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以播种日期和播种深度为主要因子,研究其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早春(4月5日)播种,土壤保墒好,梭梭种子在田间出苗率在50%以上,占种子有胚率(68%)的74%,苗齐而壮;播种覆土0cm、1cm和2cm三处理差异小,出苗较多,平均出苗率为13.85%;4cm、6cm和8cm三处理差异大,出苗少,平均出苗率仅为1.14%,两者相差12.15倍。覆土4cm以上已失去了播种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枯草层和覆土深度及其互作对冷蒿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枯草和冷蒿种子为试材,设覆土深度4个水平(0、0.5、1.0和2.0 cm),枯草层重量4个水平(0、50、100和200 g/m2),按2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覆土深度对冷蒿出苗率的影响显著,随着覆土深度增加,冷蒿出苗率显著降低,覆土1.0 cm的出苗率较不覆土的降低5倍多,覆土2.0 cm时出苗率为0 枯草层对出苗影响不显著,但对生长表现(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显著。少量枯草层(50~100 g/m2)有利于植株生长,而当枯草层达200 g/m2时,枯草层的物理阻碍作用显著,冷蒿的生长表现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论]枯草层和覆土深度均显著影响冷蒿种苗建植,两者互作也显著影响冷蒿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对蒙古扁桃种子出苗的影响。[方法]播种试验采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2 d观测1次,记录每个处理小区出苗情况,采用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出苗速率3个指标描述种子出苗情况。[结果]在蒙古扁桃大田育苗中覆盖地膜,出苗开始期提前8 d,出苗高峰期提前10 d,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显著提高;蒙古扁桃种子通过开水浸种催芽、温水浸种催芽或混沙冷藏催芽处理,出苗开始期比冷水浸泡处理提前8~10 d,出苗高峰期提前12~14 d,出苗率分别提高21.7个百分点、20.8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出苗速率提高1.39倍、1.21倍和1.45倍;覆土厚度对蒙古扁桃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影响显著,覆土越厚则出苗时间越长,出苗率越低。[结论]蒙古扁桃大田育苗应采用覆盖地膜技术,可根据不同情况参用开水浸种催芽、温水浸种催芽或混沙冷藏催芽处理种子,生产中覆土厚度以1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带壳播种对花生出苗的影响。[方法]试验针对浸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播种方式共设置了8个处理,研究带壳播种对花生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播种前对浸种48 h,播种深度5 cm,播种时进行镇压的花生出苗快、出苗率高且生长势强。[结论]该研究为克服辽宁省花生播种出苗率低、出苗慢等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深度对水稻苗期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掘优秀的水稻种质资源,在盆栽条件下,以水稻品种龙粳24、龙粳25、龙粳27、龙粳31、龙粳46、龙粳4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深度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及其出苗动力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水稻的出苗率降低;在播种深度为7~9cm时,龙粳27、龙粳31和龙粳47出苗率较高,出苗动力源分析表明:覆土浅(1cm)时中胚轴伸长长度对出苗情况起到关键的作用,覆土深(9cm)时中胚轴和芽鞘节长度与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第一节伸长长度与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北方杂草稻出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3份北方杂草稻为试材,栽培稻秋光为对照,对北方杂草稻的出苗动力及其与出苗率、秧苗素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耐深播性强于秋光.在覆土3 cm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动力主要源于中胚轴的伸长.在覆土5 cm条件下,大部分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发生伸长,与中胚轴共同成为出苗动力.中胚轴长度与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相关性随覆土深度的增加而加大.杂草稻有较强的耐深播性,但不同材料间仍有较大差异.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中胚轴的伸长对提高出苗率及秧苗素质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播种深度对谷子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谷子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谷子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笔者调查了在2cm、5cm、8cm三种播种深度,对晋谷21号、长谷1501和长生07号三个品种出苗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各品种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cm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出苗率高。三个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慢-快-慢”的模式,其高峰期均在灌浆期;8cm播深时干物质量都要比在2cm和5cm时的要低,但在此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较好,且8cm播深时长谷1501经济系数更有优势。从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的结果可推测得知:谷子最适宜种植深度在2-5cm之间,长谷1501较其他两个品种更耐深播;播种深度对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供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及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鸭跖草的出苗率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鸭跖草的出苗率呈下降趋势。适于鸭跖草种子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小于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播种越深,鸭跖草出苗率越低,播种深度与鸭跖草的出苗率(P<0.05)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种子萌发与出苗有一定的负效应,经播后苗前也表处理后,剂量为25.0mg/m^2的处理,萌发抑制率约为对照的50%。当虎威使用量达到200.0mg/m^2时,鸭跖草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0%,但此剂量将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深度下大小苗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适宜播种深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5种播种深度,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产量、品质的特征.[结果]播深为2 cm时,大苗产量为425.72 kg/667 m2,小苗产量为8.46 kg/667 m2,整个小区产量最高,为482.16 kg/667m2,且纤维品质较好;当播深超过2 cm时,随着播种深度的加深,棉花的产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播深为4 cm时,大苗株数为1 777株/667 m2,小苗株数为0株/667 m2,大苗产量为120.03 kg/667 m2,小苗无产量,整个小区产量最低,与CK差异显著.在品质方面,大苗棉花在上半部均长、马克隆值、成熟度、整齐度和反射率上差异显著,小苗棉花在上半部均长和成熟度上差异显著,而整个小区棉花只在整齐度存在差异,其余各品质特征差异不显著.[结论]播深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播种深度为2 cm,覆土1 cm,且播深不宜超过3cm,播深为2 cm时棉花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张阳  范丽丽  邵玺文  杨利民  韩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03-6204,6206
