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针长蛎蚧Insulaspis pini(Mask.1898)是松属、冷杉属、罗汉松属等针叶树重要叶部害虫,我国北方发生极为普遍。若、成虫寄生在针叶,特别靠近基部,常造成针叶枯黄脱落,导致煤污病发生,影响生长和观瞻,加速古松的死亡。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此虫的专门报道,作者于1978—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为害杨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我区坝上四县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致使树势衰弱,生长量受到影响,有的竟处于枯黄濒死状态。1978年6月和1979年7月初,在坝上康保、沽源,先后发现杨尺蠖、杨毒蛾幼虫大量自然死亡现象。幼虫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为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此病毒国内未见记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尤雯  张波  朱丽梅  徐敏 《江苏林业科技》2021,48(1):37-40,45
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间,对银杏叶枯病的发生以及银杏叶枯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在南京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从5月开始发生(平均病情指数为7.28),7,8月病害达高发期(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15,41.57),10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此时大量病树叶片枯黄脱落,平均病情指数达到62.35;对采集的银杏叶枯病病叶进行标本镜检,并参考相关的资料,认为叶枯病病原或致病因素包括真菌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环境因素,而真菌性病原包括链格孢菌、镰刀菌、盘多毛孢菌、盘圆孢和叶点霉菌;另有部分患病植株叶片,未发现和分离出相关病原。推测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营养条件所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杨树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比利时、西班牙、德国、捷克、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黄国、加拿大、土耳其、阿根廷等国普遍发生,危害严重。该病在欧洲和北美危害已有几十年历史,在欧洲被认为是目前对杨树栽培威胁最大的病害。国外许多学者在关于本病的分布、发生因素、病原形态、生理及防治等都有详细报道。国内对此病未引起重视,自1978年被林业部列为检疫对象以后,才引起一些单位注意。1978年南京林学院在苗圃发现危害合作杨和蒙古杨,苗木已全部消毁。1978—1979年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与黑龙江省森保所在调查杨水疱溃疡病过程中,在辽  相似文献   

5.
前言松干害虫被害的扩展近十年来,松树枯死现象有不断增大的倾向,其标志是松林被害面积在扩大。而且,凡是侵入松材线虫(Bursaphelechus liqniclus)的松林均引起松树枯死。据报道有下列地区相继发生被害:茨城县(1971年确认)、琦玉县(1974)、宫城县(1975)福岛县(1976)、新泻县(1977)、群马县(1978)、山梨县(1978)、岩手县(1979)及山形县(1979)等。而且,  相似文献   

6.
松干蚧是我国松林的主要害虫。由于它虫体很小,生活隐蔽,形态特化,因此在初发生的松林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林木严重被害,出现枝干弯曲,针叶枯黄等症状时,如不及时防治,对松林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松干蚧最早于1950年在山东崂山发现。当时只看到松树有垂枝枯死现象,怀疑是病害,至1952年在清理病枯木时,始见此虫。目前已蔓延到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严重威胁着松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白蜡虫褐腐病是白蜡虫繁育中的主要病害,在湖南蜡虫产区历来都有发生,群众称之为“过火风”,误认是“湖南温湿度不适宜”、“营养缺乏”所致。1977年10月,芷江县蜡虫产区的白蜡虫发病非常严重,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弄清本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规律,找出有效防治措施,从1977年10月起,在湖南省土产公司的支持下,进行了此项专题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雪毒蛾(杨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为害我县杨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普遍发生,连年发生为害的地方不但林木生长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使被害木处于枯黄濒死状况。为了掌握此虫发生规律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于1978—1980年我所分别在国营平定堡林场二龙山分场和天合永分场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9.
1973年发现南京中山陵松干蚧危害马尾松林以后,引起了各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我所在有关地区、县领导支持下,对松干蚧危害开展了全省性的普查和防治工作。两年来,初步查明松干蚧在我省的发生范围,并普遍防治了一遍。目前,松林因松干蚧危害造成死亡现象已经煞住,松树生长普遍有所好转,部分地区松林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0.
大岗山森林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30日~11月13日在江西大岗山生态站对25个样地进行了森林植物病害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病害发生普遍,共计发现病害103种,其中真菌病害95种,叶斑病、煤污病、白粉病为主要病害类型.病害总体发生比较轻,未见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叶小爪螨Oligongchus ununguis(Ja-cobi)是危害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1977—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杉木林区曾造成严重地危害。为此,我们1978—1980年在该县对针叶小爪螨进行了观察。一、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在南方主要为害杉木(Cunn—  相似文献   

