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茵株MC3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舳.8%。培养72h和84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80.8%和81.2%。以玉米粉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60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2%和87.8%,而葡萄糖的絮凝效果更稳定。pH值6时,培养60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81.O%。菌株MC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葡萄糖替代查氏培养基中的蔗糖,培养液初始pH值6,接种量为10%,在该条件下培养60h和72h后菌株MC3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9%和92.0%。f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几株微生物产絮凝活性及不同培养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方法J取几种不同的微生物菌种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分别测其絮凝率,选择一种絮凝率高的菌种分别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以及助凝剂等条件,优化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参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在30℃、170r/min下培养72h后,其絮凝率最高,达95.7%。不同的碳源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不同,从高到低为葡萄糖〉蔗糖〉淀粉〉乙醇〉甘油,以25g/L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液的絮凝率高达91.4%。氮源以复合性氮源为佳,絮凝率〉80.0%。培养基pH值为7.5,絮凝效果最佳。助凝剂以添加1.8mmol/L的Ca^2+效果最佳。[结论]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条件产生的絮凝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崔钶  信欣  羊依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0-12622,12629
[目的]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并对其絮凝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从成都市土壤中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7。考察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其活性成分分布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时间为72h,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4.5%。该菌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多糖,含量高达85.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和能生物降解的水处理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邓冬梅  彭晓春  陈志良  董家华  刘旺  杨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386-11387,11393
[目的]筛选微生物絮凝剂高效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絮凝剂产生菌株,考察它们对焦化废水的絮凝效果,并探讨了利用糖蜜废液作为廉价培养基扩大培养菌株的可行性。[结果]从活性污泥中共得到4株絮凝率〉70%且絮凝特性稳定的菌株。其中,J-Y1和J-Y2菌液的絮凝活性最好,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4.4%和98.9%,在处理焦化废水时絮凝率最高分别也达到88.4%和93.9%。J-Y1和J-Y2在糖蜜废液中均生长良好,且糖蜜浓度未对絮凝率产生显著抑制。[结论]糖蜜废液可为J-Y1和J-Y2的扩大培养提供廉价的营养,并且这两个菌株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均具有相当高的絮凝能力,表明它们在废水处理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90-8993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一株高絮凝活性菌株并探究其絮凝特性。[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并进行鉴定。对该菌株所产絮凝剂进行提取纯化,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絮凝特性。[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plumuthica)。该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达到最高絮凝活性仅需10h,这有可能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红外分析结果,该菌所产絮凝剂是一种酸性多糖。当微生物絮凝剂用量为0.7mg/L,pH为2-7,温度30-80℃时,均具有很高的絮凝活性。[结论]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和其他研究的菌株相比,具有用量少和比较宽泛的pH、温度使用范围的特点。该菌株所产絮凝剂能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能力。  相似文献   

7.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从浓缩污泥中筛选到1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探讨了培养基不同碳源和氮源、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并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絮凝活性分布、替代培养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7.14%;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属于固氮菌;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且絮凝效果优于0.1%聚丙烯酰胺;该菌能在沼液中生长,且发酵液絮凝率为76.82%。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MBFF6,其絮凝率可达95.7%;根据细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加入的菌液体积分数2%,Ca2+浓度4.5 mmol· L-1,pH 7.0;该微生物絮凝剂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啤酒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优化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以期获得价廉、高效的絮凝剂。[方法]从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采用啤酒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优化其培养条件,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菌株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将啤酒废水稀释10倍后,BOD5为7880 mg/L,无需另外添加碳源,添加尿素1.0 g/L,总氮约为540 mg/L,最佳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絮凝效果最好,达96.8%。[结论]啤酒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直接利用啤酒废水作为培养基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其高岭土悬液絮凝率也达到88.2%,可以大大降低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唐宏科  王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39-1041
[目的]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研究其絮凝性能。[方法]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少量乙醇为互溶剂,甲醛和二甲胺为阳离子化试剂,通过接枝聚合反应获得聚合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进行阳离子化,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并测定接枝率和胺化度,最后进行絮凝效果试验。[结果]新型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比为1∶3,引发剂用量为1.25%(单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疏水单体比例为10%;mannich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酰胺-甲醛-二甲胺的比例为1∶1∶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结论]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旭辉  梁宗琦  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36-3337,3340
[目的]从不同生境分离筛选产絮凝剂微生物,并研究其絮凝特性及对废水的絮凝效果。[方法]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测定絮凝率,选择絮凝率高的菌株,研究产絮凝特性及对不同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分离得到60株菌株,其中1株SS-3产絮凝剂活性高,经鉴定为棉生枝孢,为国内首次报到棉生枝孢产絮凝剂。实际废水絮凝试验显示,该菌对废水中悬浮物去除能力强,对色度类废水脱色能力也达50%。[结论]SS-3对浊度废水比对色度废水的去除率要好。  相似文献   

14.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马金华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83-7084,7087
[目的]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的最佳条件。[方法]以3%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研究不同温度、pH、絮凝剂用量、处理时间等对马铃薯深加工的废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每100 ml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在3%聚丙烯酰胺用量为8 ml、pH为5.5、处理时间为36 h、温度为30℃条件下进行絮凝,有机污染物(CODCr)的沉降率可达53.69%。[结论]有机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有效絮凝沉淀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达到用微生物净化去污需要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几种无机絮凝剂以及复配入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阿维菌素厌氧废水的絮凝效果,并确定最佳的絮凝条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FeCl3、Fe2(SO4)3、Al2(SO4)2、KAl(SO4)2以及和PAM的复配处理阿维菌素厌氧出水,研究絮凝剂处理后废水的COD、色度的去除率。[结果]FeCl3+PAM复配絮凝剂为最佳絮凝剂,即投加量为每吨废水125 g FeCl3与5 gPAM时,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51%和65.81%,絮凝剂以分析纯计算,FeCl3+PAM复配絮凝剂的处理成本为2.52元/t废水。[结论]复配入PAM后,无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大幅提高;FeCl3+PAM复配絮凝剂为阿维菌素厌氧出水的最佳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72-1973
[目的]确定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开发有效地处理印染废水的新技术。[方法]用新型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作为生物絮凝剂,AlCl3溶液作为助凝剂,对印染废水分别进行条件试验和混凝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絮凝范围和条件,并对不同的普鲁兰用量、助凝剂用量、pH值等6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条件试验表明,普鲁兰与AlCl3的最佳配比为2∶6。CODcr去除率正交分析表明,6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依次为:混合时间>普鲁兰用量>反应时间>AlCl3>沉淀时间>pH值。最佳絮凝条件为:3g/L普鲁兰、12 g/L AlCl3溶液、pH值6.5、混合时间30 s、反应时间15 min和沉淀时间40 min。[结论]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印染废水中CODcr去除率达8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