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不同花色百合色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杂种系共20种不同花色的百合品种为试材,采用花色描述、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色素种类的差异;采用GB/12291-90法、pH示差法、NaNO_2-AlCl_3比色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以期为百合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和培育新花色百合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色系的花色素种类差异明显,黄色系和橙色系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系主要含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但部分品种仅含有类胡萝卜素;白色系中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相同色系间花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热辣"(‘Batistero’)中花青素含量最高,"黑人蒙特"(‘Monte Negro’)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天堂"(‘White Heaven’)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南地区遮阳大棚下栽培的红掌季节性佛焰苞耳部变绿(俗称"绿耳")的现象,以盆花品种‘大哥大’红掌(‘Dakota’)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灌施不同浓度的氮肥对佛焰苞颜色、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氮浓度(0~0.20g/L)处理可以使"绿耳"发生率降低,佛焰苞耳部和中间部位的红色程度(a*值)和鲜艳程度(C*值)都较大,佛焰苞中总花青素苷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氮处理浓度的增加,佛焰苞中的氮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钾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结合植株的生长状态综合考虑,氮浓度在0.10~0.20g/L范围内,对季节性"绿耳"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海南地区红掌佛焰苞“绿耳”发生的生理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地区秋冬季露天栽培的红掌佛焰苞耳部变绿(俗称“绿耳”)的问题,对比研究了不同季节佛焰苞发育过程中的颜色及相关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9月至翌年2月,佛焰苞耳部颜色变绿,其颜色参数a*明显低于3 ~ 8月颜色正常季节;总花青素苷、总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钾含量总体上低于颜色正常季节;而叶绿素含量及发育前期的PPO活性高于正常季节。推测导致佛焰苞颜色变绿的直接因素是其中花青素苷和叶绿素的合成比例发生了变化,间接生理原因可能是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不足,阻碍了花青素苷合成,同时又受到PPO的降解作用,总花青素苷含量下降,而佛焰苞中氮元素积累量较多,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出现“绿耳”。  相似文献   

4.
红掌花色表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4份红掌种质的佛焰苞为试材,采用色差仪法,研究了L*、a*、b*值对红掌花色的影响,以期对64份红掌进行初步的分类,为红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掌佛焰苞上表面和下表面的L*、a*、b*值分别呈正相关,但上表面变幅大于下表面,因此利用上表面花色代表红掌佛焰苞花色。聚类分析将红掌花色分为7个色系:红色、橙色、粉色、棕色、淡粉色、白色、绿色,并整理了相关参数分布范围。进一步对其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颜色变化范围较大,且红色品种居多,而棕色、绿色为较为稀缺品种,但尚无蓝色、纯紫色、纯黄色等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云南红梨果实各部分(果皮、果肉和种子)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力求为优质红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境内主栽的‘美人酥’和‘巍山红雪梨’2个品种为试材,取其不同发育期的果实,将其果皮、果肉和种子分离,对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美人酥’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395~0.896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047~0.854 g·L-1。‘美人酥’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11~0.132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23~0.203 g·L-1。‘美人酥’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689~2.564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182~0.974 g·L-1。红色砂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黄酮的含量在果皮中先升后降,在果肉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果实花色苷的变化规律有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而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彩色甜椒果实转色期色素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果色不同的甜椒品种其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在转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期,不同果色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步减少,商品成熟果果色白色、绿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增加,且叶绿素的减少和类胡萝卜素的增加同时发生,而商品成熟果果色淡黄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减少;不同果色品种的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变化规律相同,在果实转色期二者均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金边红苞凤梨叶片边缘呈红色时期的嵌合体叶片和金黄色突变体叶片为材料,进行CIEL~*a~*b~*分析、色素含量测定、组织细胞观察、类胡萝卜素LC–MS/MS检测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对比分析,对金黄色突变叶片的表型成因进行初步探究。CIEL~*a~*b~*分析表明,嵌合叶片中央绿色部分与边缘红色部分的颜色分别由绿、黄和红、黄颜色组成,而金黄色突变叶片为黄色中带有极微量绿色。金黄色突变叶片的颜色特征是由于其总叶绿素含量和Chl.a/b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绿色部分、总花青素极显著低于边缘红色部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含量占比极显著上升形成的。金黄色突变叶片中除少量细胞含有黄绿色质体外,其他叶肉细胞为无色透明,其中共检测到1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叶黄素占比高达79%,是主要呈色物质。转录—代谢联合分析表明金黄色突变叶片中将碳流转化为类胡萝卜素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表达水平以及该酶下游产物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物质的含量均低于中央绿色部分,PSY1可能是金黄色突变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受到限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
苹果果实发育期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色泽野生种质"东北黄海棠Malus.prunifolia(Willd.)Borkh.""冬红果M.prunifolia(Willd.)Borkh.""早白海棠M.asiatica Nakai"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色泽、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等色素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果皮色素、色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酚和类黄酮整体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东北黄海棠近成熟期含量略有上升,总酚和类黄酮在东北黄海棠花后50d到成熟期含量逐渐上升;冬红果近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其他2个种质花青苷含量变化呈略微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以及L*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与类黄酮、总酚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L*值与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种质苹果皮色差值、各色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紫薇品种‘金薇’和‘金薇’野生型为试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了供试‘金薇’及其野生型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金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均呈现异常,叶绿体内基粒和基粒片层较少,线粒体内部有空腔,嵴发育不完全;‘金薇’叶片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等4种色素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总叶绿素含量减少的程度大于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低至2.0左右,这是导致‘金薇’叶片呈现黄色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两个牡丹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琴  袁涛  孙湘滨 《园艺学报》2015,42(5):930-938
