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 et Schrenk).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线虫与镰孢菌对甘薯的复合侵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内生真菌胚发育的效应。[方法]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相术研究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滇重楼种子胚发育的效应。[结果]从滇重楼根状茎中分离到9种属于3目、5科、7属的内生真菌,即PPYEF-1,PPYEF-2,PPYEF-3,PPYEF-4,PPYEF-5,PPYEF-6,PPYEF-7,PPYEF-8和PPYEF-9。除了PPYEF-4(枝孢霉属)外,其他真菌都能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胚发育,大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PPYEF-9(木霉属)能导致滇重楼种子发育的最长胚长和最高胚率。[结论]本文可为滇重楼内生真菌在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东南亚主要植胶国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首次报道了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et Curt.)We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有效防治褐斑病的药剂,为滇重楼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滇重楼褐斑病病株叶片上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鉴定、rDNA-ITS和β-tubl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致病菌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0%咯菌腈悬浮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6种化学杀菌剂和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4种生物杀菌剂的抑制效果。【结果】确定致病菌为燕麦镰孢菌,10种杀菌剂对燕麦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杀菌剂中4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佳,EC50分别为0.027 9 mg/L和0.520 7 mg/L;生物杀菌剂中0.3%丁子香酚抑菌效果最佳,EC50为6.828 8 mg/L。【结论】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病原菌为燕麦镰孢菌,田间防治可将4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0.3%丁子香酚作为候选药剂交替或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避免病菌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储藏葱蒜鳞茎上新记录到两种病害 :由黑曲霉 ( Aspergillusniger V.Tiegh)引起的大蒜褐腐病和由葱腐葡萄孢 ( Botrytisallii Munn)引起的洋葱褐腐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近年来深受重视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能源,具有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等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内生菌可增强宿主植物合成活性物质的能力,甚至它们本身也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近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以传统药用植物滇重楼(Pair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从滇重楼地下块茎中分离得到23株内生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之后与滇重楼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一段时间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培苗的皂苷含量。【结果】最终筛选出2株对滇重楼组培苗皂苷含量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结论】人参生柱隔孢和木霉菌能促进滇重楼皂苷类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兰花上常见的叶斑有炭疽病和叶枯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害。经过比较鉴定,认为兰花炭疽病的学名,根据V.Arx对刺盘孢属分种原则,应归在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 Penz.)。叶枯病由一种柱盘孢霉(Cylindrosporium sp.)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6月(花期)、8月(果实膨大期)和9月(果实成熟期)份对3年生幼龄期滇重楼和8年生成熟期滇重楼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变化日进程在6月份出现严重午休,仅在10:00出现一个峰值;而在8、9月份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个峰值,在中午出现"午休"现象。空气温度(Ta)偏高引起气孔关闭是导致滇重楼"午休"的主要因素。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在不同生长季节日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高于幼龄期叶片,而幼龄期滇重楼初始量子效率较高,且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滇重楼,对弱光的利用率更高。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日均Pn在8月下旬最大,其次是6月下旬,9月下旬最低,且在当年的生育后期,光饱和点有增大的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为9月份、8月份、6月份。成熟期滇重楼花萼具有同叶片类似的同化功能,日均Pn为叶片的77.9%~104.0%,但其Pnmax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和幼龄期叶片的,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11.
太光聪  方其仙  李行  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81-8883
综述了滇重楼繁育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滇重楼的栽培管理和有效成分积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及肥力条件下云南重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700 ~3100 m海拔范围内,云南重楼的产量与海拔高度没有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的类型、肥力和耕作水平有关系;云南重楼在经常翻用、有机质含量或速效肥力较高的壤土中生长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海拔、土壤类型及肥力对云南重楼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技术,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基质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8~20℃恒温条件最适宜滇重楼种子萌发,在恒温条件下,处理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处理130 d后沙与基质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1%和95%;变温(室温)条件下,种子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处理120 d左右种子才开始萌发,管理成本增加,与恒温条件处理相比萌发率较低,190d试验结束时,沙与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80%。可见,恒温处理缩短萌发时间,对重楼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功率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其萌发的最佳条件。通过室内常规发芽试验,统计滇重楼种子在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功率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经适当的超声波处理,缩短了萌发时间,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40 min、50℃、200 W的超声波处理条件最适宜于滇重楼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几种重楼属植物花药开裂和关闭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重楼的栽培、育种以及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观察6种重楼属植物的花药开裂和关闭现象并测定花药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结果]禄劝花叶重楼、大理重楼、滇重楼和多叶重楼的花药开裂相对较早,海南重楼和高平重楼相对较晚。海南重楼和高平重楼的花药关闭早于禄劝花叶重楼、大理重楼、滇重楼和多叶重楼约1 h。海南重楼、高平重楼、大理重楼和滇重楼花药开裂和关闭的持续时间较长,禄劝花叶重楼和多叶重楼的持续时间较短。重楼属植物的花药开裂和关闭过程与光照和温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论]重楼属植物的花药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空气相对湿度的降低逐渐开裂,重楼花药开裂和关闭的持续时间与花药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滇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SPSS 170软件对19批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验证。结果表明,19批滇重楼根茎样品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被分为3大类;与共有峰直接聚类相比,主成分—聚类分析更符合相似度评价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可对滇重楼化学计量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滇重楼核苷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滇重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滇重楼根茎为试验材料,6种核苷类物质(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总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提取量,先分析超声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对滇重楼核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滇重楼核苷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波提取法得到的滇重楼根茎中6种核苷类物质总提取量高于热水浸提法;4个因素对滇重楼核苷总提取量的影响排序为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纯净水(甲醇体积分数为0)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1:10(g/mL)、30℃条件下超声波提取60 min,提取2次,得到滇重楼根茎中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的总提取量为1.4216±0.0198 mg/g,高于理论值1.3434 mg/g.[结论]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滇重楼核苷超声波提取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靠,较热水浸透法的提取效率高,适合用于滇重楼核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滇重楼种子中存在着萌发抑制物;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结论】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给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赫章县25个乡镇的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区域及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25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有野生重楼属植物分布,且个体多在8株以内;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2 100m的针阔混交林下,种类有狭叶重楼、七叶一枝花、滇重楼、毛重楼及黑籽重楼等5种,以狭叶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数量居多;首次发现黑籽重楼分布。赫章海拔1 600m以上、水资源和腐殖层丰富的针阔混交林下较适宜重楼属植物生长,但野生重楼资源减少严重,人工种植迫在眉睫,需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