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经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钙和焦磷酸钠的7种组合处理的切割莲藕在贮藏期间的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多酚氧化酶(PPO酶)、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筛选出防褐变剂最佳组合为0.2%柠檬酸 0.7%VC 0.3%或0.4%氯化钙 0.2%焦磷酸钠,在5℃下货架期达16 d.  相似文献   

2.
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苹果多酚处理鲜切莲藕,通过测定低温贮藏期间色泽、脆度、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研究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与其他处理组相比,0.1%苹果多酚处理保持了莲藕较好的色泽和脆度,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降解,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由此表明,苹果多酚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淮山、木瓜蛋白酶等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瓜蛋白酶复合剂对鲜切淮山的褐变防控效果,探索生物酶法在淮山鲜切加工中的应用。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褐变度(BD)为考察指标,在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氯化钠以及柠檬酸单一抑制剂对淮山褐变控制效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抑制剂在淮山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单一抑制剂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具有较好的效果,而Na Cl溶液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效果不明显。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防褐变正交试验所筛选的最佳浓度组合为0.40%柠檬酸+0.20%木瓜蛋白酶+0.20%抗坏血酸,影响主次顺序为柠檬酸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验证试验结果表明,BD值为0.194、PPO活性为0.21 U/m L、POD活性为9.2 U/m L的抑制褐变效果优于试验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抑制方法对早酥和华酥梨果汁褐变抑制的效果,在对两者果汁的褐变抑制方法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不同抑制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中对早酥梨果汁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是1.5%抗坏血酸处理,褐变抑制率为94.21%;对华酥梨果汁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是0.75%抗坏血酸处理,褐变抑制率为85.62%.对早酥果汁褐变抑制的最优化组合为0.1%柠檬酸+0.2%蜂蜜+0.2%抗坏血酸+70℃温度处理组合;对华酥果汁褐变抑制的最优化组合为0.3%柠檬酸+0.3%蜂蜜+0.1%抗坏血酸+70℃温度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分别用两种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并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激素、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蔗糖浓度,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蕨菜外植体褐变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抗褐变效果优于柠檬酸,在培养基中添加PVP可以增强这两种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作用;2.2 g/L PVP+30 g/L蔗糖+1/2MS+NAA 0.4 mg/L+6-BA 0.2mg/L为诱导蕨菜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8.3%。  相似文献   

6.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分别用两种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并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激素、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蔗糖浓度,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蕨菜外植体褐变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抗褐变效果优于柠檬酸,在培养基中添加PVP可以增强这两种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作用;2.2 g/L PVP+30 g/L蔗糖+1/2MS+NAA 0.4 mg/L+6-BA 0.2mg/L为诱导蕨菜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8.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工优质杨桃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新鲜杨桃为原料,将其与抑制剂(柠檬酸、抗坏血酸、盐酸-L-半胱氨酸、氯化钙等)一同打浆后制备杨桃果汁,探讨不同浓度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4种抑制剂中,抗坏血酸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添加量≥0.04%的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杨桃汁酶促褐变;单一的氯化钙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较差,但氯化钙与抗坏血酸2种抑制剂复合处理对杨桃汁褐变度具有明显的加成效应影响,其中0.02%Vc+0.1%CaCl2的复合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优质杨桃汁加工过程中的最佳抑制剂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鲜切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氯化钙4种单一褐变抑制剂及其复配后在同一条件(温度4℃,浸泡时间15 min,储藏时间10 d)下,对鲜切苹果保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经过4种褐变抑制剂处理后,褐变程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各自抑制褐变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柠檬酸4 mg/m L、抗坏血酸3 mg/m L、亚硫酸钠25 mg/m L、氯化钙15 mg/m L;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氯化钙复配后的最佳组合为4.0 mg/m L柠檬酸+2.5 mg/m L抗坏血酸+15 mg/m L氯化钙。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和氯化钙3种褐变抑制剂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褐变抑制组合为,2.0%柠檬酸+0.6%D-异抗坏血酸钠+0.2%氯化钙,鲜切马铃薯货架期可达9天。  相似文献   

10.
蒋萌蒙  田呈瑞  孙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53-5555
试验优选了抑制双孢菇褐变的最佳抑制剂及抑制剂的复合。单因素试验表明:不同抑制剂对双孢菇褐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的是苯甲酸,其次是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钠,而NaCl、EDTA、环糊精单独使用抗褐变效果不明显;抑制剂两两复合使用时,抑制效果普遍较好,其中抑制褐变效果最好的是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钠的复合。利用单因素优选出的3种最佳抑制剂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0.80%、苯甲酸0.30%、异抗坏血酸钠0.70%复合时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79.12%。  相似文献   

11.
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综述了采收期、气体成分、温度、衰老及 Ca素含量等因素对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的影响 ,并指出了防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果肉褐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愈伤诱导、愈伤继代等过程中,影响愈伤褐化因素较多,包括水稻基因型、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以及继代时间等,且不同因素对愈伤褐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简要概述了引起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褐化的机理、褐化类型及引起褐化的因素,同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木奈果肉褐变是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与氧结合起酶促反应的结果.但酚、酶在果肉细胞中是区域化分布的,果实含Ca量降低使膜透性增加,为酚、酶和氧接触提供了条件,果实缺Ca是木奈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果实的含Ca量可有效地防止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14.
以鱼腥草叶片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褐化剂和光照条件对愈伤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0.5 mg·L-1+2,4-D 1.0 mg·L-1有利于鱼腥草愈伤组织的诱导;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哆烷酮(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变均有作用,其中,PVP效果最佳,最适浓度为2 g·L-1.光照条件对鱼腥草褐变的影响较大,培养初期暗培养,能显著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5.
对史密斯桉(Eucalyptus smithii)的组织培养和褐变控制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初接种采用MS BA 0.2 mg/L IBA 1 mg/L培养基,芽诱导率为40%;继代采用MS BA 0.2 mg/L IBA 0.8 mg/L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4,芽抽茎成苗率30.1%;生根采用MS IBA 2 mg/L培养基,根诱导率36.7%,平均生根2.4条.培养基中BA 质量浓度为0.2~1.0 mg/L,有利于芽的生长,但超过1.0 mg/L时反而抑制芽的生长.不同培养基添加物减轻褐变的效果不同,而同种添加物不同浓度的效果也不一样,加入50 mg/L PVP或100 mg/L V-C能显著减轻褐变,褐变率分别降低10%和8.3%.暗培养法虽能有效控制褐变,但严重影响愈伤组织和芽的生长,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普遍应用的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硫处理各种技术方法的利弊,探讨研究利用二氧化硫释放剂释放二氧化硫熏蒸荔枝果实的技术方法。提出其技术关键是包装以及掌握保鲜剂中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还提出了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对防止荔枝果皮褐变、保持荔枝果皮天然鲜红色及新鲜果皮特性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7.
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水果之一,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浓缩苹果汁是苹果深加工的最主要途径,据权威部门预测2003年我国浓缩苹果汁产量可达48万t,占世界贸易量的57%.新鲜苹果经过破碎、压榨后,很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不仅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影响我国果汁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褐变的机理和寻找其抑制或控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的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细胞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不同采后保鲜处理的荔枝,当果皮细胞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  相似文献   

20.
青梅果汁加工过程非酶褐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果表明:在青梅果打浆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异抗坏血酸钠,可防止果汁氧化褐变而保持天然淡黄色泽;减压浓缩较常压浓缩明显抑制了非酶褐变的发生;随着果汁含量和加工温度的提高,非酶褐变加快,色泽加深;低温有利于青梅浓缩汁的贮藏,冷冻贮藏是最佳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