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石棉后备土地资源特点和工程移民的安置任务研究,探讨在工程移民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工程移民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工程防护、开发未利用地、生物工程、权属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等5种模式,并且指出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是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客土土壤的建设。工程移民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合理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地调研,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2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区情况,从工程量、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取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效应评价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选取了景观的伸长指数、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作了比较分析,肯定了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成效。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和土地整理的结合,具有完善项目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邛崃市孔明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地整理决策、土地整理质量与效益评价等提供定量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保持每公顷累积价值土地开发区为1.51万元,土地复垦区1.85万元,土地整理区0.49万元.土地复垦区积累价值率达到147.2%,远大于开发区和整理区,这一结果与复垦区土壤全部通过客土改造有关.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壤肥力保持总价值增加了733.88万元,其来源一是新增耕地面积,二是农地地力的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效费比分别为开发区0.05,复垦区0.09,整理区0.46,效益以土地整理区最高.说明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地力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整理类型投资少,土壤肥力保持效益高,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2-20154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了探析。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就地移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式,其中异地开发模式包括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劳务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态移民区模式3种类型。总结了宁夏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一是在对移民区生态移民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二是制定科学、全面的生态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宾川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前后对比法、动态和静态经济效益指标定量研究了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经济效益与预测经济效益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北兴农场土地整理项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资源条件评价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通过项目实施,在资源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会 《北京农业》2011,(15):234-236
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问题是摆在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面前的新问题,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作用,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有利和有害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了由植被覆盖率、景观破碎度等17个指标组成的生态环境干扰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调节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以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宁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空间布局、农业区划和耕作制度特点以及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划分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级类型区3个,二级类型区7个.根据工程组合特征要素,归纳出7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通过对宁夏土地开发类型区与工程模式的研究,以其为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利的和有害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生态补偿,并从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了由植被覆盖率、景观破碎度等1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调节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以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水量供需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中低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系统抗灾能力增强。【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物元分析模型在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中提出了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改进措施及发展方向,以适应新形势条件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土地整理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土地整理成为减缓耕地减少的有效方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土地整理项目区对土地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土地整理生态补偿的类型、补偿主体、补偿的依据和标准、资金保障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自2013年全面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土地权属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11]58号)文件精神和《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要求,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了人工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房屋拆迁及废弃物填埋"四大"工程,现已收回土地62.37万亩纳入国有林场管理,累计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项目传统规划设计已不能满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运用景观生态学指导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调整项目区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对项目区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提高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对我国开展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甘肃中部白银地区生态贫困现状,从项目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贫困人口分布、水文气象条件、土地资源利用等基本概况出发,分析了项目区外易地搬迁扶贫规模、移民安置用水需求、节水灌溉模式、工程规模及项目工程建成后既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常葵艳  张莹  陈庆丰 《北京农业》2014,(24):193-194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通过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本次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3项标准,在辽西北某地农村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详尽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及典型田块划分等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