡丹远缘杂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策略进行探讨,为牡丹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红麻新品种福红952的选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福红952是以非洲裂叶与粤红1号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及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高效综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4.3%;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5.67%.福红952主要经济性状优良,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于2000年通过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审定,2002年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甘蔗育种四大优良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35年(1956-1990)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亲本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用从国外引进的CP49/50、Co419和国内自育的F134、华南56/12等4个品种作为父、母本选配杂交组合的次数均在100次以上。直接育成品种13个,占广西自育品种的86.6%。其中,用CP49/50育成品种8个,占53.3%;用F134育成品种5个,占33.3%;用华南56/12育成品种4个,占26.7%;用Co419育成品种3个,占20%。从上述4大优良亲本的系谱中可以看出,广西35年来育成的15个甘蔗品种皆含甘蔗热带种、印度种和割手密三大"种"血缘,种质血缘比较贫乏。因此,在今后的甘蔗育种中要不断探索我国丰富的割手密资源以及其它甘蔗近缘植物的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我国的棉花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亚洲棉、草棉以及一些过时的陆地棉品种都已经被陆地棉推广品种所取代,各地正在采用近代的育种方案进行棉花品种改良工作。 在棉种改良的过程中,有两个引人注意的转折,一是由完全依赖外国棉品种转变为依靠由我国育种家自己培育的品种;一是由初级的、简单的育种方案转变为此较高级的、复杂的育种方案。 引种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它的重要性迅速地低落。我国各地研究或生产单位培育的品种比由国外引进品种更适于我国种植,更受生产者的欢迎。我国培育的品种逐渐取代了外来品种。系统育种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也逐渐低落。目前杂交育种成为棉花育种中的主要方案,复合杂交的趋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早熟禾育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早熟禾的种利品种、生殖方式、染色体数目及倍性水平、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重点介绍了草地早熟术和一年牛早熟禾的育种方法及有成品种,指出草地早熟禾是二倍体无孢子生殖,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可以用单株选择法及种内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培育有性生殖品种利无融合品种,并介绍了目前早熟术育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百合等球根花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根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需求。通过育种研究提高球根花卉的品质和栽培性状,已成为国际花卉市场竞争的核心。总结了以百合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当前的重点育种目标,结合百合的育种历史和近期育种研究进展,对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得出,球根花卉的育种目标逐渐从提高观赏性转向重视栽培和采收性状,育种方法趋向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传统育种手段结合。国内球根花卉育种工作者有待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我国生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早日建立起优良品种培育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红麻品种福红951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红951是1985年以"7380"与莱阳红麻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和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聚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5-1996年,该品种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青皮3号高21.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粤743高13.1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测试福红951纤维强力比青皮3号大12.8%,比粤743大5%,居国家级区试参试品种首位.近年来,福红951在浙江海宁和安徽六安、霍邱、灵壁等县市进行生产性对比试验示范,比青皮3号增产23.3%-36.2%,表现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红麻炭疽病等突出特点.2001年已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为麻纺与造纸兼用优质高产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