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RAPD引物和15个AFLP引物分析了明恢63与珍汕97A之间1209个位点的杂合性。结果表明,57个RAPD引物能扩增出3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6.9条,多态性带12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2.74%;15个AFLP引物共扩增出815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4.33条,多态性带28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5.46%。1209个位点显示汕优63的杂合性为34.57%。  相似文献   

2.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 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梗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标记位点96个,占总位点的78.05%,所用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720.2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2对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标记位点,其中172个具有多态性,占总位点的92.10%,SSR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794.显然,SSR检测出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RAPD和SSR标记的分子聚类获得了趋势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聚类树状图.聚类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揭示了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多于偏籼.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海南普通野生稻在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用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有36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DNA条带,其中28个显示扩增的多态性,这中间9个引物产生的13条多态性条带具有清晰、易分辨的特点,可以在供试的水稻组合与亲本之间,以及杂交组合之间进行区别和鉴定。微卫星分析指出,40对荧光标记引物中,13对引物产生的31条标记带,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且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与RAPD相比,微卫星分析具有多态性强、精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技术分析变叶木品种间遗传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7个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用15个单引物共扩增出85个DNA片段,其中清晰可辨、重复的片段有64个,占总数的75.3%。7个品种特有的RAPD标记被检测出,这些标记可作为区别不同品种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6.
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利用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31个恢复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5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DNA,选取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共获得78条带,其中6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8.7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31个恢复系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标记分析19个杂交亲本音质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6个引物在19个材料间共扩增出279条带,其中182条带(占65.2%)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2-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7条,并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它们的树形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标记鉴别玉米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从10个玉米品种种子胚中提取全基因组DNA,用正交实验法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然后用所筛引物对10个玉米品种DNA扩增,分析其扩增带纹差异,找出能够鉴别10个玉米品种的合适引物。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的ISSR-PCR反应参数为:1.5mmol/LMg2 、0.375mmol/LdNTP、0.5μmol/L引物、2.5UTaqDNA聚合酶;②从40条ISSR引物筛选出11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它们共扩增出101条条带;③利用引物UBC808能将10个供试玉米样品区分开。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38%。2种分子标记相比较,I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多态性比率更高。44份野牡丹属种质明显聚为2组,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平均相似系数0.75。基于不同引物的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和RAPD指纹图谱,采用这2种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 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 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 30条 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 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 6份(用 OPA- 20引物扩增 ) 到 12份(用 OPA- 11引物扩增 ) 的品种.用这 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 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 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 RAPD分析中,获得以 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 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 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 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 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 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