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剑雪  李凤良  程英  秦冠男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17-119,123
为了解室内饲养的抗吡虫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stata L.)对蚜虫的捕食能力,将室内饲养的第13代七星瓢虫抗性品系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能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与敏感品系比较。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抗性品系各虫态对蚕豆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模型;1、2龄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受一定的影响,3龄幼虫的捕食量影响不显著,4龄幼虫、雌雄成虫的捕食量受猎物密度的影响,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与敏感品系间差异不显著,而随着猎物密度的逐渐增加,抗性品系七星瓢虫对猎物的控制能力不及敏感品系,两者间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抗吡虫啉的七星瓢虫对猎物的控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2.
七星瓢虫规模化生产与释放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瓢虫是蚜虫等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为温室蔬菜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室内塑料箱饲养结合田间释放的方法研究七星瓢虫规模化生产与释放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将七星瓢虫放入豆蚜繁殖的塑料箱一起扩繁,这样一体化扩繁技术更接近田间七星瓢虫和蚜虫的生长与捕食关系,增加七星瓢虫生长空间的同时降低了其幼虫期自相残杀现象和成虫对卵粒的取食;饲养过程中不需要每天更换和添加蚜虫,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整个生产流程简便易行,可规模化饲养。以1∶40(卵∶蚜虫)及1∶80(幼虫∶蚜虫)的瓢蚜比释放到黄瓜棚内,10 d后七星瓢虫对黄瓜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6.18%和84.40%。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棉田天敌、蚜虫及室内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方法]调查棉田天敌、蚜虫发生情况,并观察室内龟纹瓢虫的各虫态历期。[结果]龟纹瓢虫6月在室内常温饲养历期为28.8 d。蚜虫盛期5 d后棉田出现龟纹瓢虫成幼虫盛期。生产实践中宜放宽棉蚜防治指标,以提高龟纹瓢虫的种群数量,控制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结论]试验结果为龟纹瓢虫的化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和欧洲型舞毒蛾为供试虫,研究了不同人工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经蒸汽锅煮制后,能显著减少幼虫的感病率,其化蛹率和蛹质量也显著增加。此外,纱布分离绒毛覆盖物法处理初孵幼虫,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成活率,并降低感病率。在供试的3个种群中,以老熟幼虫羽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蛹质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器皿饲养条件下的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钻孔果冻杯饲养的幼虫生长情况较好,其化蛹率和蛹质量显著高于方形培养皿及气窗式果冻杯。舞毒蛾经室内人工饲养3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分别提供烟粉虱卵、若虫(含拟蛹)、成虫3种虫态供小黑瓢虫捕食,饲喂结果表明:小黑瓢虫最喜食烟粉虱卵,其次为烟粉虱若虫(含拟蛹),最不喜食烟粉虱成虫。捕食不同虫态猎物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影响。烟粉虱卵饲喂的小黑瓢虫发育速度快(幼虫至成虫羽化为19.18d)、存活率高(幼虫至成虫羽化为78.57%)、成虫的繁殖力强(平均每雌产卵131.25粒)、种群内禀增长率大(rm=0.0724),明显优于其他2种虫态,最有利于人工繁殖小黑瓢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同配比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寻找适宜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较好人工饲料配方,为其室内饲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的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配比,经过预试验,从配制的9种人工饲料中选出4种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较好的配方,通过测定存活率、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质量、成虫寿命、生殖力等指标,观察不同配方饲料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取食配方Ⅳ的试虫存活率、幼虫质量、蛹质量、雌虫寿命、成虫生殖力、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等指标均较取食配方Ⅰ、配方Ⅱ、配方Ⅲ的试虫显著提高(P<0.05),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在供试的4种人工饲料中,按照配方Ⅳ配制的人工饲料适宜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可用于梨小食心虫的实验室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的较优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卵块的方法,探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田间定殖能力。结果表明,在释放瓢虫卵卡15 d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3.48%和74.35%,而后逐渐降低,但均维持在60%以上,2种瓢虫对茶蚜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4.13%,异色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8.87%,在瓢虫卵卡释放30 d内均发现有瓢虫存留,且异色瓢虫各虫态存留数均略多于七星瓢虫,但除异色瓢虫的蛹存留数显著高于七星瓢虫外,其余虫态的存留数二者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七星瓢虫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饲养和大田观察 ,总结出七星瓢虫在奎屯垦区一年发生 2代 ,以成虫越冬 ,且在长日照情况下出现生殖滞育和蛰伏越夏的习性 ,研究证实了七星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分别为卵 2~ 3d,幼虫期 8.8~ 9.8d ,蛹期 2 .9~ 3.6d ,自卵至成虫羽化 13.9~ 14.9d ,七星瓢虫对棉蚜功能反应曲线为Holling Ⅱ型 ,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人工繁殖的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斜纹夜蛾人工饲养技术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方对斜纹夜蛾进行人工饲养,统计改进方法后各虫态发育历期及斜纹夜蛾幼虫孵化率、化蛹率、蛹健康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健康率、雌雄性比7项指标;同时对卵的冷藏条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饲养方法,斜纹夜蛾幼虫孵化率为93.17%,化蛹率为96.48%,蛹健康率为94.36%,雄性蛹重为0.31 g,雌性蛹重为0.34 g,雌雄性比为1.05∶1,羽化率为92.67%,成虫健康率为93.53%,卵在4℃下保存4天对孵化无影响。本研究简化了饲养方法,极大降低了真菌、细菌及病毒对室内种群造成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室内饲养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田间应用七星瓢虫防治豌豆修尾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虫态七星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七星瓢虫成虫种内干扰反应和同比例种内干扰反应,以及不同温度和空间大小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虫态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效能(a'/Th)从高到低排序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幼虫捕食量随龄期增加而增加,4龄幼虫最高,雌成虫高于雄成虫。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作用影响符合Hassell模型。七星瓢虫成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干扰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七星瓢虫种内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0.7954P-0.882。在不同空间豌豆修尾蚜数量一定的条件下,七星瓢虫捕食量随空间增大而减小,表明空间增大影响七星瓢虫搜寻猎物。在光照、湿度等条件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七星瓢虫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量增加,超过32℃后则下降,但其在38℃时仍保持较高的捕食能力。【结论】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温度适应性广泛,空间大小对捕食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