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龙伟  姚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62-16663
[目的]调查持续干旱对云南文山油茶的生长影响。[方法]调查5个观察点的滇油系列油茶品种在2009~2010年云南旱灾中的表现。[结果]虽然油茶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伤害,抽梢受到了抑制,但依然保持了稳定的产量,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且经过抚育管理后的油茶林损失小于未经抚育的。[结论]水分对油茶新梢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合理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树体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砧穗芽苗砧嫁接效果。[方法]以3种油茶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根系的各项指标(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本砧嫁接苗在地下部分根系的各指标生长状况上相比采用不同种砧穗嫁接的苗木占有更显著的优势。白花油茶本砧嫁接苗的主根直径较大,为4.758 mm,其主根较为发达;怒江山茶本砧嫁接苗根系的细根较为发达,在根径级d≤0.5 mm中,从根系长度、根尖数、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各方面都表现为最大,分别为:959.20 cm、1 602条、61.59 cm2、19.61 cm2。[结论]可培育白花油茶(接穗)怒江山茶(砧木)嫁接苗,为农民增收、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状况,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经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方法]对建瓯市油茶幼林开展了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对比栽培试验,对不同套种作物林下油茶幼苗的生长状况(单果的鲜果质量、鲜果密度、鲜籽质量、鲜籽密度、鲜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林地土壤通气度、持水能力和肥力,以及各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油茶-绿豆、油茶-籽粒苋为建瓯市油茶幼林套种模式的首选,其次是油茶-花生、油茶-黄豆套种模式。[结论]这几种套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方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20-12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油茶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油茶1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环状沟施法研究不同施氮量(2、4、8 g/株)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油茶扦插苗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但不同施肥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从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侧根数量看,施用4 g/株时促进作用最大,比施用2或8 g/株的处理效果均优;从生物量看,以施用8 g/株氮肥的处理效果较好。[结论]该研究为黄山地区油茶幼林的养分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油茶(Camelliaoleifera)品种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及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阐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状况,为油茶苗的适应性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用叶绿素仪测定海南引种栽培的4个油茶品种叶绿素含量,研究油茶幼苗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不同叶位叶片及同一节位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存在差异。cl03、cl04和cl40品种为一类适应种,cl23为另一类适应品种,且cl03、cl04和cl40品种适应性较cl23高。[结论]油茶幼苗期植株中部叶位叶片的中部的叶绿素含量变异不大,相对稳定,因此选择这一部位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7.
周希  张婷  张苗  王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58-8959
[目的]了解油茶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为油茶育种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油茶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果]从油茶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9株,经鉴定为9个属,大多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是优势属。在油茶根部筛选出内生真菌6株,涉及3个属;茎部10株,涉及5个属;叶部18株,涉及7个属;果实5株,1个属。[结论]油茶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油茶大树嫁接成活率低,品种更新成本高等问题。[方法]对不同嫁接时间、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粗度、接穗不同成熟度嫁接进行研究。[结果]砧木用直径4~6 cm的大枝,接穗用当年抽生的半木质化绿枝带一叶,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皮下腹接,9月补接,嫁接成活率达94%以上。[结论]用该研究成果可在1年内品种更新嫁接成功,降低低产园品种更新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9.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分析油茶子萃取物的组分。[方法]以油茶子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油茶子进行萃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萃取物的组分。[结果]油茶子的超临界CO2萃取产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与萃取压力呈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压力越大,产率越高。