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以蓝桉、直干桉5月生和10月生实生苗为参试苗木,测定其苗高和地径生长指标,分析同树种同苗龄苗木个体间的生长差异,采用标准差法确定超级苗初选标准,分析超级苗的入选率及增量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苗木具备进行超级苗选择的生长量基础,同树种同龄级苗木的苗高生长变异系数均大于地径生长变异系数,且同树种同龄级苗木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试验苗木初选标准皆为苗木平均苗高加上2倍标准差。5月生蓝桉、10月生直干桉为其各自合适的超级苗选择年龄,且超级苗在生长量上具有较大的增量优势,选择效果明显。试验苗木高生长量指标在5月、10月生苗龄间皆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蓝桉、直干桉早期选择结果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24个核桃优系二年生播种苗地径和苗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平均生长量1.52-2.47cm,优系间无显著差异;苗高平均生长量127.8-242.7cm,优系间呈极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与地径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可作为核桃优系利用类型选择的早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优良家系及优良个体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云南弥渡种子园27个家系的实生苗为材料,探讨了云南松优良家系和优良个体苗期选择的一些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不同家系间和同一家系不同个体间的高、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家系间的抗病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2)通过综合选择,选出苗期生长较快且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良家系7个,入选率为25.93.(3)采用标准差选择法,选出153株超级苗,入选率为19.29.(4)不同家系间和同一家系不同个体间的苗高生长量差异明显大于地径,且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生长性状的选择以苗高生长量为主、地径生长量为辅.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质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分级标准,为营建高效西南桦人工林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西南桦轻基质容器苗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应用逐步聚类分析研究其分级标准,并通过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西南桦苗木可分为3级,I级苗:苗高H≥28.5 cm、地径1)≥2.0 mm,Ⅱ级苗:28.5 cm>苗高H≥23.9 cm、2.0 mm>地径D≥1.5 mm,Ⅲ级苗:苗高H<23.9 cm、地径D<1.5 mm;造林半年后不同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差异明显,I、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两者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Ⅲ级苗的成活率低于75%,其生长量极显著低于I级、Ⅱ级苗(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赣南八角1年生容器苗分级标准。[方法]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八角1年生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八角1年生容器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19 cm,地径≥0.25 cm;Ⅱ级苗:15 cm≤苗高19 cm,0.20 cm≤地径0.25 cm;Ⅲ级苗:苗高15 cm,地径0.20 cm。[结论]该研究可为赣南八角苗木生产中的质量判别和分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苗木各器官生长量生物量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生长初期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仅有全株的19.85%;生长盛期则以地上部分叶和茎生长为主,叶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4.41%和35.48%,茎在生长盛期生长量大,此期苗高、地径分别占总生长量的80.71%和71.74%;生长后期以茎和根生长为主,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7.79%和37.03%。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时间、苗木各器官生长量与苗高生长量、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苗木地径及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配。  相似文献   

8.
以当年生峦大杉幼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定苗密度试验。采用定株观测,并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生长动态的方法,分析其对苗木生长动态、苗木综合表现和生长节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定苗密度影响苗高、地径生长效应随处理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过程。定苗密度对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效应不同,高密度对苗高有着促进效应,但对地径有抑制效应。定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苗高、地径以及1级苗、合格苗产量和苗木综合表现,综合表现随定苗密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用Logistic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定苗密度显著影响苗高和地径的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终期、线性生长期、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等生长节律。高定苗密度减小苗高、地径线性生长终期,缩短了线性生长期;低定苗密度显著降低苗高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但显著提高地径线性生长量;CK显著降低了地径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依据定苗密度的不同,调整速生期的养分供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猴樟1年生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优质阔叶树种容器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黄心土+20%火烧土+10%草炭土+20%河砂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大(15 cm×18 cm、16 cm×16 cm)、中(12 cm×15 cm、13 cm×13 cm)、小(10 cm×10 cm、10 cm×10 cm)3种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对猴樟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叶绿度(SPAD值)、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规格容器猴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大于中、小规格容器猴樟苗.大规格白色无纺布袋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极显著(P<0.01)高于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不同类型容器对猴樟苗的苗高及苗木质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大、中和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地径及生物量总体上明显大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的地径和生物量,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SPAD值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结论]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比黑色塑料育苗钵育苗更有利于促进猴樟苗地上部生长;猴樟育苗以选择容量稍大的容器为宜,以装基质后口径15 cm、高18 cm的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草珊瑚实生苗年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1年生草珊瑚实生苗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7~10月是地径和苗高生长旺盛期,75%遮荫度的生长量最大,50%遮荫度的地径生长呈现双峰趋势,在9月间有一个低谷;地径、苗高、根系长和根系数量能直观反映苗木质量,可作为苗木质量评价的分级指标,并以此建立了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30 cm、苗高≥20.0 cm、根系长≥15.0 cm、根系数量≥10条;Ⅱ级苗地径≥0.20 cm、苗高≥15.0 cm、根系长≥10.0 cm、根系数量≥8条;达不到Ⅱ级苗标准的为不合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