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福泉市进行了云烟87烟垄绿肥不同压青量田间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计数与分离不同处理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应用ITS、16S rDNA测序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1)微生物数量。经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压青后,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非压青田,其中处理2(压青15.0 t·hm~(-2))可培养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多,处理3(压青22.5 t·hm~(-2))可培养的细菌数量较多。但随时间推移,压青田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2)微生物多样性。对移栽后30 d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属种的初步鉴定,分离到可培养真菌427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离到可培养细菌404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到可培养放线菌141株,鉴定出3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肥可促进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看,以处理2(压青15.0 t·hm~(-2))的烟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8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部分优势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8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较复杂,细菌共分离到9个属,其中以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为主;真菌共分离到11个属,其中以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占主要优势;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蓄水前后的变化,对三峡库区万州区、云阳县和巫山县等3个采样点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在淹没后均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真菌数量略有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略有减少,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3种可培养微生物所占比例来看,细菌和真菌占有比例略有增加,放线菌比例略有减少,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管是淹没前还是淹没后,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其次,真菌数量最少。消落带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淹没前后变化不明显,说明当水位消减后消落带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恢复较快,在土样中共分离出优势放线菌和优势真菌各3属。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花棒不同年龄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和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差异,采用平板涂布法从花棒根际土壤分离并鉴定细菌44属,真菌24属,放线菌19属;细菌数量在花棒林内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花棒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根际效应春、夏、秋分别为1.13、1.08、1.87.不同林龄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逐渐降低.土壤细菌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统计各林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垂直方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3种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3种林型根际细菌数量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细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落叶松林根际真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真菌数量则先增大后减小。3种林型非根际真菌均有逐渐减小的规律;3种林型根际与非根际放线菌则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樟子松林微生物总数的层化比率最大,落叶松林次之,白桦林最小。[结论]白桦林的土壤微生物最为活跃,各个土层微生物总量高于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该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根际微生态。[方法]采取土壤分离培养分析了施用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在甜瓜生长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结果]接种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不同生长时期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能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甜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开发利用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方法]使用K562细胞的SRB法筛选模型,对从贵州省施秉县采集的冬凌草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的207株微生物(放线菌112株、真菌95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得到活性菌株共27株,阳性率为13.0%,其中真菌13株,放线菌14株。[结论]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寻找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1.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怀良  龚振杰  陈欢  郭文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3987-13988
[目的]为研制堆肥高温菌剂和生产高温纤维素酶奠定基础。[方法]从牛粪自然堆肥中分离出高温纤维素分解纤维素菌,并测定其外切纤维素酶活(C1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FPA酶活(FPase)。[结果]从5种高温纤维素分解菌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较强的高温细菌HB4和高温霉菌HM。[结论]高温细菌HB4的C1酶、CMCase、最高,分别为0.016 1 IU/ml、0.923 8 IU/ml;高温霉菌HM的FPA酶活最高,为1.053 5 IU/ml。经初步鉴定HB4为热酸菌属(Acidothermus),HM为链孢霉菌属(Neurospora)。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植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促进橡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集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橡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橡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均呈细菌>放线菌>真菌的顺序分布,细菌所占比例大多在90.00%以上,甚至还有高达99.80%。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均以砂页岩母质土壤中最多,但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所占总菌数的比例相近。种植RRIM600橡胶树土壤中的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都比种植PR107的多,尤其细菌数是PR107的2倍多,但各自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所占总菌数的比例相近。由于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即使植胶时间一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任立红  刘德良  钟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32-14536
[目的]探讨冬春季梅州市各功能区绿地的抑菌效应。[方法]2008年1~4月对梅州城区不同功能区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测定,计算抑菌率,并进行空气微生物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梅州市不同功能区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存在差异,商贸区(F)的平均微生物浓度最高,为21 334 CFU/m^3,文教区(A)的平均微生物浓度最低,为3 794 CFU/m^3,不同功能区间的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大小排序为商贸区、 交通区、 医院区、 风景区、 居住区、文教区;梅州市城区绿地中微生物组成的总趋势是细菌(53.7%)〉真菌(34.5%)〉放线菌(11.8%);影响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是绿地结构、温度、相对湿度等;除文教区(A)的绿地空气质量处于较清洁状态外,多数功能区的绿地微生物污染都达到或超出了轻微污染的程度,其中,商贸区(F)和交通区(E2)样点的空气质量最差,达到中度污染。[结论]绿地可以有效降低空气含菌数量,抑菌效应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释放,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改良土壤,减少化肥施用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过量化肥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法]在银川平原引黄灌区旱地春小麦播种时,用"西夏牌"农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拌种,设计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微生物菌肥在碱性轻盐化旱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西夏农用微生物菌剂拌种,能够促进春小麦根系发育,增加春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增产962.55kg/hm2,增产幅度达22.08%,增收1 946.35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结论]"西夏牌"微生物菌肥成本低,增产增值效果明显,可以作为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一项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重庆市农产品产地大气降尘时空变异。[方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重庆市农产品产地大气降尘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大气降尘季节均值符合高斯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4个季节降尘量符合高斯或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研究发现,重庆西南部江津区大气降尘量最高,向北、东方向逐步降低。同时,大气降尘量呈现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最低的规律。以江津区为中心的渝西地区应作为大气降尘污染的重点控制区。[结论]该研究可为农田重金属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品种及种植时间对早春大棚番茄果实大小整齐度的影响,为探索早春抗逆栽培技术和番茄果实商品果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时间研究早春塑料大棚番茄的果实整齐度。[结果]早春番茄果实次果率和果实大小整齐度受品种和环境影响较大,在33个测试番茄品种中采收前期果实次果率最高可达98%,最小6%;果实大小整齐度较好的品种商品率达50%以上,整齐度差的品种商品性不足20%。[结论]同一种植时间果实次果率采收前期高于中期,但同一采收期间不同种植时间次果率没有显著差别。种植时间与采收时期都对果实整齐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患病罗汉鱼疑似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罗汉鱼疑似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方法]对患病罗汉鱼进行体表、口腔、鳃、肾、肝、肠等器官及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在病灶(下颌)、肾、肝、鳃处分离细菌,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病灶(下颌)、肾、肝、鳃处分离出3株优势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测定,鉴定出该3株细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适宜盐度分别为:10.00‰~20.00‰0、.01‰~1.00‰、0.01‰~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为找到预防与治疗罗汉鱼疾病的有效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观赏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王冠玉  黄宝灵  唐天  吕成群  韦立秀  王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96-15698,15701
[目的]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园优良树种展示区的5种林地:灰木莲8年生(G1)、灰木莲45年生(G2)以及对照林地桉树林(CK1)、杉木林(CK2)、相思林(CK3)的0~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土壤生物试验法和土壤酶活性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表现为CK2〉CK3〉G1〉G2〉CK1;真菌数量表现为CK1〉CK2〉G2〉CK3〉G1,放线菌数量表现为CK1〉CK2〉G2〉G1〉CK3;微生物总量表现为CK2〉CK3〉G1〉G2〉CK1。[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各林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果聚糖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玉米品种,2009~2010年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运筹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随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均表现为Opt N处理最高,CK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二者之间。各处理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持续上升趋势,瞬时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移不同处理间差异增加,瞬时水分利用率处理间的差异在各生育时期变化不大。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Opt N处理下最高,CK最低。2年的产量结果均以Opt N处理最高,130%Opt N处理次之,CK最低。不同处理下,产量与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光合能力、瞬时光能利用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Opt N处理(优化施氮300 kg/hm2,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按1∶3∶6施用)是试验地区超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