从HPLC和GC-MS图谱分析,不同方法萃取的油茶子的化学组分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通过对油茶子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测试,为油茶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倩  郑燕升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0-4822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为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定期测定茶籽油样品的过氧化值。比较原花青素与PG、BHT、V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质量百分数为0.04%的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比0.02%BHT、0.01%PG和0.02%VE的稍差,0.02%原花青素与0.01%VE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添加0.04%的原花青素可使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由100 d延长至175 d,而0.02%PC+0.01%VE可使其延长至352 d。[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最适添加量为0.04%。单独使用时其效果不如BHT、PG和VE,与VE混合使用时,其效果优于它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山茶成活率的影响,为生产上山茶的嫁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为砧木嫁接山茶花,研究其最佳嫁接时间和嫁接方式。[结果]5月份气温适中,植物生长势良好,嫁接成活率最高。通过比较切接、腹接和锯口接3种方式对山茶花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腹接山茶花的成活率最高,达44.91%。[结论]山茶花最佳嫁接时间为5月份,最佳嫁接方式为腹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山茶品种的抗寒性。[方法]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的方法对3个山茶品种(逸香、克里木、六角大红)的耐寒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不同低温胁迫下(0、-5、-10、-15℃),逸香的抗寒性明显高于克里木和六角大红。相关性分析表明,山茶的耐寒性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成反比,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该研究可为低温地区山茶生产、引种以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泸香91A最佳的栽植密度。[方法]用三系不育系泸香91A为母本,泸恢615作父本为杂交稻泸香615制种,泸香91A设置了5个密度处理:36.00万、30.00万、25.65万、22.50万和19.95万窝/hm2,比较不同栽植密度处理的泸香91A经济性状与制种产量。[结果]不同栽植密度对泸香91A千粒重和异交结实率影响不大,但对有效穗、穗长、着粒数和实粒数影响较大,差异达0.05显著或0.01极显著水平。[结论]在泸香91A的组合制种中,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5.65万窝/hm2,每窝栽2粒谷秧。  相似文献   

15.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16.
茶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茶油的抑菌性能及其对常见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茶油的抑菌能力;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简单的测定。[结果]茶油对细菌、霉菌和酵母均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米曲霉、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3%、4%、7%、3%、1%,其抑菌效果与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效果相当。茶油在pH值4~9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茶油溶液经80、100、121℃加热处理20 min后,茶油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茶油对常见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其抑菌能力几乎不受pH值影响,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7.
李梅  夏建陵  黄坤  连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08-21209,21216
[目的]研究工业级茶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方法]以茶油精炼副产物提取的工业级油脂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工业级茶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选择酸度不大于1、酸值小于2的工业级茶油,在甲醇用量为原料油重量的20%,KOH用量为原料油重量的0.8%的条件下,于60℃反应1.5 h,茶油转化率可达94.33%。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工业级茶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野生酸枣资源选优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酸枣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方法]通过群众调查、实地采集标本等方法,对太行山、燕山等野生酸枣资源分布地区进行酸枣资源普选,选择优良野生酸枣优株;用酸枣实生苗与酸枣优株接穗进行嫁接,探索酸枣无性繁殖技术。[结果]选出各类型野生酸枣优株73株,其中鲜食与加工类型38株,包括果实特大类型16株,果酸或特酸类型15株,果甜或特甜类型7株;核用优株15株;古树类型16株;核特异类型4株。不同方法嫁接的苗木,其成活率都在85.0%以上。[结论]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的野生酸枣分布区域内,优良酸枣资源尚未得到挖掘与开发利用;嫁接方法中劈接或嵌枝接法操作简单,是酸枣优株快速繁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远国  汪洋  白涛  罗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68-8469
[目的]探索生长刺激素对油茶芽苗砧嫁接的影响,以培育粗壮的胚芽来提高嫁接成活率。[方法]用生长刺激素911生根剂、GA3、ABT生根粉处理油茶种子,比较不同处理对发芽率、平均发芽速、胚芽粗度、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3种生长刺激素处理对胚芽的生长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无论是发芽速、胚芽生长量,还是嫁接成活率,采用激素处理的都比对照好得多。911生根剂、GA3、ABT生根粉处理的油茶平均发芽速分别比对照快5、7和9 d,胚芽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45%、40%和50%,嫁接成活率分别比对照高8%、12%和9%。[结论]3种激素对油茶催芽,均能促进生根和侧根、须根发育,提高其嫁接成活率,其中GA3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