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伟芬  唐洁  何华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6-8538
根据肇庆6个站点1988-2007年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统计和分析出肇庆地区霜冻的气候特征及初、终日期的变化规律。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归纳出几种与霜冻发生相关联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这对霜冻的发生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结合日常的霜冻预报经验,对霜冻预报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a=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相似文献   

3.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4月、2011-2020年4月乡镇区域自动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核桃霜冻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萌芽-开花期的霜冻是对蓝田核桃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霜冻最早出现在4月1日,最晚出现在4月27日(葛牌),一般出现在04-07时。4月上旬是蓝田县各地霜冻发生的集中时段,4月中旬塬区、山区易发生霜冻,4月下旬山区仍有霜冻发生,应结合各地霜冻发生的规律,开展霜冻气象服务。冷空气是霜冻发生的主要原因。霜冻气象服务中应关注冷空气过程。以4月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利用Arcgis10.5软件空间插值的功能将蓝田县划分为霜冻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绘制蓝田县核桃霜冻风险区划图,为防御核桃霜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凤县花椒冻害机理的研究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凤椒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凤县霜冻害气候资料的分析,找出影响凤椒生产的主要霜冻害类型,进一步分析霜冻害发生的生理机理。提出预防凤椒霜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了安徽省66个气象台站40年的霜冻气候资料,对初霜冻期、终霜冻期、年霜冻日数、无霜冻期等霜冻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省霜冻发生的一般气候规律.在此基础上,将我省划分为4个霜冻区,即淮北东北部及大别山重霜冻区、淮北西南部和江淮次重霜冻区、沿江霜冻次轻区和皖南霜冻轻区.论述了各区的范围、特点、霜冻气候指标和主要农作物.为农业生产规划和和防冻技术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玉米初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1~2007年东北三省32个气象站的初霜冻日期和9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初霜冻发生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积温变率法对东北三省初霜冻进行初步预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初霜冻的发生时间不存在规律性,呈波动式变化,辽宁省初霜冻发生日期呈现推迟趋势;初霜冻出现时间在地域上呈由北向南逐渐推迟趋势,黑龙江省出现最早,辽宁省出现最晚,反映了区域热量差异,黑龙江省最易发生初霜冻,粮食生产受初霜冻影响的风险最大;积温变率法预报初霜冻,检验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预报效果较好,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7.
一次特强霜冻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振荣  郭良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05-20207
以≤-2.0℃地面最低温度作为霜冻指标,利用河西走廊中西部10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时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数值预报资料,采用现代天气诊断方法,对2004年5月3~4日特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针对霜冻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在剖析环流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500 hPa的v风场及其廓线;总能量的平流变化等物理量。结果表明,北风带的东移南扩是造成此次大范围霜冻天气的关键因子,总能量的持续偏低使得强霜冻的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 d、3.9 d和3.9 d。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 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约每10 a升高0.3℃。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8%,中度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推迟。  相似文献   

9.
乐都区引进甜樱桃栽培项目以来,频繁受到越冬期冻害、春季晚霜冻危害,对进入盛果期的甜樱桃产量和果农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制约了甜樱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乐都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甜樱桃越冬期冻害、春季晚霜冻发生的农业气象指标,采用频率表法对近三十年气象资料中甜樱桃免受冻害和晚霜冻的温度保证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经分析,乐都区热量资源较欠缺,冬季寒冷,且冬、春季年际间温度变化波动大,甜樱桃安全度过冬春季各发育期的温度保证率偏低。受越冬期冻害、萌芽期霜冻、开花幼果期霜冻三个不同阶段农业气象灾害的制约,甜樱桃高产栽培的保证率偏低,受危害风险较大,冻害和晚霜冻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长顺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0年30年期间霜冻发生次数、初终霜日、无霜期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统计量、距平累积等方法研究了长顺霜冻发生次数、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时间变化规律,发现:长顺县这30年间,霜冻主要发生在每年冬季的12月份,全年、冬季和12月份霜冻发生次数随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初霜总体呈现随时间逐渐推迟的趋势,无霜期有非常不明显的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褚晓菊  陈英  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45-7247
通过分析2013年4月5~6日陇南市发生的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总结了此次霜冻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次霜冻天气订正了原有的霜冻天气预报指标,尝试寻找新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异常偏高状态为此次强降温霜冻天气的发生积累了能量;咸海里海暖高压中心的形成为新地岛附近冷空气的南下以及原有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过程前期的降水天气不利于霜冻的形成,但由于冷空气强,加上降水过后天气转晴,辐射降温加强,强霜冻是平流降温与辐射降温综合影响的结果。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形势场的预报对此次霜冻天气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蔗区霜冻影响规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防城港市上思蔗区霜冻天气进行系统普查,了解霜冻天气的年变化、月(旬)变化,分析蔗区霜冻天气与温度、气压、云量、风速等天气现象的相关性,应用广西甘蔗气候区划霜冻灾害调查的成果,对蔗区霜冻灾害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蔗区霜冻灾害预防及措施,以期为减轻霜冻天气对上思县甘蔗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利用历史天气图和西吉县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西吉县春霜冻和秋霜冻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吉春、秋霜冻大多与新疆高压脊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0年四会市气象观测站50年逐日观测资料,对四会市出现低温和霜冻的日数、年、月变化及其强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的前期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浅析,找出单站气象要素与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5月2、15、23日甘肃中部金昌地区出现3次霜冻天气,其中以15日的霜冻强度最大,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前期气候背景、数值产品预报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抵抗低温冻害的能力减弱;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发展为冷空气的南下及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霜冻多发生在天空晴朗少云、风力较弱、温度显著下降的寒冷夜晚;强霜冻往往是由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所致;欧洲中心和T639形势场及其细网格温度场预报对霜冻天气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永宁县主打的露地供外蔬菜品种菜心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4月初的霜冻天气对露地蔬菜的影响开展综合试验研究,第一年通过室内人工霜箱模拟试验得到初步指标,次年开展室外大田霜冻环境试验研究,结合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和菜心受冻后的统计症状,得出菜心的霜冻指标及适宜霜冻防御技术。结果表明,菜心幼苗轻度冻害的指标为-2.2℃左右,中度到重度冻害的指标在-3.3℃左右,重度到致死的指标在-4.2℃左右;最有效的霜冻防御措施为给植株喷水。  相似文献   

17.
刘丽  王晓红  黄晓慧  徐方奎  赵慧颖  谢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92-14493,14495
根据大兴安岭东南部3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8年霜冻气候资料及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东南部农业区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主要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早(秋)霜冻初日推迟,晚(春)霜冻终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农业区霜冻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春霜冻期低温强度变化趋势较秋霜冻期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09年托里县地面气象观测实测资料,对当地霜冻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托里县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需要注意防范个别年份出现的初霜日提前、终霜日延后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9.
云天  刘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02-9804
[目的]分析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方法]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环流形势、天气要素特征等方面对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的产生进行了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具有寒潮爆发性质的强冷空气影响过程;前期高空形势稳定,吉林省高温少雨,后期极涡大槽加深发展,强冷空气南下,在大槽冷锋东移之后,冷空气在该省爆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霜冻天气产生条件是东亚大槽和强冷锋的过境、高空处在西北气流的控制之下,该省中东部850 hPa温度)≤4℃,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 020 hPa,且位置恰处该省中东部地区,冷空气的控制时间≥36 h、48 h内降水<10 mm。[结论]这次过程中产生的天气条件和要素条件对今后夏季霜冻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