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643株样木数据进行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102株样木数据误差检验,最终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材积方程:V=0.0001379944469D2.56073215735,相关系数R2=0.9769308844452,极相关。根据材积方程编制一元立木材积表,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10个材积模型中选出了两个材积模型 V=aD~bh~c 和 V=(aD~b)~2h。V=(aD~b)~2h 的精度比山本式高,检验精度稍低于山本式。依山本式材积模型编制了毛白杨二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3.
闽东柳杉人工林立木材积表和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258株柳杉样木资料,编制了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其模型为V=aDb和V=aDbHc,所编制的材积表经过检验证明适用。根据70株优势木的树于解析材料,用Richards方程编制多态形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4.
一、根径材积表的编制方法同一元材积表(胸径材积表)是否一样?根据一个因子(根径或胸径)与树干带皮材积的函数关系[V=F(D)]而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有根径材积表和胸径材积表之分。日常工作中,若不加说明,一元材积表指胸径材积表。无论那种一元材积表,它们的编表方法基本一样:首先伐倒一定数量的林木,实测材积及对应的根径或胸径;然后用多种函数表达式,求解系数值,以剩余平方和最小者为优;  相似文献   

5.
木荷一元材积表和地径材积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通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97-101
根据木荷人工林样木的材积V、胸径D和地径D0测定值,采用多模型选优法并配合改进单纯形法研制了木荷人工林一元材积方程V=0.000357D2.18617和地径材积方程V=0.000277D02.115752,据此编制了一元材积表和地径材积表。经检验,这2种数表能够满足生产上的精度要求,可在森林调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漳州市华安、平和、津浦3县收集165株样木,配合回归方程 V=aD~b,编制了湿地松地径材积表,并经检验计算,系统误差为-0.6%,说明该表在漳州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桉树一元材积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桉树人工林106块标准地和242株样木进行调查,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元材积的通用模型V=a+bDc+eDf和V=aDb(c+eD)fDg,模拟效果优于一般的方程,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利用该方程编制的桉树一元材积表,误差小,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能满足林业生产上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福建桉树人工林材积表和蓄积量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对桉树人工林83块标准地和164株样木进行调查,选择V=aDbHc和V=aDb方程并进行多方程拟合对比,编制桉树人工林二元材积表和一元材积表,结果表明:该表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且误差小,能满足林业生产上的精度要求。同时为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效率,选择林分平均高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建立桉树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该模型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7,(1):57-62
基于塞罕坝地区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二元材积模型、一元胸径立木材积模型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06938D~(1.763)H~(1.037)(R~2=0.997)、V=0.000123D~(2.494)(R~2=0.970)和V=0.00001235D~(3.017)(R~2=0.950)。通过以上模型建立了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一元胸径立木材积表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表。t检验表明,以上材积表在该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与大兴安岭地区及辽宁地区的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有明显差异,对于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相同树种应分别建立不同的材积表。  相似文献   

10.
一、一元材积表程序 (一)计算公式 v=aD~b 式中V-材积(m~3) D-胸径(cm) 设a=1.8344719×10~(-14) b=2.3813794 (二)程序编写步骤 (1)MODE O P_1 iNV pcl(2)Kinl INVx~Y2.3813794 (3)×1.8344719E×P4+/-=(4)MODE74 (5)INV HLT  相似文献   

11.
陈加利  姜喜  闫海 《林业科技》2011,36(3):32-34
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结合一元材积表测定计算胡杨林的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胡杨的一元材积方程为V=0.000484469d2.011854,将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按径阶大小顺序排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4块样地林分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5.0、13.7、15.9cm,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时、准确、无损地检测葡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水平,以评价葡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确保栽培的科学和施肥的合理,以‘夏黑’‘巨玫瑰’‘户太8号’‘阳光玫瑰’‘金手指’‘摩尔多瓦’这6个品种葡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6个葡萄品种叶片不同位置的SPAD值,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探寻了葡萄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量位点,分析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并建立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结果表明: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叶片顶部的均最高,中部的均次之,基部的均最小;其中,葡萄叶片中部的SPAD值最具有代表性。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相关,其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在不同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中,‘户太8号’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值最高,其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决定系数值分别为0.903 5、0.867 2、0.749 9;在叶绿素b与葡萄叶片SPAD值的拟合方程中,‘金手指’的拟合方程为y=0.034 7x-0.084 0,其决定系数R2值(0.773 4)最高。单一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准确率比6个葡萄品种汇总拟合回归模型的要高。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立木材积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鸟取大学的井上昭夫与黑川泰亨利用孔兹干曲线式推导出一种计算针叶树立木材积的理论二元材积公式V=1/[2(1-Hb/H)]1.060·π/4D2b·H[1,2]。本研究选取4个地区的1014株人工落叶松和樟子松为样本,以部颁二元材积公式的计算结果为参照,对该式进行适用性验证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大叶相思材积和生物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大叶相思生物量和材积表编制方法,本文根据薪材林研究中收集的一些样木资料,选用W(V)1=aDb(下称1式)和W(V)2=a(D2H)b(下称2式)两种模型,经回归分析推导出两组干、枝、叶和总生物量及材积的回归方程。对两组回归方程分析比较结果,1式自变量D容易测定且精度高,故以1式作为编表模式,编制成材积表和各组分的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5.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赤水市几种主要竹种的气干密度与力学性质的关系研究表明各竹种的气干密度与力学性质除部分竹种外均存在一定的曲线或直线关系,其中在气干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关系中,除了花吊丝外,其他竹种均可利用回归方程σ=apb、σ=ap+b进行估测.在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关系中各竹种均可利用回归方程σ=apb、σ=ap +b进行估测.另外,在各回归方程中他们的精确度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18.
The mass and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during radio frequency/vacuum(RF/V) drying of square-edged timber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a new on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describe the transport phenomena of mass and heat during continuous RF/V drying was derived from conservation equations based on the mass and heat transfer theory of porous materials. The new model provided a relatively fast and efficient way to simulate vacuum drying behavior assisted by dielectric heating. It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odels include:(1) Each independent variable has a separate control equation and is solved independently by converting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nto a difference equation with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2) The calculated data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pecimen can be displayed in the evolution curves, and the change law of the parameters can be better described. After analyz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most of the important phenomena observed during RF/V drying were adequately described by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