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李学友 《森林工程》2007,23(3):85-87
根据吉林森工集团的实际情况,从工业原料林建设的越要性、可行性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阐明了关于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吉林森工集团是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也是东北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的样板。制定吉林森工集团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在总结该集团几年经营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了吉林森工集团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制定了吉林森工集团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山上平湖水上山,镜泊风光胜江南"。镜泊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北部边陲,吸引着八方宾朋。2012年8月31日,群贤毕至,相聚在镜泊湖畔的龙江森工东京城林业局鹿苑岛,吉林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在此隆重举行第三届东北内蒙古四大森工集团年会。本届年会由龙江森工集团主办,以"转型发展与新型林区建设"为主题,四大森工集团围绕保护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态安全、应对气  相似文献   

4.
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东北国有林区组建的第一个森林工业集团,该集团运行4年来,效果明显,效益显著。他们的经验是: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战略;抓大放小,强化资本经营;减员增效,实施转岗工程;立体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给其它森工企业树立了典型,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中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测算了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6年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总体上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的演进阶段,并且由经济绩效大于生态绩效转变为生态绩效大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增长趋势略高于经济绩效增长趋势;综合绩效水平最高的是吉林森工重点国有林区,而后依次是龙江森工重点国有林区、长白山森工重点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影响森林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生态外部压力、经济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闽北林区工业原料林的产生背景 ,明确了工业原料林的内涵 ,揭示了目前工业原料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闽北林区发展工业原料林必要的政策措施 ,提出了闽北林区发展工业原料林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森工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在我国林业工作中,内蒙古森工集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内蒙古森工集团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位置。其经营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8.15万平方公里,经营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均居全国四大国有林区之首,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森工集团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同样特殊而重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林木产品生产基地,现在还是潜力巨大的森林旅游目的地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能源后备基地。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是在特殊的历史与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依托于森林资源发展的特殊区域,政企合一体制贯彻时间最长且最为彻底,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受惠于单位制,而在市场经济下却受限于此,导致改革瓶颈的出现。文中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其从单位制存续下来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依附关系已掣肘林区发展,成为阻碍社会职能彻底剥离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在平衡多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破解依附关系,进一步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上旬、11月中旬,我们与国家林业局的同志分别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就重点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考察了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和延边林业集团,实地走访了大海林林业局、桦南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和龙林业局。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现行的重点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必要的改革势在必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FSC森林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森工集团森林认证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森工林区森林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开展森林认证的必要性,对吉林森工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洪长福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Z1):40-42,46
根据速生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点和我省情况,提出"有性育种、无性造林",集约经营,以轮作代替混交,引进"农业森林"概念,既用地又养地等技术思考,并提出缩短采伐限额的编制年限,采伐指标单列,逐步改革育林基金的收支方式,采用"林分改造"、"补充主伐"解决工业原料林建设用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和提高质量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江西省森林资源总体上存在质量不高、资源利用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统一对森林资源质量的认识、加大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合理布局木材加工产业、加强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人工林质量评估标准等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业原料林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基地规模急剧扩张弊端凸显。各种因素正在干扰项目的运作及增加经营目标实现的难度,影响项目建设的风险在加剧。理性应对项目风险的挑战,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投资者长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区森工企业虚拟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汉章  薛伟 《森林工程》2010,26(3):72-77
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治理森工"两危"的要求,结合东北林区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应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经营变革,提出森工企业虚拟经营新理念,旨在破除思维定势,走出传统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实现理论创新,提出以顾客为中心、追求时间与速度的全新的林区现代虚拟企业运作模式,以适应网络时代对林业企业竞争模式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广西商品林可持续经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具有发展商品林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近年来正逐渐成为我国林浆、林纸、林板、林化发展一体化的重点省区之一。为满足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科学规划商品林基地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对广西商品林可持续经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广西商品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1.4 m×1.4 m、1.1 m×1.2 m、1 m×1 m、0.5 m×1.0 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7 a的定位观测表明,1.1 m×1.2 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17.
以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为指导,依据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经营模式的经营模拟系统,建立了该经营模式的经营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该经营模式提供的优化经营技术,经营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可获得最佳的经营效果,投入产出比高达494%  相似文献   

18.
陈永聪 《绿色科技》2012,(10):87-89
对21年生的火炬松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胸径、树高前期速生,数量成熟期早,可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培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火炬松工业原料林的两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森林认证助推世界私有林及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上绝大部分森林是私有林, 而随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森林认证对促进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发展现状、模式和作用的基础上, 对如何推动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toward a bioeconomy calls for finding new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whole sector to retain its future viability.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actors in the Finnish forest-based sector, as they supply 80% of 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control numerous othe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forest-based ecosystem services. Our study analyzes forest owner views on the future use of forests in Finland, their perceptions on the evolving sectorial interlinkag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now and in the future bioeconom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wo phases: through telephone interviews of forest owners (n?=?278) and four focus group (FG) discussions (n?=?17), and were analyze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interviews showed that forest owners consider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ctor toward bioeconomy to come from collaboration with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es. During the FG phase, we identified new possibilities founded on forest-based recreational services, cooperation with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in increasing value-added wood products. In total, forest owners as a high-involvement group emphasized future value creation to be based upon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n diversifying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s beyond the dominant raw material-driven mind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