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色差仪、组织切片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对牡丹品种‘金衣花脸’和‘霞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色素的分布及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两个品种花瓣(不含色斑部位)中共检出4种花青素和14种黄酮类色素,主要分布在花瓣表皮细胞内,中部栅栏组织无或仅有少量黄酮类色素。两个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明度增加,彩度降低,红色减退,分别由红黄复色和红色变为浅黄色和橙黄色。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不变,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总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花青素含量降低幅度更大。开花过程中花青素和黄酮的降解速率不同,使得花色逐渐由红色向橙色至黄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百合花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滢  窦晓莹  包放  郎利新  白锦荣 《园艺学报》2015,42(9):1747-1759
百合花色主要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形成,一般粉色和棕色花中主要成分是花青苷;黄色和橙色花中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红色是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组成。百合花色的遗传现象比较复杂。目前初步构建了几个群体,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标记了花色相关位点。百合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大部分结构基因已经被克隆和研究。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转录因子LhMYB12调控百合花被片中的花青苷的有无,其转录水平调控花青苷的颜色强度和着色类型。本文总结了百合花朵的着色机理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百合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白色单层袋套果后,青熟和完熟时,白色单层纸袋处理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较低,花青苷和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高,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和色度角均较高或最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紫红色,完熟时呈桃红色。白色单层袋套果后,果实的内在品质如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最高,内在品质最佳。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低,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均最高,色度角最低,使果皮在青熟时呈浅黄色,完熟时呈橙黄色,但果实内在品质比白色单层袋差。因此,建议红杧6号杧果用白色单层纸袋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4.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1,88(3):235-241
The flower pigment constitutions of nine hybrids with pink, reddish purple, purple, orange and yellow flowers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s and back-crossings using Polianthes tuberosa ‘Single’ and ‘Double’ and Polianthes howardii were analysed. Among the parents and hybrids, two white flowered cultivars of P. tuberosa had neither carotenoids nor anthocyanins, one hybrid had only carotenoids, four hybrids had only anthocyanins and an additional other four hybrids along with P. howardii had both carotenoids and anthocyanins in their petals. The main anthocyanidin in the petals of anthocyanin containing flowers is cyanidin with which some hybrids also contained delphinidin. Inducing of the anthocyanins and carotenoids from P. howardii into P. tuberosa can contribute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diversity of flower colours in further tuberos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5.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颜色主要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粉色和紫色等,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综合呈现的结果。针对近年来关于控制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相关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番茄果色农艺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桂及其芽变花色表型及色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桂及其芽变花为试验材料,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和色差仪测量两种花的颜色表型,通过显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初步确定了两种花的主要色素类型,并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HPLC–DAD)测定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联用技术(HPLC–APCI–MS)和标准品鉴定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结果发现,芽变枝条上的花色由母本的黄色(R.H.S.C.C.12B~13A)变为橙红色,且花瓣边缘和内部颜色不同(内侧R.H.S.C.C.23B,花瓣外缘R.H.S.C.C.N25A);两种花瓣中均含黄酮类化合物,不含花青素苷,且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从两种花瓣中分离鉴定出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成分为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这两种组分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在芽变花瓣中极显著高于母本,而两种花瓣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最终可以确定引起芽变花色变化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8.
蜡梅的花色和色素组成及其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蜡梅的4个变种为材料,对其在开花过程中的花色、花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花色测定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分光色差计,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各蜡梅变种的花色呈明显变化。黄色外瓣和红色内瓣彩度C* 值均变小,黄色外瓣色相角h增大,由黄色向浅黄方向变化,而红色内瓣色相角h变小,由红色向深红方向变化。在蜡梅红色内瓣中检测到2种花青苷和3种黄酮醇,在黄色外瓣中检测到与红色内瓣相同的3种黄酮醇。其中花青苷为:矢车菊素 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 3-O-芸香糖苷;黄酮醇为:槲皮素 3-O-芸香糖苷、山奈酚 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苷元。首次检测出蜡梅花瓣中含有矢车菊素 3-O-芸香糖苷。蜡梅各变种间及每个变种的各开花阶段,色素种类没有差异,但色素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蕾期到初花期,黄色外瓣和红色内瓣的总黄酮醇(TF)含量迅速减少,花朵开放后变化平稳。红色内瓣的总花青苷(TA)含量在开花过程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20.
中原牡丹品种基于花色测定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差仪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表色系统对94个中原牡丹品种的花色进行测定,通过聚类过程将花色三刺激值(明度L*、色相a*和b*)采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中原牡丹品种花色在CIE表色系统坐标系上的分布广泛,聚类分析将其分为9个色系:白、绿、浅粉、粉红、粉兰、红、紫、红紫、红黑,不同色系牡丹的L*、a*和b*值特征明显。白色、浅粉、粉色和红色系以及粉兰、紫色和红紫色系的L*与a*、L*与彩度(C*)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多数色系牡丹的L*与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为0.86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