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禽世界》2006,(2):44-46
蛋用型鸭: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麻鸭、荆江麻鸭、三穗鸭、连城白鸭、莆田黑鸭、山麻鸭、恩施麻鸭、宜春麻鸭、洞庭麻鸭、康贝尔鸭、江南Ⅰ号、江南Ⅱ号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3.
Dot—ELISA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头份鸭中毒人工发病毒雏鸭的粪便,检出率达87%,三次重复检测,符合率达100%,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Z-I 系北京鸭是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在原北京鸭的基础上新育成的体重大、增重快、耗料省的新品系,它保留了原北京鸭繁殖率高、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当前经济效益较高的肉鸭品种,据介绍,Z-I 系北京鸭比目前市场上进口的瘦肉型鸭如樱桃谷鸭,在肉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方面都可匹敌,有的项目还略微超过.北京鸭存在着含脂肪较多的缺陷,而 Z-I 系北京鸭正好弥补了这  相似文献   

5.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GSH—Px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血浆中GSH-Px的活性下降,其中弱毒株组在感染后5d的GSH-Px活性(53.44±2.30)显著低于对照组(60.70±2.00)(P<0.05)。  相似文献   

6.
<正> 1992年3月,南丰县某鸭场种鸭暴发了鸭霍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南丰县某鸭场共饲养种鸭9500只,其中母鸭8980只,公鸭520只。公鸭子1992年1~3月分三批从宁都和于都两县市场购进。3月25日公鸭突然发病,经用青霉素、敌  相似文献   

7.
王晓峰 《中国家禽》2001,23(16):43-44
目前,鸭业竞争主要在中国,鸭产品的消费主要也在国内。随着入世脚步的日益临近,鸭业市场的格局也将发生很大变化。近日,本刊记者深入“鸭都”南京,走访了南京宁英祖代种鸭有限公司,南京苏农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天环食品有限公司、南京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南京馥桂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力求从深层次解析鸭业现状和未来,为鸭业更好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吴立军 《中国家禽》1996,(12):26-26,11
长岛、高邮鸭及其杂交子代血浆生化指标与部分生产性状的关系吴立军(江苏省扬州市畜牧兽医站225001)为了探索长岛鸭血浆生化指标,了解长岛鸭代谢情况,作者对长岛鸭、高邮鸭和长岛鸭与高邮鸭杂交后代进行了血浆生化指标测定。试验材料1、鸭群组成:3个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9.
当前鸭群中流行鸭疫病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鸭疫病在黑龙江省的流行情况.我们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市)的鸭群开展了鸭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黑龙江省流行的主要鸭疫病为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茵病、鸭(禽)霍乱、鸭大肠杆茵病和鸭副黏病毒病等疫病;并对黑龙江省当前养鸭和鸭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鸭病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玉林市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方法,对2016—2019年玉林市629个养鸭场送检的856份病死鸭样品进行DuCV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月份、不同日龄以及混合感染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9年玉林市送检病死鸭的DuCV检出率为10.63%(91/856),其中20日龄以内、21~65日龄、65日龄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7.76%、15.38%、11.32%;2019年(14.52%)和2018年(16.33%)的检出率高于2017年(5.82%)和2016年(2.38%);3—5月(13.15%)和上年12月—2月(11.88%)的检出率高于6—8月(4.35%)和9—11月(8.56%);95.60%(87/91)的DuCV阳性样品中检出副黏病毒、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结果表明:玉林市养鸭场中存在一定水平的DuCV流行,春冬季DuCV感染率较高,各日龄段鸭均易感,DuCV易与其他病毒和细菌发生混合感染。结果提示,要加强春冬季节DuCV感染的预防,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雄性绍兴鸭肉用性能的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鸭是我国有名的蛋用型鸭种,具有体型小、产蛋多、耗料省、适应性强等明显优点,所以在江南一带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广泛的饲养面,仅浙江省每年的孵化量已达3000万羽。雏鸭中50%为雄性,如能充分合理利用这数量众多的雄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往有关畜牧科技研究人员曾对雄鸭的肉用性能作过多次饲养观察,结果大多认为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经济效益甚微,因此长期以来雄鸭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近几年,由于绍兴鸭高产配套品系的研究和饲料配合技术的提高,使绍兴鸭的各项生产性能都有明显提高,为此,我市饲料公司和绍兴市绍兴鸭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新的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3.
雏鸭(俗称鸭苗)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有经验鸭农的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不到50%。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抓好喂养、放水、放牧等有关事项。 一、选择育苗时间 春鸭在3月初至5月初,最好是在4月份育苗。此时气候适宜,天然动植物饲料丰富,鸭长得快,产蛋早。但阴雨低温多,雏鸭管理难度大。 夏鸭在5月初至7月初,最好是在5月下旬6月中旬育苗。此时气温较高,易于饲养,成活率高。但育苗前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药用鸭即连城白鸭,又名乌嘴鸭,以嘴黑、脚乌、羽毛白而得名。这种鸭具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开胃健脾、宁心安神等药用功用,且富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也很低,被誉为唯一药用鸭。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清凉滋补,深受群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有关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防治的报道,但控制办法各异。我场某鸭场90年2月在2日龄至30日龄的雏鸭群中有多批雏鸭发病,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在10~50%,给我场养鸭生产构成很大威胁,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经临床诊断和剖检,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经江苏农学院王永坤教授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此病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日龄小、死亡率高。为了及早制止此病在我场的传播流行,我们迅速采取综合措施对该场进行彻底消毒,种鸭全部注射病毒性肝炎疫苗,对已发病的和种鸭免疫后尚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鸭用康复鸭的血清实施防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控制了该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夏季高温环境对肉鸭的生长甚为不利.主要是由于鸭无汗腺,通过表皮的蒸发只能散发有限的水份,再加上鸭体羽毛的覆盖,使这种散热作用受到更大限制.随着外界气温及鸭舍温度的升高,虽通过呼气蒸发水份散发的潜热逐渐增多,但通过辐射、对流与传导散发的湿热却逐渐减少,致使鸭体总的散发热量逐渐减少.这就是盛夏酷暑饲养肉鸭,在未搞好防暑降温时,鸭发生急性热应激甚至热昏厥的原因.在高温情况下,如鸭舍内过潮湿,则会造成鸭体的呼气蒸发散热的困难,这将加快、加重鸭的热应激的发生.高温、高湿的环境还易使鸭舍粪便腐烂发酵,造成鸭…  相似文献   

18.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19.
鸭瘟和鸭霍乱两种病的症状很相似,很易混淆,故在防治时务必准确鉴别,方能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1 病原及流行情况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一般是零星发生,成年鸭多发而雏鸭很少发  相似文献   

20.
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鸭胚肝细胞成功地培养了鸭肝炎病毒,并呈现典型CPE,向其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该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鸭胚中和试验证明,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上形成CPE的能力能被特异血清所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