12.
杉苗尖枯病(烂头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枯病是杉木苗期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几年我区发生普遍,个别地块较为严重。现将1977、1978两年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症状及为害杉苗受害后,顶端嫩叶基部先出现红褐色的小斑块,逐渐向叶尖蔓延,最后使整张叶片和顶梢变赤黄色枯死,地下根部腐烂发  相似文献   

13.
1 发生危害概况2 0 0 0年黄山秋季病虫害普查时发现 ,丹霞峰、白鹅峰等地发现有数株黄山松梢头针叶枯黄 ,继而枝梢枯死呈红褐色 ,枯死枝梢经风吹即掉落。经进一步调查 ,在危害梢头至梢基部5cm左右部位有一圆形侵入孔 ,切开梢头 ,梢内有一纵向圆形坑道至梢顶部 ,被害梢尤以当年生新梢为多。经鉴定为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L .)危害造成。该虫在黄山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一般 1年 1代 ,但世代重叠现象普遍 ,以成虫和幼虫 (包括老熟幼虫 )在树皮内越冬 ,少数以成虫在被害松梢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 ,越冬成虫侵…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宝鸡县钓鱼台库区,1988年以来发现侧柏林枯萎现象,到1991年春有85%以上的林地感病,严重地段已整株枯萎死亡。据有关专家调查认为,这是一种与雨量、土壤排水等有关的生理性病害。立地低凹、积水、黄胶泥土壤,林分密度大,秋季多雨造成钾淋浴,冬季发生冻害,一到春天即出现大片枯萎。这一病害在陕西省发生较普遍。  相似文献   

15.
<正> 松枝小卷蛾(Laspeyresia coniferana Rotz)是我省东部山区松林内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它以幼虫危害树干韧皮部,造成大量流脂,使树势衰弱,引起其它蛀干害虫侵入,致使林木枯死。1977年在我校试验林场的油松林内发现该虫,1978—1979年对它的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一、分布及危害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的西伯利亚。松枝小卷蛾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樟子松(P.Sylvestsis Lvar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彰武地区樟子松衰退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彰武地区樟子松生长情况的多年监测调查,发现樟子松大部分长势良好,但部分地区樟子松出现了枯黄枯萎,甚至发生成片枯死的现象,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研究分析了造成樟子松长势衰弱甚至枯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为林业生态安全及营林生产提供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甘河种子园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2841株,1980年调查平均树高6.8米,胸径12厘米,冠幅3米,分别于1972、1977年开始结实,但发现干基溃疡现象比较普遍,平均溃疡株率连24.3%,溃疡面  相似文献   

18.
红松是东北林区珍贵的用材树种。解放后、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但是、近十多年来,延边地区营造的红松人工幼林,出现了大面积的旱害。轻则针叶枯黄、延缓了生长、重则成片干枯死亡。特别是1968年、1978年和1979年春季发生了三次旱害干枯死亡高峰、据八家子林业局1978年在泉水、仲里、庙岭三个林场调查7~22年生红松幼  相似文献   

19.
城市抗污染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工厂、生活废气和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中有害气体的超标现象越来越普遍,大气污染使市区的肺癌死亡率比郊区高出一倍,从国外的几次空气污染看,例如:1948年10月在多诺拉发生的二氧化硫大污染,使43%的居民患了呼吸道疾病。在  相似文献   

20.
杨树,生长快,绿化效果好,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但在苗木生长较弱的情况下,遇到特殊的气候变化就出现冻害的症状。如:我处新太河苗圃,3—4年生的杨树苗木,因管理水平低,缺水少肥,病虫害多,土壤瘠薄,树势生长较弱。1976年由于低温,多雨寡照,气候极不正常,杨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后染成腐烂病,造成树木大量死亡。1977年春出圃的绿化大苗栽后,经调查也因冻害,患腐烂病死亡占30%以上。1978年3月份调查又发现了冻害现象,和由此引起的杨树红心病,给绿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