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物质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合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学平  张雯  郑彩霞  杜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4-5665,5669
[目的]为了研究葡萄糖、谷氨酸钠和乙烯利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合成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谷氨酸钠和乙烯利处理各发育时期的千禧番茄果实,研究它们对番茄红素合成量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这3种物质混合液的最佳配比。[结果]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谷氨酸钠和乙烯利浸泡液处理可提高各发育时期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合成量。3种物质的混合液处理坚熟期番茄果实的最佳配比是葡萄糖3.0%,谷氨酸钠3.0%,乙烯利1.0%,处理后番茄红素的含量提高了191%。且乙烯利对番茄红素高表达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谷氨酸钠、葡萄糖。[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合成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模拟试验和实验室检测对不同浓度乙烯利配合追肥处理的番茄品质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乙烯利催熟处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番茄的营养品质,其中乙烯利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对番茄单果质量、总酸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次之,对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小。乙烯利配合追肥可明显提高番茄的单果质量、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乙烯利结合追肥处理可明显减弱乙烯利喷施引起的番茄红素含量降低的趋势,促进催熟番茄红素含量的回升。正确施用乙烯利,既有利于番茄提早上市,又可有效保证番茄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避雨设施栽培对中晚熟水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雨设施栽培是南方桃产区产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以霞晖5号、丹霞玉露和迟玉露3个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对不同熟期桃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提高了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蔗糖含量,特别是晚熟品种迟玉露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体来看,中熟品种果实总酸和有机酸各组分含量在避雨栽培后呈下降趋势,晚熟品种迟玉露则与之相反;避雨栽培也提高了果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苷含量,降低了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幅度因品种而异;此外,避雨栽培也使部分品种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和色泽参数明显下降。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能够明显改善桃果实的风味品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实的产量和外观着色产生不利的影响,避雨栽培措施要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具体天气条件变化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4.
以七成熟的宝岛蕉为试材,研究200μg/mL乙烯利处理对采后宝岛蕉果实后熟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宝岛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色泽由绿转黄,总叶绿素含量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硬度、淀粉含量、VC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果实达到最佳食用期;相比于对照,乙烯利处理可加速果实的后熟,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在相同的贮存期间,其处理的宝岛蕉成熟度高,外皮色泽相对较好,果实含糖量高,风味、营养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新疆番茄生产产量及果实品质降低的问题,以新疆主栽品种无限生长型杂交番茄品系‘松田粉玉’和‘松田粉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限根栽培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番茄红素含量等内在品质,单果质量、果实硬度等外在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限根栽培在番茄生产上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限根栽培对杂交番茄品系‘松田粉玉’和‘松田粉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普通栽培模式下,尤其是普通模式低营养或高营养条件下,番茄生长竞争强烈;同一品系在同一营养条件下,不同番茄树果实品质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即商品性低,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与普通栽培模式相比,限根栽培能够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综上,限根栽培是番茄较理想的新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番茄使用催熟剂后,从国家绿色食品番茄规定的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番茄红素、V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全面阐述催熟剂对番茄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引导人们对乙烯利催熟番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番茄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材番茄红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半熟期和成熟期间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半熟期到成熟期是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黄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含量在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完熟期差异极显著(P<0.01),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樱桃红色番茄Q0523;黄果番茄品种整个发育期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b)基因反义表达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为番茄品质育种提供新方法。【方法】以番茄品种"TTI1117A"和"灵光3号"为材料,构建了分别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US标记基因和反义LYC-b5′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介导,将基因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采用GUS、PCR以及RT-PCR、Northern杂交进行检测,并测定了转基因植株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结果】由GUS、PCR检测结果可知,筛选出1株"TTI1117A"和4株"灵光3号"转基因植株;RT-PCR、Nor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上已经表达;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均高于未转基因植株。【结论】LYC-b基因的反义表达具有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避雨栽培对早熟砂梨果实糖积累和营养生长的影响,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果实生长发育期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叶片含水量等营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环境光照强度较露地栽培低,2种栽培模式光照强度日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雨设施营造的栽培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形成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期果糖与葡萄糖含量较高,进入后期蔗糖积累量上升,葡萄糖含量有所下降,进入后期果糖和蔗糖积累占比较高,避雨栽培下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量较露地栽培高21.73%、17.97%。(2) 2个早熟梨品种果实有机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低,主要对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苹果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35.08%、21.05%,避雨栽培对莽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3)避雨栽培对早熟梨新梢长度、粗度和叶干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叶鲜质量和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大,苏翠1号和翠冠叶鲜质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8.22%、10.15%,2个品种叶片含水量避雨栽培均显著(P<0.05)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砧木嫁接的樱桃番茄植株生长状况、经济性状、果实性状和品质,为南方秋冬番茄生产选用砧木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番茄砧木番砧3号、茄子砧木茄砧11号、茄砧21号和本地茄砧为砧木,粉红色樱桃番茄品种为接穗,以自根苗为对照(CK),进行嫁接栽培效果对比试验,测定植株高度、叶片数、经济性状、果实性状和品质等相关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嫁接樱桃番茄的栽培效果.[结果]番砧3号和茄砧21号嫁接的樱桃番茄单株果穗数、成熟果数和单穗果数等经济指标均显著多于自根苗(P<0.05,下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本地茄砧嫁接苗和自根苗,果实萼片和果柄的综合性状最佳.不同品种砧木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嫁接樱桃番茄果实的硬度、外果皮厚度和果面色泽比h,提高耐贮运性和外观品质.不同品种砧木嫁接樱桃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和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比自根苗高.[结论]番砧3号和茄砧21号可作为华南地区秋冬樱桃番茄嫁接栽培优先选用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1.
