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建立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BPNN)自动识别系统,以实现烤烟褐变标准化和量化。【方法】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样本,通过扫描获取烟叶颜色等特征信息,建立BP神经网络烤烟褐变程度识别模型,输出判别结果,以人工判别烤烟褐变结果为参考,进行相似度比较。通过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多酚含量、TSNAs含量和感官质量变化分析比对,验证BP神经网络自动识别系统和人工识别结果的精准度。【结果】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烟叶褐化等级,其识别准确率为98.75%,分级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多酚含量、TSNAs含量和感官质量变化与人工识别基本一致,两种识别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杂色烟分级提供了客观评价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褐变程度烟叶的可用性。【结论】BP神经网络识别系统对烟叶褐变程度鉴别精准度与人工识别接近,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自动识别系统替代人工识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烤烟颜色特征构建烤烟感官质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烟叶颜色特征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以豫中烟区烟叶颜色特征值为输入变量,烤烟感官质量指标为输出变量,分别构建拓扑结构为10-12-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烟叶感官质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样本的颜色特征值与感官质量指标统计特征较好,均服从正态分布;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值与目标值差异较小,其中杂气与刺激性的决定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香气质、透发性等其他7项指标的决定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烟叶质量评估中可利用烟叶的颜色特征值对烟叶的感官质量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3.
BP神经网络烟叶化学成分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烟叶化学成分预测和卷烟工业原料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分析2014—2017年龙岩永定土壤养分因子和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回归模型预测龙岩永定烟叶化学成分和土壤养分指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和模型精准度较高。BP神经网络可为烟叶化学成分预测提供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各单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外观质量评价的智能精准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选取的2017年湖南烟区具有代表性的初烤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量及外观质量评定,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的常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分别构建拓扑结构为7-10-1的各单项外观质量指标预测模型。【结果】所选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外观质量得分的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网络模型对样本的训练结果表明:各个单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预测模型中,网络模拟值与实际目标值之间的误差区间在0~0.5范围内的比例均达到60%以上,误差区间在0~1.0范围内的样本比例均达到90%以上,其中成熟度和色度的决定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颜色、身份、油分、叶片结构的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基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的各项外观质量指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5.
烟叶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对相应表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应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烟叶质量的发展变化,并为评价组织者、决策者所信服和接受.试验根据烤烟烟叶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烤烟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云南省临沧市烤烟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烟区域烤烟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品质的优劣顺序为临翔区、云县、沧源县、耿马县、双江县、永德县和凤庆县,各评价指标中以还原糖总糖比值、氮碱比值和钾含量3个指标对临沧市烤烟烟叶品质的贡献最大,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结果可行而有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可为烟叶生产决策、卷烟企业采购原料和配方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采用化学成分指标来评价烟叶质量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皖南各区域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质量,为掌握皖南烟叶质量特点及烟叶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皖南地区6个种植区域所取的70个中上部烟叶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与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从化学成分来看,皖南烟叶糖含量普遍偏高,钾含量偏低,部分区域氯含量偏低,其余指标基本在优质烟叶化学成分的适宜范围之内。从感官质量来看,总体烟叶口感较舒适,以黄渡区域最好。[结论]皖南烟叶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浓香型风格突出,具备达到全国优质烟叶的潜力,生产中可通过适当降低糖含量、提高钾离子含量,控制杂气和刺激性来优化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7.
烤烟烟叶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烤烟烟叶的整体质量状况,通过运用AMMI数学模型对烟叶质量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将烟叶质量外观、化学成分、感官评吸3项指标作为整体质量体现的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烟叶质量评价效果较好,在统计分析上能够区分出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烟叶质量差异,同时与烟叶质量的外观、感官指标对烟叶质量能有较好的契合.结论表明使用此种方法来评价烟叶质量,有一定的实用性,对烟叶质量也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8.
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其部分感官评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可利用性,对2009年宜宾烟区筠连、兴文、珙县、屏山、长宁等地78份样品部分化学成分及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宾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均在适宜范围内,烟叶部位与烟叶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烟叶着生部位对感官影响较大,不同部位感官质量变化不同,上部叶感官质量变异较大;不同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中香气指标的灰色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采用优势分析法从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中香气的角度对化学成分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灰色优势分析法并结合烟草化学分析可以找到与感官质量中香气关系最密切的一组化学成分指标.针对黄淮区川渝烟叶基地烤烟,选择施木克值、醚提物总量、绿原酸、己酸和苯乙醇作为其化学成分的评价指标,从而使原评价指标体系的65个指标缩减为5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评价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利用我国6个香型生态区上部烟叶质量梯度典型样品制备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贡献率方法,研究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与其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点各异,淀粉含量、非烟碱氮含量和糖碱比值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不考虑区域差异情况下,随含氮化合物含量下降,糖含量和糖碱比值上升,上部烟叶的香气质感和口感舒适性显著改善,随着含氮化合物含量上升,淀粉含量和糖碱比值下降,上部烟叶的香气饱满度显著增强(P<0.05)。考虑区域差异的情况下,清甜、蜜甜和清甜蜜甜香型生态区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当提高,总氮含量和烟碱含量适当降低对感官品质有利,焦甜焦香、焦甜醇甜、醇甜香型生态区的规律与之相反。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烟叶感官品质回归预测模型精度较高(R2为0.80~0.90),两糖比值和烟碱含量对香气饱满度的贡献度较高,两氮比值对口感舒适性的贡献度较高。不同生态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不尽相同,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采用温湿度自控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时不同工艺条件对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香吃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变黄条件下,缓慢升温定色,烤后烟叶颜色偏淡,光泽发亮,能提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改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增加烟叶的香气物质的含量;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低.在高湿快速升温定色时,烤后烟叶颜色加深,光泽发暗.上等烟比例和均价较低.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高.烟叶在烘烤时,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其时间,再控制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有效地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品质.  相似文献   

