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黄连木苗高生长的速生期在7月初至8月初,虽持续时间仅30天,但此时期苗高生长量最大,占总生长量的33.6%,苗高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初,8月下旬后苗高生长缓慢,11月苗高生长基本结束。黄连木的地径生长的速生期持续到10月下旬,地径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9月初,较苗高生长的峰值晚30天,11月初之后地径生长缓慢,11月下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年生岗梅Ilex asprella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进行定期跟踪观察、调查,岗梅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曲线均呈“S”形,快速生长阶段均集中在5-8月份之间。苗高与地径均有两次高峰生长阶段,分别在6月和7月。8月开始苗高和地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进入11月生长缓慢,直至12月份基本停止生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均符合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的生长规律。根据岗梅幼苗生长特点,幼苗生长过程可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萌动期、出苗期、生长早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大果山楂(Malus doumeri)幼苗生长节律,以9个大果山楂优株幼苗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进行观测,评定其幼苗质量,对幼苗生长期进行划分,使用Logistic模型拟合幼苗生长曲线。结果表明,5和8号幼苗苗高、地径较优。Logistic模型对大果山楂苗高和地径的拟合度分别为0.995、0.987;苗高生长拐点为9.8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65.25 cm;地径生长拐点为7.9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4.19 mm;拟合效果显著。根据实际调查及拟合结果,将大果山楂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苗高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4月15日)、速生期(4月15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5日—10月15日)及地径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2月15日)、速生期(2月15日—6月15日)和生长后期(6月15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4.
定量分析了无患子苗期地径、苗高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其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可划分为始盛期、速生期、盛末期3个阶段。在始盛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1.56%和18.96%;进入速生期后,苗高、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比例为58.83%、66.90%;进入盛末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占生全年生长量比例仅19.61%,14.14%。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与生长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在海南的引种适应情况,为东革阿里在海南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对东革阿里1年生实生苗进行物候、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动态观测和研究,并分析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革阿里在海口云龙地区可全年生长,全年可抽梢2...  相似文献   

6.
美国红桤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红桤木在我国南京周边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是影响红桤木幼苗死亡率的关键因素.红桤木1 a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呈"S"形曲线,整个生长经历了一个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对比南京江宁和六合两试验基地1 a生红桤木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表明,2个试验地的环境因素对地径的生长量影响不大,红桤木在南京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苗期年生长节律及其生物量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黄连木幼苗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在定期观测的基础上,研究黄连木苗期年生长动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以及植物生长指标与生物量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苗期生长过程中,黄连木的苗高、地径、冠幅生长均呈现"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方程和生长曲线能对其动态生长节律进行很好地拟合。结合实际测量值将黄连木1年生幼苗的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末期。各指标速生期的生长量占其总生长量50%以上;黄连木1年生苗木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比例为1.78∶1.00;苗木生物量各指标中,地径与苗高、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显著相关,苗高与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显著相关,茎干质量与叶干质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黑松苗木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树种奥地利黑松1年生容器苗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根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苗高生长量与侧根鲜重关系最密切,地径生长量受根系鲜重影响最大。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根系生长关系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山丹县碧玉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生长观测结果表明,碧玉杨在山丹县长势良好,苗高速生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3.44%,生长高峰期为7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下旬,期间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48.2%,生长高峰期为8月上旬。在幼苗期、速生期、硬化期、休眠期4个生长阶段,采用科学管理技术可提高碧玉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三尖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三尖杉和篦子三尖杉幼苗生长曲线均趋直线,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停滞期;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江西崇义、上饶,福建明溪,安徽黄山,广东午远5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Ⅰ型,该类型整个生长期生长较快,但在前期生长较缓慢,后期有一明显相对生长迅速期;江西修水、井冈山,贵州黎平、从江,云南石屏,河南洛阳,四川峨嵋,湖南绥宁,湖北恩施9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Ⅱ型,其整个生长期生长速率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明显可区分的相对生长迅速期;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接近Ⅱ型,介于不同种源三尖杉之间。对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源间幼苗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与试验地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较大,生长量最大的为安徽黄山种源,1年生苗高为18.60 cm,生长量最小的为湖南绥宁10.90 cm,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高生长量为11.00 cm。  相似文献   

11.
在皖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基肥进行蒜头果引种育苗对比试验,以观测不同基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影响明显,并表现出喜钙的特性。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基肥对蒜头果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喜钙特性,采用合理的苗期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油茶病害发生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油茶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油茶病害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多年观察,共发现安徽油茶病害20余种,本文对其中常见、且危害较为严重的15种病害的发生与危害以及识别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历程,从政策支持、种苗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安徽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同时,对安徽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舒城县油茶低产林类型与综合改造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城县是安徽省油茶重点发展县,油茶产业开发走在全省的前列。本文阐述了舒城县现有油茶低产林类型、改造模式及其技术措施,对分类实施油茶低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2007年从江西和广西引进广州市的29个优良油茶品种进行营养生长、开花动态、花朵形态、果实发育、产量和抗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优良品种中,大部分品种的营养生长较好、抗性较强,且有部分已开花、结果。由于试验数据仅是引进品种早期1~2年的观察结果,其对当地的适应性和表现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的辣木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云南的开远、东川、永仁、思茅、瑞丽5地进行了8个种源,2个品种的辣木引种试验,所引种的辣木其幼树期表现出生长迅速,能正常开花结实的状况;且所引种的10个种源(品种)间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辣木定植后,呈现持续生长的状态,无明显缓苗期;年生长态势在年内大部时间生长迅速,到11月初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生长减缓,粗生长在后期增长明显加快。表明辣木生长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引种的辣木植株1年生枝耐修剪,显示其为易于更新的树种。另外,引种的辣木叶中蛋白含量与原产地基本相同,但钙、钾、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原产地,而维生素含量则高于原产地。  相似文献   

17.
用1年生与2年生油茶苗木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内(含苗龄时间),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叶片性状、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试验,掌握了油茶不同苗龄造林当年生长发育的特点,为油茶幼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油茶套作茶叶和油茶纯林粗放经营2种经营模式对油茶生长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经营对油茶树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冠幅以及结实都有极显著促进作用;粗放经营模式下油茶生长缓慢,产量显著低于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以来,安徽各地先后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1年12月,安徽共选育出油茶良种36个,其中选育于本地的良种31个,引种良种5个.果实特征:果实颜色有红色、青色、黄色;果实形状有球形、椭圆形、桃形、尖桃形、枣型、三棱柱形、吊钟形、鸡心形等;果实成熟期有寒露籽和霜降籽.经济性状:平均鲜出籽率、出仁率和果油率分别为47.71%(65.96%~ 36.02%)、60.55%(72.6%~43.2%)和8.015%(11.56%~5.6%);安徽省内油茶良种栽培区域按果实成熟期划分,寒露籽主要在皖东和皖西北,霜降籽主要在皖西南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