基质含水量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杂204番茄为材料,采用基质盆栽,研究基质含水量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基质含水量抑制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和茎粗降低,果实产量下降,且随含水量降低而加剧;基质含水量下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可滴定酸和Vc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而对Vc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番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即槽式栽培粉太郎番茄、槽式栽培181番茄、袋式栽培粉太郎番茄和袋式栽培181番茄.结果表明,槽式栽培粉太郎番茄果实各矿质元素含量较袋式栽培均有所提高,Cu、Fe、Mn、Zn含量分别提高112.0%、14.2%、13.7%、7.5%;Ca、Mg含量分别提高2.5%、3.7%;P、K含量分别提高18.6%、20.8%.槽式栽培181番茄果实各矿质元素含量较袋式栽培181均有所提高,Cu、Fe、Mn、Zn含量分别提高129.0%、13.3%、17.5%、9.5%;Ca、Mg含量分别提高46.5%、5.1%;P、K含量分别提高0.9%、18.2%.2个品种都表现出槽式栽培生产的番茄果实Cu、Fe、Mn、Zn、Ca、Mg、P、K含量均高于袋式栽培生产的番茄.由此可见,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在栽培方式上选用槽式栽培可显著增加番茄果实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为选育不同果实颜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以成熟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黄色、紫色和绿色的"状元红""粉丽娜""皇冠""黑珍珠"和"碧玺"5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完熟期含量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状元红"完熟期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达0.092 mg/g;"黑珍珠"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呈增高趋势,其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状元红"和"粉丽娜";"皇冠"果实成熟过程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皇冠"和"碧玺"果实成熟过程中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棚室内多种套作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套种模式。于2018年3—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设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番茄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与大葱套作、番茄与豌豆套作、番茄与豆角套作共6个处理,分别调查番茄的茎粗、株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及产量,并对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套作大蒜以外,不同的套作模式番茄产量均有所提高。与分蘖洋葱套作和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的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与豆角套作后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的果实的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合理地间套作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栽培效果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棚室栽培中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宜山西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的番茄新品种,引进欧诺、欧锦、红齐、泰山美、泰山石5个番茄品种,以晋番茄4号为对照,调查分析设施基质栽培下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形态指标、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结果表明,大红果品种中,泰山美番茄品种物候期与对照无差异,果实硬度高,植株抗病性强,单果质量156.12 g,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7.27%;粉果品种中,欧诺番茄品种比对照早熟,果实较硬,植株抗病性强,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13.33%。泰山美和欧诺番茄品种比较适合山西省设施基质栽培,可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颜色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等3个时期, 对果实内不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果实内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等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下降,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番茄红素的含量在红色、粉色、紫色番茄果实内也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上升,绿色和黄色番茄果实内几乎不含有番茄红素。成熟果实内的色素种类和含量是不同颜色果实呈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9)
在22.5℃条件下探索油梨品种、果蒂的有无、消毒与否、使用750毫克/升乙烯利和无乙烯利对油梨果实后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乙烯利处理对a1后熟的效果佳;消毒+乙烯利处理对a1延迟油梨果实的后熟效果最佳;有果蒂处理及消毒+乙烯利处理对a1延迟油梨果实的货架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草莓内源SA(Salicylic acid,简称SA)含量与其抗病性的关系,并探索人们从草莓等植物性食物中摄取SA的总量,用HPLC分析比较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五个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果实的SA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五种草莓红熟期果实内源总SA含量差别明显,露地栽培条件下为1.904~5.023 μg/g,设施栽培条件下为1.068~4.201 μg/g,与各品种的抗白粉病能力无明显相关性.草莓果实中SA均以结合态为主,五个品种结合态SA含量是游离态SA的4~20倍.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含量都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逐渐下降.说明草莓果实中内源SA含量不仅受基因型的影响,并且受栽培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外源ABA、BR和ETH对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改进从番茄果实中正己烷、乙醇以及丁烯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混合试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该条件检测分析了外源ABA(脱落酸)、BR(油菜素内酯)和ETH(乙烯)处理番茄果实后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00mg·L-1的外源ABA、0.001mg·L-1的外源BR和3000mg·L-1的外源ETH对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的效果较好,番茄红素含量分别达到115.11μg·g-1FW,106.16μg·g-1FW和125.21μg.g-1FW。外源ABA、BR和ETH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3个果实形态和果色差异显著的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测定比较分析其果实的形态和品质差异,以期为后续番茄新品种的创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次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果色的樱桃番茄果实的形态指标(横径、纵径、果型指数、单果重)和品质指标(硬度、糖度、有机酸、番茄红素),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色樱桃番茄之间形态指标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橙黄色番茄品种3号品种的横径、纵径和单果重最大,均显著高于1号品种和2号品种,而这三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硬度无显著差异;果色为黄色的1号樱桃番茄品种果型指数、糖度和有机酸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而果色为红色的2号樱桃番茄品种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号和3号品种。通过本试验,初步了解了这三种不同果色樱桃番茄的形态和营养品质情况,为下一步番茄品种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