12.
打顶后喷施不同生物制剂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常用生物制剂对烟叶品质提升的影响,探索适宜施用方法促进优质烟叶生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打顶后喷施6种不同生物制剂对烤后烟叶理化性状及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制剂对改善烟叶品质均有一定作用,赤霉素(GA3)能显著提高烟叶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叶质重和抗张性,有效的降低烟碱含量,提升钾、总氮含量,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提高致香物质含量,整体效果最优,生长素次之。  相似文献   

13.
李卓璘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492-4493,4506
[目的]探讨采收方式对白肋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式对逐叶采收和半斩株采收方式下白肋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半斩株采收提高了白肋烟的外观质量,改善了其感官质量,降低了烟叶总含氮化合物含量,使烟碱含量更加适宜,氮碱比得以提高,糖碱比和钾氯比也获得一定提升,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半斩株采收的白肋烟感官质量表现为刺激性小、干燥程度低、燃烧性好。[目的]半斩株采收的白肋烟品质总体优于逐叶采收的白肋烟。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烟末利用率,有效降低再造烟叶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压棒工序对烟末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及提取率、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棒过程可造成烟末少部分热水可溶物损失,对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且再造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差异不大;烟末压棒后其浓缩液粘度急剧增高。烟末压棒后进行再造烟叶投料生产可行,但需要降低烟末压棒时切断作用产生的细小颗粒,或提高烟末棒浓缩液的纯净度,降低浓缩液粘度。  相似文献   

15.
重庆烟区海拔高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重庆植烟区海拔高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重庆不同海拔烟区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并对其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海拔800~1 300m的最高,而烟碱、总氮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钾含量则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感官评吸结果显示,海拔800~1 300m的烟叶评吸质量最高。因此,重庆烟区的烟叶品质以海拔800~1 300m最优。  相似文献   

16.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烟叶(C3F)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总糖、糖/碱和K2O/CL与香气质指标均呈正关联,而总氮、烟碱和蛋白质与香气质指标均为负关联。不同品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联程度不完全相同,品种与内在感官质量的关系为:NC89〉云烟85〉K326〉NC82,为山东优质烤烟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提供一种简捷、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分离的细菌菌株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初烤烟叶B3F进行单菌株50d的发酵处理。结果表明,从豆豉中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烟叶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烟叶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各成分之间趋于平衡,香气趋于醇和丰满、细腻,刺激性和杂气明显减少;从普洱茶中得到的PE-1、PE-2菌株对烟叶品质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烤烟质量与焦油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对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与焦油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质量不同评价指标对焦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焦油影响最大的因素,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物理特性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燃烧性,同时也说明灰色关联分析在烟叶质量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烟叶质量一直是烟草研究的热点,大量统计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评判烟叶等级。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的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序列几何关系的度量来比较系统中多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其紧密程度可由序列曲线间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来度量,灰色关联分析在挖掘烟叶化学组分信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烟叶化学成分作为主线,综述了烟叶品质评价的现况,并对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比较了几种经典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算法和性质,以期为卷烟工业构建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