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不同育种年代的11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杂交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区分不同材料的灵敏性高于酯酶同工酶。尽管不同育种年代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同工酶谱带上差异明显,但未表现出随育种年代变化的趋势。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很难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不同玉米品种间酯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通过品种间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性比较,对10个玉米品种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为玉米栽培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酯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带的活性上;在亲缘关系方面,沈137与051176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05AY2与05AY1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紫丁糯4号、皖糯1号与天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代变异株系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后,获得了抗白粉病变异后代,对其中抗性稳定的5个株系子粒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变异株系的EST酶谱中,检测到供体大麦所具有的酶带(即转基因酶带)和新的杂种酶带,从而证实了大麦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受体中,并被受体细胞基因组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4.
选用晋旱125×(昔野×501)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选育的较稳定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特殊类型为实验材料,对双亲及子代不同类型品种的POD酶和酯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POD酶和酯酶谱存在明显差异,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分别为21和24条。同时采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最终从聚类树状图上根据遗传距离将亲本与子代清晰区别开来,结果显示:在POD酶和酯酶的聚类图上6个品种均被聚为两类,子代在遗传距离上偏向于母本晋旱125。  相似文献   

5.
张淑改  薛俊杰 《种子》1998,(5):32-34
本文对关帝和黑茶两个华北落叶松种群的种子和幼苗的酯酶及过氧化物酶同。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同一种源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和过氧化物酶从酶带数目,酶带迁移率及颜色深浅上表现差异。植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同植物的发育,分化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叶的POD同工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酶带数较返青期多。返青期的酶活性较现蕾期和开花期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叶的EST同工酶活性变化规律与POD同工酶谱表现相似;(2)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花蕾为绿色时期时的POD同工酶酶活性最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小花的EST同_T-酶酶带数较叶的多。刚开过的小花EST同工酶酶活性最强,F1、BC1代不育株都出现了母本MS-4所具有的POD、EST特征酶带;(3)从MS-4回交后代中所选育的不育株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偏向于轮回亲本MS-4,说明通过回交使MS-4的某些性状在回交后代中进一步得到表现,因此,可以初步认定原不育系Ms4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7.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了取食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寄主植物具有诱发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晓岚 《作物学报》1985,11(3):173-180
分析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其酶谱基础与母本粳稻相同,但子代中的种胚、花药等器官出现一条与高粱位置相同而母本水稻没有的第Ⅱ酶带。同时,系统分析了 F_2~F_3及高世代,揭示了这条酶带的遗传现象:杂种各世代多数株系和单株具有这条酶带,并出现分离,绝大多数发生在 F_2~F_3,F_4以后减轻,至高代不再分离;在 F_2~F_5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作酯酶(EST)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以单粒种子为样品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酶谱清晰,重现性好;通过比较它们的酶谱差异,计算各试材的酶谱相似系数,发现1和4的2种酶谱一致,2和3的2种酶谱一致应是同一样品;1与2的亲缘关系很近,应该是有一定亲缘关系的不同类型。通过对试材的植物学性状比较,所得结果与酶谱分析基本一致,并讨论了它们在制种上的应用以及认为酯酶同工酶作为鉴定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及真实性的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快速、准确之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胡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态生物型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将来自中国主要胡麻产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的17个枯萎病菌株划分4个酯酶型,同时对部分菌株采用人工室内接种同一胡麻材料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考察菌株问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同一地区的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菌株问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5种冬青科苦丁茶[即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大叶冬青(I. latifalia Thunb.),枸骨(I. cornuta Lindl.),五棱苦丁茶(I. pentagona S. K. Chen,Y. X. Feng et C. F. Liang)以及霍山冬青(I. houshanensis Y. H. He)]共2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计算了供试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研究结果表明,25份种质材料共显示出18条谱带;在所有的谱带中,某些是所有供试材料共有的谱带,一些是同一物种所有材料的共有谱带,其余的谱带则显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可以根据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在种间水平上将分别属于5个不同物种的25份供试种质材料明显地分开;同一物种不同种质材料的酶谱既显示丰富的多态性,又显示出较明显的相似性。基于酯酶酶谱的25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333~1.0000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分别属于冬青科5个不同物种的25份苦丁茶种质清楚地分开,按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物种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聚类关系基本上是按种质材料的地域来源进行,同时又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关系。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冬青科苦丁茶种质材料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以用于判断冬青科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丽珊 《种子》2000,(5):7-9
通过电泳方法分析协优46和协忧63两种杂交水稻间酯酶同工酶差异。采用高温、不同的相对湿度对协优46和协忧63进行处理,并与处理前的种子活力进行比较,以研究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协优46和协忧63种胚的酯酶同工酶差异明显且稳定。经过高温、高湿处理的种子活力明显下降,并随着处理时间与相对湿度的增加,下降趋势越明显,说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灵芝群体交配基因型,并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相比较,探讨它们在群体亲缘关系分析上的异同点。采用OWE-SOJ技术对24个灵芝菌株的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标准交配型鉴定,及群体间交配基因型的测定,并结合酯酶同工酶试验对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出7大类交配基因型,并发现A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B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及一个特殊的A混合基因,四类交配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分离。酯酶同工酶试验检测出了28条不同酯酶酶谱带,在相似系数为0.73214时,样品被分为9大类。比较交配基因型分析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交配基因型测定可以作为分析菌株间差异和鉴定品种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结合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研究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取食于有色素腺体棉叶的棉铃虫,其抗药性显著高于取食于相应的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棉叶的棉铃虫,色素腺体可诱导棉铃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抗药性随饲料中的棉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初孵棉铃虫难于饲养成活。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对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的谱带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中一些谱带的宽度和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棉酚的作用与色素腺体相似,但饲以0.225%的棉酚的棉铃虫体内出现两条新的谱带。经鉴定,新出现的谱带为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普通棉萌发种子子叶和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和酯酶(ER)同工酶,结果表明,低酚棉子叶中SOD活性比普通棉低,胚根SOD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子叶和胚根的SOD同工酶比普通棉多1~2条酶带.两个棉花类型间醋酶同工酶酶谱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间,子叶SOD活性比胚根的低,其酯酶同工酶比胚根的多2条酶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实验室保藏的11个毛木耳品种进行菌株鉴别,以期减少实际生产中的同种异名现象,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利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鉴定法对不同的毛木耳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11个菌株分为六类,第一类包括毛木耳3号等四个菌株;第二类包括白背120等3个菌株;其他菌株各分属不同类别。通过研究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酯酶同工酶鉴定法从分子方面验证了菌株类别,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