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油橄榄引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木犀科,木犀榄属植物,是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橄榄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保健用油、医药用油和化妆品工业用油。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油橄榄引种发展并获得一定的经济产量。与此相对应,我国有关科技工作者开展了油橄榄适应性、繁殖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油橄榄研究工作的回顾,为油橄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饮食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从食用油的选择角度来看,橄榄油因其对人的健康有利,因而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我国甘肃地区油橄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持续攀升,推动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但同时这又加剧了市场竞争,如果想要在油橄榄种植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早实和丰产是2个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油橄榄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做了详细分析,以期促进甘肃地区油橄榄产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是世界上果实含油率较高的高油分木本油料植物,果实含油率在20%~35%。云南迪庆州作为我国油橄榄最主要的种植区域,油橄榄产业的高效优质发展对于维护区域和国家粮油安全至关重要。采用实际走访调研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途径和模式,以期为云南迪庆州油橄榄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油橄榄主产区油橄榄喜获丰收,特级初榨橄榄油产量以每年近30%的速率增长,本应呈现政府、企业、农户皆大欢喜的局面,然而,在油橄榄收获季节鲜果大量上市开榨之时,却出现了果农"排队待售"、鲜果收购和压榨不及时、挫伤果农积极性、影响橄榄油品质的情形。为此,该研究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引用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的监测数据,对国内外橄榄油市场分析研究,查找了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我国橄榄油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在化解,加快发展的政策、技术、市场、人才条件基本具备,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较高的作物,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其产生的橄榄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植物油,我国也引进了很多油橄榄品种。本文分析和探讨我国常见的油橄榄品种以及种植技术,旨在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日.四川省达州市油橄榄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评审,该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油橄榄之都”。据了解,在我国有限的适生地区,达州以其品种优势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技术.成为我国油橄榄的领头雁,目前已种植油橄榄4187公顷.实现产值1.3亿元。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作为省、州重点扶持和培育的林业产业,近年来,永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打造油橄榄产业特色县,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了云南绿源、恩威集团油橄榄公司到永仁县种植油橄榄。目前,油橄榄这一新兴林业产业在永仁县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是一种多功能的经济类作物,既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同时又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发挥较高的经济价值。云南昆明是我国少数适宜种植油橄榄的地区,近年来,昆明市将油橄榄栽培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油橄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扦插育苗是油橄榄培育的一种常用技术,利用专业设施不仅可以提高育苗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苗床选择、插条处理、苗床管理、修剪定干等方面,就油橄榄设施扦插育苗技术要点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甘肃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陇南市白龙江两岸河谷区是油橄榄生长的最佳适生区之一,针对制约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问题,对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确定发展定位、理清思路,筛选适合品种、提高栽培和管理水平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汉江库区及丹江口附近的丹江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橄榄次适生区之一,丹江口库区的独特气候资源,为油橄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油橄榄产业要发展壮大,一定要适地适树适技。从教学、培训、基地试验出发,总结了适合当地库区的十项花果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橄榄果实糖类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方法对橄榄果实糖类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橄榄果实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为蔗糖。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株系)之间,各个糖类组分差异很大。在20个品种(株系)中,马坑22号、唐举3号和上岐3号3个品种(株系)蔗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38.82 mg.g-1、112.74 mg.g-1和105.76 mg.g-1,最低的为族本,仅为9.13 mg.g-1。  相似文献   

12.
陇南早期引种油橄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油橄榄主要栽培品种进行物候期、花型、结实能力及含油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陇南现有栽培的大多数的品种都有1d或1d以上的盛花可配期,能保证品种间的充分授粉;综合考虑完全花比率和不同授粉方式结实能力测定结果,在引进的品种中,结实能力较强的品种有‘莱星’、‘皮削利’、‘城固32’、‘佛奥’、‘九峰6号’、‘鄂植8号’。通过对各品种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及果实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现有栽培品种中,‘科拉蒂’、‘佛奥’、‘皮削利’、‘莱星’4个品种为优良的油用品种。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溪美香种2号榄、凤喜赤1号榄、小黄仔1号榄、萝岗方榄(三方榄)、老禾1号香榄、萝岗山头榄(丁香榄)、红石黄榄1号、大红心榄、显红筋榄等9个筛选出的广东加工橄榄优良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油橄榄为试材,分别从气候、栽培管理、遗传因素研究了四川油橄榄主产区花朵败育现象.结果表明:主产区温度均不影响油橄榄花芽分化,但主产区除西昌外,三台、广元、开江的光照、太阳辐射量及降水量与原产地有较大差异,成为油橄榄花芽正常分化、花朵败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福建橄榄耐寒性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性喜温暖忌霜冻,冬季低温限制其地理分布,在福建仅限分布于闽清以南的闽江沿岸[3]。橄榄耐寒力较差,近年来常因冬季低温的侵袭而造成重大损失,直接影响橄榄生产的发展。因此,宜选用抗寒性强的橄榄品种是解决低温造成生产上重大损失的根本途径。本研究运用橄榄...  相似文献   

16.
油橄榄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高度杂合,种质资源丰富,其分类学、遗传学关系、系统发生学关系等很模糊。这给品种的培育和基因资源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就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由于油橄榄种质资源的研究做一综述。望能为以后油橄榄的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比较粤东地区20个橄榄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榄单宁酸含量(0.469 mg·g-1)最高,四棱和马岗七号最低;马岗一号和东山一号两个品种均具有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及单宁酸含量低的特点,香种与锡一号具有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单宁酸含量均较高的特点;土榄除铁和铜两种矿质元素含量较低外,其钙、钠、镁和锰等4种矿质元素含量均最高,下院的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因立地条件相同,各橄榄品种果实营养成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The prolonged length of the juvenile period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obstacle in olive (Olea europaea) breeding programs, delaying both the possibility for analyzing the fruit, the harvest unit, and the capacity for sexual recombination. In both olive and other fruit tree species, the juvenile–adult transi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hastened by forcing and formation procedures designed to rapidly achieve a minimum height. Precise knowledge of the position within the tree canopy where the juvenile–adult transition occurs, identifi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flowers, offers further potential for manipulating tree structure in order to hasten that transiti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juvenile–adult transition has been described spatially within the canopy as the formation of a juvenility cone, which we report here for olive plants from seed, and for the first tim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its position based on the added trunk and branch distances from the soil. In canopies of seedlings from open pollination of cv. Arbequina olive the first-flowering position was consistently located, in our conditions, at an average distance of 200 cm from the trunk base. Based on that evidence, that first flowering can occur at lower positions, and on the values we obtained, three canopy-formation heights (100–130 cm, 130–160 cm and >160 cm)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effect on the length of the juvenile period and the vigour of olive seedlings. Canopy heights of 100–130 cm, much lower than the 160 cm previously reported by the olive tree breeding program of Córdoba, produc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flowering plants in the first two flowering years and also provided easi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橄榄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橄榄种质资源圃于2002年建立,至今已收集、保存来自福建、广东、浙江、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127份橄榄种质资源,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橄榄地方品种和重要遗传材料,是我国目前保存品种最多最齐全的橄榄种质资源圃。制订了《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试行)》,并开展了资源抗寒性测定、叶片解剖结构观察、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初步选育出甜榄1号、池1号、光甜等橄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