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藏区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旅游业发展在产值、就业、文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功效,以及旅游业在保护与传承区域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藏区的产业经济研究中人们开始逐渐重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本文将藏区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定位为:旅游业将承载工业经济空位后藏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职能。一是发展区域经济:二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三是处理好全球化与地方化冲突与交融中独特的民族文化根脉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2.
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的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潍坊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以国际风筝博览会和杨家埠大观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潍坊市的文化旅游业并没有充分把握其优势,没有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本市的特色产业。因此根据潍坊市当前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更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天祝县生态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祝县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特征、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等开展了较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资源利用较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旅游业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尽充分合理,对生态...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决策,基于该背景下兴起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婺源县江湾镇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第一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文化色彩暗淡、旅游形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应从适度地文化开发、多元化发展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喀什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其优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2):127-130,144
喀什作为我国最西边的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欠佳,大力发展其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产业是一个能带动很多相关行业发展的产业,而其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文章首先提出了进行产业优化的理论依据——产业政策,又通过SWOT法分析了喀什旅游业的现状,阐述对喀什旅游业进行产业优化的必要性,最后从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融资、人才战略、对景点的规划和宣传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旅游业与茶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使该地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最终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本文以余杭径山小古城村为例,并根据当地发展茶旅融合的基本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求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现代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功能及意义,着重从现代休闲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星子县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星子县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介绍,接着通过SWOT分析法对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为平顶山市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提出见解,也给同类型城市发展旅游业或者增加产业、城市转型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种在竞争性社会中的相对优势资源.笔者基于文化资本的概念,介绍了皖南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本化路径、文化资本化的制约因素,就皖南旅游业的文化资本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均衡文化资本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相结合,吸收和传承文化中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杨晓峰  汪威  张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58-259,267
甘肃省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旅游业的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剖析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蕾  庞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0-10571,10574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北省曲阳县羊平村为例,分析了曲阳县乡村民间文化旅游概况,阐述了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已经获得一定发展的优势,也总结了其道路绿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层次人才缺乏、小型商品开发不足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以商旅互动、立足文化、动态参与、系统规划、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乡村民间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并总结了相关发展战略。针对羊平村,从环境建设、石岗雕刻公园休闲区设计、黄石广场功能区设计、乡村旅游商品设计方面展开了重点建设项目探讨,以期能对我国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如具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具有特色民族文化等。以广西恭城红岩村为例,介绍了当地特色农业——月柿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新路径: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深化特色农业与休闲生态旅游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弛  管美艳  于立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15-18716
通过对小岗村的实地调研,从发展农业红色旅游的角度,分析了小岗村旅游业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小岗村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农业红色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发挥红色旅游政治、经济等多重功能,以利于小岗村农业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震后,彭州市相互毗邻的白鹿镇和九峰村的旅游发展都遭受了重创,但两地在震后却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对当地旅游发展进行了恢复和调整。通过对两地的灾后旅游产业恢复过程的分析,发现它们分别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二者在主导者、效用、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灾后旅游的恢复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干预和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其发展意愿,以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赫哲村具备深厚的民俗积淀,是我国北方渔猎文化的精神枢纽,鲜明的文化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介绍了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赫哲族基于旅游业的文化及价值变迁,顺势探讨了几种民俗旅游开发发展模式,力图基于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服务于以赫哲村为代表的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白云区十九寨的建设反映了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技术,并从田园风光、亲水空间、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等多元设计构思,打造独具特色的布依族农耕文化、禅佛文化、现代广场文化和山水田园自然生态景观。从规划设计入手,以贵阳市白云区十九寨为例,对江西省西湖李家村10年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经验与投资效果进行了评价,肯定了投资方向的有效性和投资模式的可行性,为我国南方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村脱贫致富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7.
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进行实地调查,从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民居接待与餐饮服务、集体接待表演、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村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发展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较少、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益无法挂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应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层次,增加群众受益;把握"不参与就是最大参与"的原则,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民俗实物博物馆;营造浓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加强与周边村寨的旅游合作,尽量做到"产业链本地化";创建肇兴侗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各方资源,有效兼顾了乡村旅游开发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化提供了借鉴。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认识;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三是保证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利和福利增长;四是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漳平市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为漳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以漳平市上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上界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探索制约上界村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结果/结论】文章从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4个方面,提出上界村应着力打造乡村特色“莲”品牌;加大文创产品创作力度;多途径营销渠道推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专业人才等多个具体建议,为促进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市怀来县的鸡鸣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驿站,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鸡鸣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主要手段,对鸡鸣驿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创意分析,提出保护性开发的战略措施,以期实现其由传统的"文物旅游"逐步向现代的“文化旅游”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