[目的]研究平作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密度设4个处理水平,测定黄芩的生育指标和生物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根重、地上重和总生物量逐渐增大,而枝根数、单株根重和地上重逐渐减小;稀植枝根多,地上部与地下部均生长良好,单株干物质积累多,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结论]适宜的平作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高,单株品质好,试验水平下,行距25~35cm时黄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中药黄芩中微量元素Ca、Mg、Zn、Cu、Fe、Mn的含量,为探讨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与金属含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微波消解黄芩样品,采用恒温变压优化的方法,获得微波消解的最佳条件。用火焰原子吸光光谱法(FAAS)测定微量元素Ca、Mg、Zn、Cu、Fe、Mn的含量。[结果]经测定,黄芩中Ca、Mg、Zn、Cu、Fe、Mn的含量分别为(12 368.070 0±68.363 3)、(8 964.732 0±124.435 8)、(74.696 5±0.462 3)、(23.621 3±1.293 5)、(671.563 0±1.444 5)、(37.281 4±3.142 2)μg/g。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稳定性好,结果准确,能够达到检测要求。[结论]黄芩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该试验结果为黄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双氧水和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双氧水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结论]赤霉素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铝胁迫对黄芩幼苗气孔特性与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揭示铝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芩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待幼苗长至6片真叶时,用0.1、0.5、2.0和5.0 mmol/L的铝溶液处理黄芩幼苗,30 d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铝胁迫导致黄芩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及气孔面积减小,但气孔密度增加;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大,黄芩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显著减低,但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从而严重抑制了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结论]铝胁迫导致黄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是由于非气孔因素造成的,高浓度铝胁迫下黄芩对环境的适应性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培养黄芩优良品种并进行克隆化快速繁育。[方法]用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无菌根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黄芩试管苗的继代扩大繁殖、生根等一系列优化试验。[结果]MS+2.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效果最好;MS+2.0 mg/L 6-BA+0.2 mg/L NAA进行试管苗的复壮效果较好;最有效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mg/L NAA,生根率可达96.7%。[结论]采用单节培养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芩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6.
几种中草药抗氧化性成分的还原能力及总酚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几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性,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用乙醇和水作为溶剂对5种常见清热解毒中草药(连翘、黄柏、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的抗氧化性成分进行有效提取,并进行还原能力的测定和总酚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连翘>黄柏>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黄柏>连翘>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这5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性不全是由酚类物质起主导作用。2种测定方法对抗氧化性的测定结果有很大的相关性,可相互验证。[结论]得出了5种中草药在相同条件下的抗氧化性大小,为今后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合成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姜健  杨宝灵  李慧  苏明  姜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38-15240
[目的]提出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j[方法]首先应用光谱仪获得4种黄芩的光谱曲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进行检测。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每一个样品的前8个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黄苓苷和汉黄芩苷2种成分类型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节点,建立一个8(输入节点)-13(隐含层节点)一2(输出节点)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这2项指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和5.15%,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的符合程度很高,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新模型可用于黄芩的质量检测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19.
彭晓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92-18494,18538
[目的]以商洛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核桃(Juglans regia.L)叶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观测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酶活性状况。[结果]低浓度的核桃叶浸提液对商洛黄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氢化氢酶(CAT)]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升,其对受体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消失,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核桃叶水浸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黄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这将为合理利用核桃的化感作用进行间作套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光和蓝光(400~480 nm)照射(12 h/d)以及黑暗条件培养黄芩毛状根,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含量均有影响;白光和蓝光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无明显差别,且白光抑制黄芩苷的积累;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蓝光与白光条件培养的毛状根。[结论]黑暗更适合黄芩毛状根生长与黄芩苷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